提高辅导员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能力

来源 :职业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hsl761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迅猛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加快,高校毕业生数量增加,大学生就业工作开始从传统的毕业分配向现代的就业指导转变。就业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辅导员是整个工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论是对就业政策和法规的宣讲,就业信息的宣传,解答学生一系列有关就业的问题,办理学生毕业手续等等,都要輔导员去落实,在日常的管理中,辅导员也要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所以,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辅导员已不象计划经济时代简单的操作学生毕业时的各个固定程序性工作,需要辅导员在工作理念、思路、方法等方面发生根本性变化。并且需要辅导员掌握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向着职业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一、现代就业指导工作对辅导员素质的要求
  
  与传统的毕业分配相比,现代的就业指导在工作理念、思路、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发生了重大改革。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对毕业生实行“统包统分”的分配制度,学校根据上级的政策对毕业生进行统一调配,是被动包办式的工作方式。以事为中心,重事不重人,只强调人适应环境,局限于给人找个位置,为事配个人。现代就业指导,实行以“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方针。以人为中心,学校积极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就业心理与就业技巧、就业法律法规、自主创业等方面的服务,采取的是“能动开发型”的工作方式。
  就业指导是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和补充,辅导员可以避开单纯的理论说教,将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将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态度、就业目标等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在追求职业发展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现代就业工作对辅导员素质提出了如下要求:
  
  1.就业指导专业化
  现代就业工作指导不再是简单的行政工作,而是一门新兴的学问,而目前许多高校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往往是凭经验办事,缺少专业知识。现代就业指导工作的性质和任务,要求就业指导必须向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唯有如此,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才能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从学生进校起。辅导员可以因人而异,量体裁衣地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辅导员对学生了解最深、最全面,学生毕业时,辅导员可以根据毕业生的性格、兴趣、能力特征等进行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指导,其他教师无法取代。
  
  2.就业指导网络化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使求职者与招聘者快速、全面、有效地相互了解,正确选择,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也逐步向信息网络化方向发展,一些高校已加快了大学生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在网络上张贴用人单位的信息,学生也制作了“电子简历”,实施了网上交流,网上招聘。就业信息的网络化,推动了就业指导工作的网络化,指导教师可以通过BBs、电子邮件等形式做一对一的、即时性的就业指导工作,网络交流为就业指导者和就业者提供了一个独立的空间,学生有什么困惑和疑虑,在心理上有什么压力,都可以通过网络通道与指导老师交流。
  
  3.就业指导全程化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全程化,就是要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学生教育的全过程,而不是学生就业时或毕业时的临时性工作。目前,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仍停留在统计毕业生数据、协议书发放、收取,上传下达毕业生就业政策与信息、办理毕业生离校手续等简单的程序性工作,实力较强、条件较好的院校则组织自己院校的人才交流会。这种比较原始的、简单的就业指导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就业形势。就业指导要注重学生职业能力、自我潜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高校要对学生进行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年级着重职业生涯规划,通过系统的理论、完善的课程设置和具体的课业要求,使学生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了解生涯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初步掌握就业的基本状况、变化规律、就业形势等。二年级着重能力的培养。现今的大学生将逐步告别—张学历证书打天下的局面,学校要通过开展第二课堂,让学生苦练基本功,提高求职能力。三年级职业定向指导,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性格、兴趣、专长,促使学生理清思路、认清自己、明确定位。四年级择业指导、就业服务,辅导学生写求职信,传授求职要领和面试技巧等专业技能。
  
  4.就业指导经常化
  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大部分集中在毕业生就业前的这一段时间,时间紧、任务重,就业指导往往以开大会的方式进行,许多学生对什么样的职业适合自己感到十分茫然,即使是学校开设就业指导课,但一般都在四年级开始。四年级学生忙于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考研冲刺,同时也是求职的高峰期,听课的人寥寥无几。即使学生听了课,但在求职中遇到实际问题,如:我们的专业有哪些就业方向、我该从事何种职业,是考研还是就业,是教书还是考公务员,正式签约时该注意什么等等,学生不分上下班,不分节假日,随时都会咨询辅导员。面对学生在求职中的焦虑、失落和困惑,辅导员都要不分时间、不分地点地给以解答,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但是,如果辅导员没有一定的知识结构、知识技能、专业素质,很难向学生提供良好的职场供求信息服务,职业发展态势服务,学生兴趣、能力、个性、心理特征与职业选择咨询服务,专业知识背景与职业岗位群关系咨询服务,劳动市场维权服务等。
  
  二、加强辅导员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1.明确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增强辅导员的职业归属感
  长期以来,高校普遍对辅导员职责存在一种误解,认为辅导员就是“万金油”,除了教学工作以外,工作范围无所不及、无所不能。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不清、定位不准、职业评价不高。辅导员的大部分时间奔波于琐碎的日常事务中,无法实现根据学生工作的新变化提高应对能力。教育部《关于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意见》中对辅导员进行了明确定位: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全面成才的服务者。各高校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对辅导员职业的认可,将学生辅导工作看成是高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长期性工作之一,辅导员是一个专门的职业,以增强辅导员的职业归属感,鼓励和吸引有志于辅导员工作的同志长期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稳定辅导员队伍。
  
  2.加强培养,使辅导员走专业化、职业化道路
  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学生事务管理等具有极强的科学性与专业性,必须经过相关专业的学习与培训。目前,高校的辅导员普遍缺乏专业培训,职业素养不高,知识结构单一,难以适应现阶段学生对职业生涯教育、心理辅导、学习方法指导等方面的要求。因此,专业化、科学化的辅导员学习、培训,是提高辅导员整体素质的有力措施。一方面,要坚持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相结合、脱产进修和专题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和实践培训相结合,另一方面,学校要出台优惠政策,积极鼓励辅导员继续深造,攻读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为实现辅导员骨干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奠定基础。
  
  3.政策上要给予保障
  第一,必须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专业职称系列评聘办法,应充分考虑到辅导员队伍工作实践性、事务性工作多和任务繁重等工作特点,完善职称评聘办法和体系,辅导员的职称评聘要与专业教师有所区别,评聘计划应单列,评定标准应单设,评审委员会应单独成立。也可推广上海大学的辅导员职级制度:三级辅导员相当于副教授级别并享受同等待遇,四级辅导员相当于教授硕士导师级别并享受同等待遇,五级辅导员则等同于博士导师级别与待遇。
  第二,完善辅导员的有关待遇。“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整天劳累,身心疲惫”是辅导员日常性事务工作繁忙的真实写照。其工作难度、强度、责任心就可想而知了。如何提高他们的物质生活待遇问题,必须提到学校党委行政的重要议事日程。如可以采取为辅导员补助手机费,提高岗位津贴费等措施。
  高校就业工作,事关学校的稳定和发展,与学校的未来息息相关,同时,就业工作又事关学生个人的发展,社会关注,家长关注。辅导员不仅给予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还要给学生提供成才规划、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多方面、全方位的服务,这需要有专业知识和技能,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学校党政领导应高度重视,在政策上要给予辅导员支持,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提高他们的指导能力,深入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期刊是传播信息与知识的载体,是一项多因素、多阶段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对期刊性质、读者对象、办刊方针、内容安排、编辑规范等进行通盘考虑。任何期刊要想办好、办成功,都离不
BTEC是Business & lechnology Education Council(商业与技术教育委员会)的缩写,源于英国,它“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中国教育报,2002.4.3)。目前,全世界共有100多个国家,5700多个中心
QT间期离散度(QTD)可反映心室复极的差异,QTD增大与持续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QTD是用不同导联之最长的QT间期(QTmax)减去最短的QT间期(QTmin)而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较
期刊
<正> 对标题需要解释一下,讲求二字各加了引号,意在突出这两个字,而且把它们作两个词用,怎样“讲”效果,怎样“求”效果,也就是怎样看贷款效果,怎样取得贷款效果,这是本文所
<正> 近年来,财政部门积极推行把支援农村社队发展生产的资金由无偿支援改为有偿周转使用的办法,以“支农周转金”的形式,向社队企业、集体工业和少数农村社队、国营企事业全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体现了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在领导国家建设方面的创新,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包含的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是相互联系又彼此区别的,包含了唯物辩证法思想。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社会实践,具有极其重大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辩证法;实践意义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
<正> 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后,我国农业战线上的主要任务是合理调整农业内部比例结构,促使农业全面发展。面临这种新的形势,农业信贷的基本任务是充
<正> 一、分析贷款回收率,在提高贷款经济效益上的意义我们研究如何评价和提高贷款经济效益,要重视贷款的特点。贷款的重要特点,在于它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马克思说:“这
<正> 江西全省农业生产责任制普遍建立,“双包”到户责任制普遍推行,并成为主要形式(占86%),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发生了新的变化。农贷工作也随之出现了新的情况,面临着许多新的
焦虑是孕产妇常见的心理问题。有研究表明,孕妇待产期间焦虑的增加可影响其产程进度,造成产程延长,影响分娩后子宫的复旧及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因此,重视待产孕妇的焦虑问题,采取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