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力可以“体检”吗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o7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些天,在京参加一论坛,由刚成立不久的民间智库艾丰经济发展研究院主办。论坛发布了一套非常新颖的指数——“中国企业创新力指数”。研究院院长艾丰先生首先登台,介绍该指数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要搞这么一个指数,搞出来到底有什么用。
  艾丰,经济日报原总编辑、资深媒体人、著名经济学家,说起话来,生动风趣,颇具鼓动性:各位朋友,作为全国那么多智库中平平常常的一员,为什么成立未久,就要花费那么大气力,弄出个“企业创新力指数”来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尽管创新对于企业是那么重要,那么生死攸关,但是,非常遗憾,迄今为止,还没有见到一个能够为企业创新力作出“体检”的指标。我们干的,就是这个!
  企业创新力还可以用具体指标加以量化,作出诊断并开出药方吗?当然。艾丰介绍说,这个指数体系,一共分为四大部分,对某一企业进行创新力“体检”时,将按照四个要素,对企业运行情况逐一考察,最后得出诊断结论。哪四要素呢?
  一是前瞻力。一个企业,对于本企业和相应产业的未来,有没有明晰的判断?对于经济发展的大势,能不能作出比较准确的预判并形成有效对策?这是衡量企业是否有创新力的重要标志。常常是你想到了,不一定做到。但没有想到,肯定做不到。所以,前瞻力是企业具备创新力的基本前提。
  二是统合力。企业创新,具体可以细分为思维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等六个层面。各层面之间,既有区别,又紧密相联。倘若缺乏统筹,畸轻畸重,或者缺胳膊少腿,不能形成合力,那么,企业创新力就会大打折扣。
  三是支撑力。企业创新,须得具备资金、人才、机构、制度四大支撑。主意再好,战略再正确,企业内部倘若没有对于创新足够的资金支持,以及对于创新的人才、机构、制度的必要保障,企业就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创新就有可能成为一纸空文。
  四是实现力。创新是要拿成果说话的。企业到底有哪些创新成果?这些成果对于企业经济效益有何促进,对于企业未来发展空间的拓展到底起了多大作用?企业创新计划到底多少能够落到实处,见到实效?这是检验企业创新力的最终试金石。
  “以上四要素,乍听起来,似乎稍显抽象空洞。”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王宏伟主任作为指数课题组成员,登台具体讲解。他说,这套指数,由国内权威专家设计,耗时近半年。实际操作中,每一要素,都将分解为若干可以量化的指标,而每一指标,又将按照一定的数学模式进行精准测试,转化为数字,再经过各自不同的权重计量,最后,就会得出被测试企业的创新力总体评分。
  指数制定,曾选取了海尔集团等多家知名企业,先行测试,效果很好,企业反映颇佳。一向善于现场鼓动的艾丰动情地说,各位朋友,各位老板,咱花大气力弄出这么好的体检方法来了,藏在深闺人未识,你们难道不愿一试吗?再不捷足先登,可就悔之晚矣啰。
其他文献
近日,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在北京召开。各界对这一会议充满了期待。  笔者认为,目前中国经济最大的难点在于内生性增长动力严重不足,核心问题在于若干年以来,为了满足人民币升值的需要,中国货币政策长期紧缩,严重抑制了经济内需,严重打压了中小企业和民间资本的活力。那是不是现在可以通过放松货币加以解决?对不起,现在的问题已经没有那么简单了。  我们可以看到,整个金融系统和实体经济之间的恶性循环,无法
客户管理以顾客为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组织将客户体验视为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在多渠道环境下,客户体验不仅是确定渠道功能的起点,更是向客户传递一体化营销和服务的核
<正>中小微企业因准入门槛低、创办速度快、数量众多,遍布于各行各业,构成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要平台。为更好的发挥中小微企业的经济带动作用,近年来,国务院多次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