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课堂“寓教于乐”收到较好的效果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ght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有些初中思想政治教师时常叹息“课难教,师难当”。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传统习惯,即受社会上一些“重理轻文”、“向钱看”等不良思想的影响;二是主观原因,即来自教师自身的思想守旧、方法简单等因素的影响。教学主要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而有些教师只顾死板讲课,忽视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没有做好调动学生学习政治课结合现实与兴趣的工作,这是造成“课难教,师难当”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成为广大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实践新课改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
   对此,我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以下是我在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尝试。 
  一、讲好开头,吸引注意力 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讲好课的开头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第一步。如果在上课一开始学生就注意听讲,他们就有可能连续认真地听下去。否则,他们的注意力就不易稳定,难以全面掌握知识,学习效果会受影响。 
   要讲好开头,必须对教材进行认真钻研和深度挖掘,努力设计出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语”。或通过讲与本节课有关的故事、成语导入新课;或在课的开头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造成悬念等。
  二、注重课堂设计,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程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为此,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做到教学方法灵活化,教学过程动态化,要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问题。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因此,教师要有提问意识,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对于浅显易懂的内容,教师要把时间留给学生,巧妙地设计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相互之间自主学习解答,教师再适当地加以引导就行了。如七年级第一课《初中生活新体验》中可设计“我遇到的新鲜事有哪些”。对于刚入初中的学生来说,人人都有新鲜事,人人都有话可说,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引导“说说这些事为什么新,新在哪里”。同时进行对比,使学生感悟到旧的值得怀念,新的值得珍惜,明确要有一个好的开始。
  三、注重情境创设,开发学生思维
  学习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认识的一般规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思想品德教学内容既没有小说里曲折离奇的情节,也不像影视剧那样具有生动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对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初中学生来说,要一下子理解是有困难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就是用可感知的东西诉诸学生的感官,引起想象,进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实现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的飞跃,然后再用理性认识去分析社会现象,指导社会生活。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有活动情境法,问题情境法,媒体情境法等,方法的选用要因人因时而异,同时也要靠教师的经验和教学规律来选定。
  四、注重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能力
  社会实践活动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课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包括社会调查,参观访问,采访,撰写小论文,组织兴趣小组,举办专题讲座、报告会以及参观展览,开展各种记念活动,从事各种公益性活动和服务性活动等形式。其中最为常见的形式是社会调查。在社会调查活动中,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制订调查提纲,要直接到调查单位进行调查活动,事后要对调查得到的材料作出分析,写出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认识,互相启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
   传统的单方面“灌输式”教学方法“只顾耕耘,不管收获”,大多是静态的沟通,受教育者只能处于被接受的“不平等”地位上,传递出来的信息对于他(她)只是一种被“知会”的信息而己,因而对其思想认识触动有限,甚至有时还会出现“拒受”的情况,这就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中,高等教育担负着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创新人才的重大使命。因此,作为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课不仅要向大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他们的法制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还要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发挥应有的作用。现代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探讨、质疑和研究中进行探求式学习才能培养创新精神。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论辩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参与教学过程,营造出一个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和谐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主动建构能力,学会通过纷繁复杂的个案“悟”出理性的结论,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使教师从“传道者”转变为“引路人”角色,使学生从“接受者”转变为“参与者”角色,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变“静”为“动”。
其他文献
在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和配电网建设过程中,输电线路担当者能源输送工的重要角色,因此电力企业有关部门需要在电力输送系统中不断的进行改革,积极地进行线路故障产生的原因分
期刊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在电力系统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我们的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的生产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技术也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电力系统
期刊
学校围绕 “教育的生命即生命的教育”的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德育工作与传统、时代和一中学生实际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的生涯与幸福奠定终身发展的基础”。  一、明确一个目标  依据我校所确立的“修德向善,知礼乐行,忠孝两全,珍惜人生”和“国学底蕴,六艺多能,追求卓越,肩负使命”为内容的德育文化和学生文化。我们制定了三级育人目标体系。育人目标的核心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特长发展、
随着现在我国社会环境的改变,医院相关的资产管理在不断的更新,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也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公立医院资产管理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医院资源管理的好坏,也
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之一--无锡市,从2000年以来,其城市化率一直以年均3个百分点的速度推进,目前已接近70%,与日韩等发达国家接近.
一、提升高校图书馆员的读书素养的意义  (一)塑造高校图书馆员完美人格和审美鉴赏力  修身必须重学,读书修养是塑造高校图书馆员完美人格和培养审美鉴赏力的重要途径。高校是人类文化的集散地,拥有古今中外的灿烂文化,被誉为“读书人的天堂”,高校图书馆员坐拥书城,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品味万卷书香。手不释卷,通过阅读触摸大千世界,洞悉世事, 增长智慧,陶冶情操,在博览群书中升华思想,提高高校图书馆员阅读素养。
期刊
传统的高压设备定期检修方法具有有效性差、强度大和试验周期长等劣势,因此,很难很好的满足电力系统对安全性和稳定性的相关要求,电力系统设备检修的必然趋势是定期检修被状
随着我国混凝土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桥梁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尤其是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应用,使我国的桥梁建设质量不断提高.然而结构的施工工艺的难点和细节质量控制不到位,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