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蜡石的鉴赏与收藏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jlus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黄蜡石被认为是色泽最亮丽的雅石之一,主要产于台湾基隆河及广东英德市。
  在1990年之前,台商就将英德的黄蜡石大量运往台湾雅石市场,黄蜡石很快就在台湾石展中显示出了它的魅力,让爱石人士十分惊奇,甚至有刚入门者常将英德黄蜡石误认为基隆河黄蜡石。笔者因深爱黄蜡石而进行深入研究,并将其写在拙著《台湾雅石·黄蜡石篇》中。
  其实台湾与广东两地的黄蜡石的地质结构与色泽有很大的区别,为此笔者曾经几次到厂东省旅游,特地探究英德的黄蜡石。因为当时必须由台湾飞澳门经拱北入关珠海再到广州,或飞到香港由罗湖入关到深圳,所以探访广东奇石市场的过程可谓辗转艰辛,当然也认识了很多中山、深圳的石友,他们提供了珍贵的广东黄蜡石鉴赏与收藏的知识,现总结出来与两岸石友共享。
  黄蜡石的名称由来与历史
  台湾北部基隆河出产的黄蜡石又称油石,因质地似玉,温润而坚,带有黄色光泽而得名。基隆河黄蜡石色黄褐,质地优异,硬度达六至七度,触感冰凉玉润,造型变化奇特,深受台湾爱石人士的喜爱。
  基隆河黄蜡石大约是在1979年被人发现的。据说有两位石友在基隆河中无意间发现了带有黄褐色光泽的雅石,便去请教前辈林岳宗先生,林先生认为其很像广东英德的黄蜡石,遂时常亲自前往基隆河采集,然后再介绍给台湾雅石同好玩赏,基隆河的黄蜡石才逐渐声名远播。
  中国古代将黄蜡石称为“英德石”,因为产于广东英德市才又被称为“广东英德黄蜡石”。
  黄蜡石名称的由来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也有关联,黄色历年来为中国人所喜爱,更有“天地玄黄”、“黄色为正统色”之说。另外,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黄色是与人类最协调的颜色之一。同时,黄蜡石以黄色和白色为多,故被统称为“黄蜡石”。
  英德黄蜡石质地优美、造型变化大,具有悠久的开采和玩赏历史,是中国园林名石之一,曾被列为宋代皇家贡品,甚至可以玩赏自娱或制成盆景置于家中,也可以在庭院中堆砌成假山。
  到了现代,除了基隆河和英德,其他地区也陆续发现质地优良的黄蜡石,尤其两岸雅石市场与石展兴盛,黄蜡石已成为海峡两岸爱石者争相收藏的石种。
  黄蜡石的形成原因与成分
  黄蜡石是硅化后的岩石,属硅化安山岩或砂岩,主要成分为石英,油状蜡质的表层为低温熔物,韧性强,硬度6.5~7.5,质地非常坚硬,很适合当雅石玩赏。
  台湾黄蜡石出露在基隆河流域的岩层,主要成分是硅化安山岩或砂岩,内含铁、石英,主要形成于中新世的地层。而中新世从二千三百万年前开始,至距今五百万年前结束。出露的地层分别为木山层、大寮层、石底层、南港层和五堵层,层内石英岩矿物因地质变动而破碎并滚入酸性的泥土中,又因长期受酸性物质低温溶蚀,与酸性土壤混合,特别是附近有地热或火山等地质活动的,其长期受酸性土壤和地热火山温度的双重催化,又因河水中氧化铁的沉淀,岩石表面上形成黄褐色的薄膜,又在水中滚动,使石头产生蜡一般的光泽,就形成了黄蜡石表面的蜡状釉彩。由于这些地层的岩性特殊,水中的铁离子仍不断析出、沉淀在岩块表面,日积月累使得氧化铁薄膜愈厚愈坚实,再加上不断地翻滚、研磨,岩块表面又逐渐闪耀混杂有氧化铁矿物和石英的褐黄色光泽、孕育出奇妙的地形景观。
  英德黄蜡石地质形成过程:英德市地处粤北山区西南部,岩溶地貌发育较好,山石较易溶蚀风化,形成嶙峋褶皱之状;加上日照充分、雨水充沛,暴热暴冷,山石崩落山谷中才形成珍贵的黄蜡石。
  英德黄蜡石的采集方法:严格要求采集时保持石头原貌,不经人为雕琢,不可有任何破损。小件手工即可;中器可适当用铁笔撬、钢锯割;大器采集才可动用聊代化工具。
  黄蜡石的产地与种类
  台湾的黄蜡石主要产于北台湾,矿脉与金矿同源共生,在瑞芳境内的九份、金瓜石、水南洞一带山脉都有分布,产地分为以下四段:
  1、基隆河段:猴洞大粗坑、鱼坑、苏厝、暖暖、八堵、七堵、六堵、五堵至汐止一带。
  2、双溪段:牡丹溪、双溪一带。
  3、南雅段:从半屏山至海边以及炼铜厂前公路下方(此地所产被称为海黄蜡石)。
  4、水南洞段:由新山里往下到水南洞台金公司厂房下方至阴阳海,此地所产的黄蜡石称为阴阳海黄蜡石。
  台湾黄蜡石造型别具一格,色彩丰富鲜艳、高雅而华丽;形状奇特,或像动植物、人物,惟妙惟肖,非常有趣;石质润泽细腻,蜡质感强,手感细腻温润且坚韧,实在是妙不可言,深受玩石者喜爱。有黄、白、黑、咖啡、花斑、虎斑、油皮(梨皮)、红、绿豆青和五彩等色彩,被形容为台湾色泽最亮丽的雅石。
  广东黄蜡石主产区为英德币望埠镇的英山。山上、山沟、水中都有,这是黄蜡石的源头。此外,英东的青塘、白沙、大镇等镇,其中的沙口、云岭、波罗、九龙、明径、岩背、西牛等镇都出产黄蜡石。还有人把清远、阳山等地的玩赏石也划入黄蜡石的范畴。
  按颜色分的话,蜡石可以分为红色、黄色、白色、黑色四大色系。白色系是没有经过其它矿物质渗入的;红色系主要是有含氧化铁成分的矿物质渗入;黄色系则是含锰成分的矿物质渗入;黑色系主要是含铁成分的矿物质渗入。当然,对质地和颜色的划分,各地有不同的标准。在质地上,除了以上四种,还分油蜡、细蜡、蜜蜡、老蜡、新蜡、幼蜡等;在颜色上,有黄褐、铁锈、绿、土黄、鸡油黄、蛋黄、橘黄、鸡血红、彩色、灰白、净白、灰黑、春色、紫罗兰色等等。
  黄蜡石的鉴赏与收藏要领
  黄蜡石有石英质、海绵质的,岩层中含有金、银、铜、铁等金属元素,所以,黄蜡石表面会产生氧化、硅化等现象,玩赏越久感觉越古朴,这是玩黄蜡石最迷人的地方。
  黄蜡石鉴赏与收藏要领,必须以黄蜡石的外观特色为依据:
  (1)黄蜡石的颜色:有黑、灰黑、青灰、浅绿、红、白、黄等,纯黑色为佳品,红色、彩色为稀有品,石筋分布均匀、色泽清润者为上品。   (2)依照黄蜡石的品质:分为珍品、精品、合格品。具有“瘦、皱、漏、透”四大特点,且四面中看为珍品;具有“瘦、皱、漏、透”四大特点,且色泽纯黑、纯白、纯黄或彩色的为精品;具有“瘦、皱、漏、透”四大特点之一的为合格品。
  当地石农也认为质、形、色才是黄蜡石鉴赏与收藏的决定性因素,笔者依序说明:
  第一要求质:黄蜡石的质地细腻程度、透光性及折射光线的柔和度,都是考量其品级的重要指标。高质量的黄蜡石质地细腻,通体蜡质感很强,用强光照射时,透光性好,对光线的折射柔和,肉眼看不到晶体颗粒。所以黄蜡石石质玉化度越高越好,质地结构致密、细腻、透光性好,对光线的折射柔和,给人温润而亲切的绝对是佳品,晶蜡次之,粗蜡较差。
  第二要求色:黄蜡石有红色、黄色、白色、黑色四大色系,以色重纯黄为贵。正如清代梁九图的《谈石》中所说:“蜡石最贵者色,色重纯黄,否则无当也”。所以要收藏色彩高雅华丽、石质润泽细腻,蜡质感强、显示出油脂或树脂光泽者。尤其是质冻色黄、黄中透红或多色相透、自然成型者。
  收藏家在赏玩黄蜡石时,多以吉祥的颜色为选择,例如黄色寓意财富、光明,红色寓意吉利好运、荣华富贵、鸿运当头,所以色彩鲜艳多彩的黄蜡石为上品。
  第三要求形:黄蜡石的形状奇特多样,可直接用作风景石表现,因此一颗形状别致、纹路细且具有独特风韵的黄蜡石,价值肯定不菲。此外还要看石上有无脏点、石筋、萝卜丝、裂纹缺口和打磨造假等现象。
  从收藏投资的角度来看,造型黄蜡石中吉祥物是最好的,其他像动物、人物、花果等的,若能惟妙惟肖,展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能令人叹为观止者亦为佳品。
  若以山水景石来表达,其形态变化包罗万千,呈现一石一世界的雅趣,再配上合适的台座或水盘表现,才是最佳藏品。
  结论
  目前黄蜡石在各地奇石市场的价位算合理,值得两岸石友共同推广。因其色泽亮丽,石肌布满洼洞、凹凸有致,符合中国传统赏石观的皱、瘦、漏、丑、秀、奇、湿、润、密、透、凝、腻等美石的特点。
  黄蜡石可以表达象形石和意象石,也可以表达峻岭、断崖、绝壁、海岛等山水景观,但是玩赏山水景石要讲究轮廓或石面显现的石纹线条,应该要有动感才能产生“静中有动”的意境,因此雅石的幽雅气质与搭配对象(如小塔、人物、小桥、船、动物等)会直接影响山水景石的格调,使用时不可不慎。
  笔者认为收藏雅石不只是收藏一种眼光,更是收藏一种生命的雅趣。因此,缺乏生命力的雅石必然难以激发人的审美情趣。我们与石对话,就是要从雅石的灵气中去感悟审美境界与生命的价值,甚至创造生命的奇迹。
  雅石虽然无生命,但是您若能找到一颗收千里山水于咫尺的雅石,就会无形中展现股无限的生命力,赏石不仅可以从中静观其变化,获得心灵上美感的愉悦,更可以启发人的艺术潜能并领悟人生哲理,获得内心安定的力量,忘却生活中一切的尘虑和烦恼。
其他文献
到祖国的宝岛台湾办一次石展,是我多年来的一个梦想。这种期望,大概如同珠峰之于登山队、麦城之于穆斯林。及至近年,这种期望愈加强烈。余晚间于卧榻上闭目暗忖,竟然也梳理出几条缘由来。  其一,借办展之机,睹宝岛之风采。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台湾便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我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那时过年家家户户春联里,大抵都有“××台湾”的字样。我那时对台湾的认识,堪比动画片里的东海龙宫,想象那里有无数的珍奇异宝,
期刊
大凡一个在长期审美实践中约定俗成的石种,都有它独特的气质、风韵和意境的表现。这是该石种中某些共有的审美特征与这个石种的爱好者群体中某些共同的精神追求的契合。虽然它主要表现在外部的形象和赏析者的感观上,却给人一种内蕴的外射。  作为观赏石一个种类的长江石,正是在与长江石爱好者的长期交融中得以成就,本文从这个角度就长江石的气质、风韵和意境表现论述于下,以求教于同好。  二、长江石的气质  长江石的气质
期刊
人到了一定的年龄,随着阅历增长、经验积累,思维活动就逐渐固化为一种定势,既往的经验便成为束缚思维的障碍,对待一切事物皆由程式化的套路把自己圈定在狭小的天地里,看不见事物的发展变化。赏石文化的博大精深,不单体现在文化的深度与审美高度上,也体现在赏石观念的不断开拓与进步发展上。大众的赏石观,对画面的构图都是趋于正向解读,如同对实物的观感,或是传统的绘画,要求主题明确,一目了然。我们不否认这种构图的优点
期刊
这是一头小熊,圆头长嘴,稚嫩的身体,圆滚滚的小胖,憨态十足。  这样的年纪,本该是在母亲怀里撒娇睡觉的。或者爬上母亲后背,耷拉着四肢放松心情。  可它却是不同的。且看它坚定的眼神,是已学会警惕周围的危险,昂首挺立、器宇堂堂,雄心伟气立现。  此刻它正迈着宽厚的脚掌,在探索世界。前行的过程中,掀起雪花。每一步都隐含着强大的力量,这是属于王者的力量,它积蓄着,并不急于展露,小小心心地已经学会了忍耐和持
期刊
不妨放纵一阵子  冷不丁一回首,我玩长江石已经整整有了四个年头。玩石之初,我是多么地沉迷于网购啊,那些用一叠叠粉红色钞票换回来的建筑材料,到现在看来,非但不觉得有多么浪费可惜,反倒感谢那段时间所赋予我的历练过程。一进门就有好老师指点,是可遇不可求的机缘。一位有着不俗水准又善于引导的好老师,会帮助我少走不必要的弯路,将正确赏石理念植入于大脑。可是,如果我从一开始就依赖于老师,并将自己的思维禁锢于某位
期刊
今年6月1 5日,我乘飞机经昆明去腾冲参加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委会和审稿会。会议结束离开腾冲时,由于雾大,飞机无法降落,原定从腾冲去昆明的航班被取消,没办法,只能改道,乘汽车到保山机场。  由于前几次来腾冲时已经买过几块树化玉和翡翠,加上这次会议时间安排较紧,在腾冲没有什么“收获”,而且路途较远,道路不平,汽车颠簸,几分倦意渐渐袭来……汽车刚过怒江大桥,一排搭在道路和怒江之间的帐篷引起了我们的
期刊
看丁涛的石头,一定要享受他一件件从箱柜中翻出,让你依次欣赏的过程。随着欣赏的深入,他的石头们在相互印证,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便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你面前——这种气质前所未见,至少到目前为止,是我所仅见。  后来读到丁涛的挚友王毅高老师介绍丁涛藏石格调的文章《露拙藏雅,寓博于约》,文中对丁涛赏石风格的概括颇为准确,不妨借录如下:  吾友丁涛,集石有年,善于思索,勤于践行,敏于发现,慎于遴选,博采约取,独
期刊
奇石市场,特别是奇石早市,是玩石人的精神乐园。新疆哈密远通市场的奇石早市,每当周末会人山人海、人声鼎沸,是哈密这个奇石之城最有代表意义的地方,在赏石界也是远近闻名的。  不管是资深玩家、新玩家,还是有机会来哈密的各地的石商以及收藏家,他们不管是抱着拣漏、还是得到一块美石的心情,总在双休日不失时机地来逛逛,所以是各路玩石精英在远通市场汇集的最佳时间。双休日的早晨石农会在天不亮就占据地盘,有时还会为占
期刊
低迷,普遍存在  “像我这样受到石市低迷强烈冲击的,已经是普遍现象了。”在杭州从事奇石经营多年的林兼先生说。  2012开年至今,石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低迷,遭遇发展瓶颈。目前很多石店都门可罗雀,部分商户不得不一边挥泪大甩卖,一边将老存货从库房中转移出来,靠“吃老本”过日子。石商与藏家都如鲠在喉。  林兼说:“今年销售额还不及以往的10%。”这并不是夸大其词,在采访了不同地区经营不同石种的石商后,发
期刊
记得2002年春天,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认识了一位爱好奇石的前辈,他的启蒙让我对奇石有了肤浅的认知,也有了收集奇石的兴趣。在老者的教诲和收集奇石的过程中,伴随着岁月的痕迹,我对奇石由开始的好奇慢慢变成痴迷。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叹人生世事沧桑,十年的征程路,多少酸甜苦辣,坎坷荆棘,让我从青涩走向成熟,从幼嫩走向坚强,从彷徨走向淡定。  以石会友、以石结友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重要部分,用志洁意坚这样的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