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新教材 拓展新学知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qv3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物理教学中,概念、名词、规律的理解和掌握至关重要,利用物理概念、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更为重要。为了学生学好初中物理,加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教师根据学生情况适当地予以补充,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物理 教学 补充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了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以利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及教材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精心备课,认真组织教学,及时收集反馈信息,适当给学生补充一些相关知识,便于加深理解,拓展知识面。
  几年来,通过我对历届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观察和了解,发现初中生学习物理往往趋于表面的知识,死记规律,硬套公式,抓不住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本质东西。为了便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我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的需要,适时的对教材内容做了必要的补充。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本人的拙见。
  一、教材中难以理解的物理概念和公式,教师应补充讲解清楚。否则,势必影响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我在讲“欧姆定律”一节时,补充讲解公式 的意义,并说明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一般情况下导体的电阻值是不变的,它不随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而变化,不能认为R与U成正比,R与I成反比,而且当导体两端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却不为零,只能理解为 是一般情况下,电阻的一种计算公式。例如,我讲“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物体的质量”时,我补充讲解了“物质”和“物体”是两个不同的物理概念。例如,桌子、自行车、轮船、圆柱体铁块等成品叫做物体;而组成桌子、自行车、轮船、圆柱体铁块的钢铁、木材、橡胶、塑料等原材料叫物质。由此说明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里含有的物质多,其质量就大;含有的物质少,其质量就小。通过补充,使学生加深了对物体、物质、质量等概念的理解,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对教材中很少出现甚至未提及过但又具有很高应用价值的应加以补充,以利于学生掌握规律,触类旁通。例如我在讲“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时,通过实际练习题,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出串联电路的电压分配规律U1:U2=R1:R2和U1:U=R1:(R1+R2);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时,利用同样的方法由学生归纳整理出并联电路的电流分配规律I1:I2=R2:R1;在讲电功率的测量和计算时,让学生归纳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与导体电阻的关系。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快了学生解题的速度。又如我在讲解“浮力”时,学生普遍认为“在液体中的任何物体一定都要受到浮力”。针对这种情况,我补充说明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如果物体沉底并且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中间没有液体时,物体是不会受到浮力的。
  三、对教材中容易混淆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应给以补充。例如,讲解惯性和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时,学生总是把它们混为一谈。每当这时,我就给学生讲解两者的区别。惯性是一切物体都具有的共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是一个物理概念。而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是物体在不受外力这个特殊情况下的运动规律,是一种特殊情况。
  四、充分发挥例题的作用,补充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现行初三物理课本第114页习题第六题,“电阻R1和R2串连在电路中,已知R1两端的电压为1.5伏,R2的两端电压为4.5伏,R1+R2=600欧,R1和R2各为多少欧?”一般学生只能想出一种解体方法,即先求总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出串联电路的电流,再根据串联电路电流强度处处相等,分别求出R1和R2的值。但我在处理习题时,又引导学生推导出串连电路电压分配规律“R1:R2=U1:U2”,并适时的提出问题“你能把我们共同发现的规律灵活应运吗?”,很快就有很多学生自己动手根据此规律求解,迅速得到正确答案。通过本题教学,使学生学习解题的过程成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创造思维的主要成分是发散思维,它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位多角度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平时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无疑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五、结合教材内容,补充一些形象生动的小实验。例如讲摩擦起电时,可以补充人体也能因摩擦而带电的实验,从而充分说明人体也是导体是绝缘体。用手掌摩擦有机玻璃棒,棒带正电,而手掌带负电。前者用验电器可以试出来,而用手掌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金属箔片并不张开。这是因为人体是导体,摩擦所得的电荷很快就通过人体漏走了。如果人站在绝缘板上,用验电器就能查明手掌所带的电荷。
  六、注重生活实际,补充一些物理知识中的生活现象。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相当密切,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学会将学生的探究视点从课堂引导到社会,开展广泛的社会调查及其他学习活动,切实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例如:“生活中的声音”、“比较材料的保温性能”、“生活中的测量”、“电冰箱中的物态变化”、“生活中的光现象”、“自制指南针”等,都离我们的日常生活相当近。教学之余,我们可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布置学生利用生活经历来探究新知识、实践新知识。又例如:在讲到“声现象”时,要求学生调查家乡的噪声现状,鼓励学生调查了解当地噪声严重的企业,根据各种噪声研究减弱和防治方法,给这些噪声严重的单位提出整改建议;在学习了“光现象”后,让学生到校外广泛了解光污染及光污染的治理,如:给学生提出探究式问题:“光污染引起的交通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在交给学生探究式学习任务时,同时将探究评价量规发给学生,学生在进行探究活动时可以作为活动依据。笔者通过不断尝试,从学生学习的每一个方面展开探究活动,一方面使学生更好地领悟科学思想和精神,经历发现科学的过程,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终身发展夯实了基础。实验结果表明,教师让学生感知探究模式,激发探究欲望,内化探究方法和分析探究结果,可使学生自己学会如何去自主学习,去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从而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在学习中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创新能力。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和拓展,加强了学生对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基本解题技能。基础知识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创新是基础知识的升华和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第十五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带着热情,凭自己的经验能力与文本进行对话交流,是以自己的各种感官去触摸品味,体验文本的,这时他独特的心理感受,情感意志,想象理解都将在文本上打下鲜明的个性的印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为了能让学生真切地感悟体验文本,教师应该针对其心理特点,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通过富有魅力的语言、多媒体展示、角色扮演等手段,构建一个引力强劲的阅读磁场,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与
期刊
摘要:数学的抽象性导致了数学学习带有一定的枯燥性,教学幽默可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也是教师的教学机智与创新能力的展示,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好的教学幽默,凝聚着教师创造性的教学艺术,一个浅浅的微笑,一个简单的姿势动作,都可以折射出幽默之光来。一个具有幽默感的教师往往能使学生觉得教师有活力,有魅力,从而得到无穷的乐趣。因此,每位教师都应该研究幽默艺术,做一个富有幽默感的教师。  关键词:教学幽默情感 认知
期刊
摘要:政治课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自我意识和自我学习的能力,自主提问,是政治课教学能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做法之一。初中政治课教学如何立足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出一个自主提问、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平台,这是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要求。  关键词:初中政治 自主 提问  一、学生自主提问方式的解读  所谓自主提问,就是学生在阅读学习内容时,根据有关信息
期刊
摘要:新的生物课程标准要求高中生物课程将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要达到目标,在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热情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生物 情景 创设  根据生物学教学的特点及教学的基本要求,不同学习目标的生物学课堂的情
期刊
语文是语言、文字、文学的综合。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工具,无论是绘景状物还是叙事写人,都饱含着作者的情感。有真实情感的好文章,读来如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缺乏真实情感的文章,读来则味同嚼蜡。而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作文教学,流程长,结构散,主客倒,反馈少,忽视对学生情感的激发和培养,学生作文都是“奉命而作”,在写作中,学生一般能做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叙。不过,因其好写,便不加思索,演成千篇
期刊
摘要:有效教学是现代教学理论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如何才能真正科学地实施有效教学,还有待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的探索。我们认为:有效的教学评价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保障,有效的教学过程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核心,有效的教学反思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动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有效教学方法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
期刊
摘要::大家都知道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随着经济的急速发展,知识信息与日俱增,中国人必须掌握至少一门外语,特别是英语作为国际性语言的地位日益突出。但在农村,由于经济不发达,学生知识面狭窄,教学设施不齐备等因素,让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为艰难。  关键词:兴趣 质量 效率   我们老师如何地解决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呢?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个人认为应根据当地学生的实际情
期刊
摘要: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创新源之“好奇”与“质疑”。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能力训练的进程,是激发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出色的提问能引导学生探索要达到目标的途径,获得知识和智慧,培养善于思考的习惯与能力,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地和教学环境,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以保证问题的质量。  关键词:课堂提问 提问技巧 主动性  学习是不断提出
期刊
摘要:数学课程改革对数学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学生必须转变原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索,交流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从而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 学习方式  一、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
期刊
摘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面貌的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而语文教育则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责任。语文教学从近期目标来说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各种文学知识,而从长远目标来看则是为了继承传统国学、彰显文学功利、弘扬人文精神、提高国人素质、挖掘文学艺术魅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魅力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上好一堂精彩纷呈的语文课,真实地挖掘出语文课堂中的文学艺术魅力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