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评价研究

来源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yingz4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中医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评价方法,指导评价指标设计,使中医电子病历系统评价工作更具科学性和规范性。方法基于我国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评价现状及中医电子病历的特殊性,借鉴原卫生部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的方法和信息系统综合评价经验进行中医电子病历功能评价方法学研究。结果从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的建立、定性定量、评价分值三方面对中医电子病历功能应用进行了评价。结论中医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评价方法,为评价体系设计以及评价工作提供了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石棉县与成都市人口在体质构成比上的差异。方法选取石棉县中医院门诊亚健康调理患者200例、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门诊亚健康调理患者200例,分别根据临床症状、舌象、脉象进行体质辨识,并对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成都市人口平和质、气虚质的比例分别为33.0%、20.0%,显著高于石棉县人口(二者比例分别为4.0%、6.0%);而石棉县痰湿质、瘀血质的比例(43.5%、13.0%)显著高于成都市人口
目的 观察加味温胆汤配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痰浊积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7月至2013年6月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中医医院呼吸科痰浊积肺型AECOPD患者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予常规抗生素消炎平喘、
目的 探讨血必净(XBJ)、喜炎平、钠络酮(NX)联合应用对重症胸腹损伤急性凝血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在呼和浩特第二五三医院急诊科就诊,创伤指数(trauma index,TI)≥17分者纳入,合并颅脑损伤及在急诊死亡的胸腹损伤患者排除.按患者要求及经济承受能力分为两组,治疗组82例、对照组47例;治疗组用药前及用药后分别检查血小板计数(PLT)、血浆D-二聚体(D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其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且有癌变倾向.UC病变主要局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范围多累及远端结肠、直肠.临床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为主要表现.目前主要采用内科保守治疗.锡类散源于清代尤在泾<金匮翼>中的烂喉痧方,由象牙屑、珍珠、牛黄、青黛、冰片等组成,为治疗咽喉腐烂、唇舌肿痛的古典名方,具有清热解毒、去腐生肌功
期刊
黄褐斑是发生于面部的一种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因斑片以鼻部为中心,对称的分布于颜面皮肤,形似蝴蝶,所以也称蝴蝶斑,古称“皯黯”“黑皯”“肝斑”等.笔者运用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黄褐斑,疗效满意.1 临床用药基础方:生地黄、当归、川芎、赤芍、白芍、桃仁、红花、柴胡、桔梗、枳壳、川牛膝、白芷、桑叶.随证加减:若肝郁乳胀者加四逆散;脾虚加白术、茯苓;肾虚加菟丝子、杜仲、山萸肉;偏阴虚者加女贞子、旱莲草、牡丹皮、
期刊
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在现代社会发病率日益增高,为临床常见病,约占门诊的20%~30%[1]。大多数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根或支配区域周围神经的损伤,并由此引起腰腿痛和运动、感觉障碍[2]。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药物疗法主要包括牵引、推拿、针灸等。药物与非药物结合疗法,主要采用手法与中药疗法,中药与牵引疗法等,均可缓解腰腿痛的症状。近期,本科采用眼针治疗一例腰突症合并腰椎压缩
目的 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CSG)肝胃不和、脾胃虚弱、脾胃湿热三型的治疗效果,及其与胃动素(MTL)、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变化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2月至2013年3月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内科CSG患者15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将患者分为肝胃不和型组、脾胃虚弱型组、脾胃湿热型组各50例,分别给予自拟方治疗,治疗1个月后进行疗效判定。并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清MTL、GA
吴中朝教授是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中央保健会诊专家,澄江针灸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从事中医针灸临床30余年,继承和发扬澄江针灸学派学术思想颇有成就。笔者侍于师侧,历时三年,深得教诲,并有感悟。现将吴教授从风论治偏头痛的学术思想简介如下,以飨同道。
目的 观察加味龟鹿二仙汤对乳腺癌化疗患者骨髓抑制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广东惠州第三人民医院乳腺科乳腺癌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治疗组49例在化疗同期服用加味龟鹿二仙汤,对照组47例化疗同期服用鲨肝醇.3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6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使用率、骨髓毒性、免疫功能、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组
第十一条在食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对其安全性的各种要求1 为了保证进入流通领域的食品的安全性符合本技术法规中的各项要求,及(或)符合在海关联盟其他的技术法规中对特定食品的相关规定,食品的生产者必须在该食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实施安全保障措施.2 食品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安全性保障工作的组织和实施由食品的制造者独立进行,并且(或)要求第三方介入.3 为了保证食品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安全性,制造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