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薄弱、抽象思维差等特点,对在专业理论教学中涉及到的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理论知识,学生往往感到难以理解又枯燥无味。所以作为教师,尤其是专业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因材施教”,要根据本专业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通俗化”的教学方法来展开教学活动。“通俗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把枯燥抽象的知识讲解得通俗化易懂,使学生能够听的明白。灵活运用“通俗化”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教学生动起来,在专业理论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通俗化;类比;生动形象;专业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01
作为中职学校的一名电子专业课教师,我们知道,专业理论课在整个专业设置上占有很大的比重,而我们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薄弱、抽象思维差等特点,所以在授课时如果教师仅从专业理论入手讲解,往往会出现教师在讲台上讲的口干舌燥,而台下学生呆若木鸡,反映冷淡,甚至出现教师越讲学生越糊涂的尴尬局面。所以作为教师,尤其是专业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因材施教”,要根据本专业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通俗化”的教學方法来展开教学活动。
所谓“通俗化”教学,就是运用学生们身边熟悉的事物来做类比,间接地启发学生去理解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解共射基本放大电路时,共射电路有两种状态——静态和动态,要使放大电路动态能正常工作——放大交流信号,静态时必须给其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对于初学电子的同学来说,往往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既然放大器是放大交流信号的,那么为什么还要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呢?我在讲解该节时做了恰当的处理,采用了类比的讲解方式:“放大电路就好像一辆跑运输的汽车,货物相当于要放大的交流信号,其放大交流信号的过程就相当于在甲地拉上货物运到已地。放大电路的核心三极管相当于汽车的发动机,电源相当于汽车的油箱,偏置电阻、导线相当于汽车的输油管道,要保证汽车能顺利长途运输,首先必须保证汽车顺利启动,,这就要求油箱能给发动机及时供油。同样,要使放大电路正常放大交流信号,静态时电源必须通过偏置电阻给三极管提供合适的工作电流、电压,即要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这样,把抽象的理论用具体化、形象化的例子来类比,同学们很快悟出了其中的到道理,理解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职校学生的知识面不够宽,理解能力也不够强。因此,对教学中涉及到的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理论知识,他们感到既陌生有深奥,往往难以理解。在《CD原理》教学中,面对不知道函数是什么,也看不懂电路的学生,如果直接用一大套专业术语去讲解,津津有味地给学生讲EFM怎么编码,CIRC怎么纠错。学生听起课来,如坠入雾里云中,根本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既浪费了时间,又影响了教学效果。这种有悖于通俗性原则的授课方式轻则影响学生的成绩,重则使学生丧失了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实在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避开直接用专业术语去讲授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而应选用贴近生活的事例,交叉讲解,让课堂教学生动起来。例如“CD数据管理”,它涉及到帧的概念、同步头、编码、纠错码等方面的理论,内容非常枯燥。如果不借助适当的方法,教学语言就会显得干巴无趣,难以引起学生的听讲兴趣。鉴于此,我在讲授该课时,就采取了“通俗化”的教学方法。
我是这样开始的:首先问同学:“我们学校大约有一千名学生,这么多的学生,开运动会时,怎么才能做到有次序的入场呀?”学生回答:“以班为单位入场”。我接着讲CD数据有几个亿,为了便于管理,CD机也把数据分为很多“班”,只不过CD中的班的名字叫做“帧”,每一帧有588位数据。
接下来我又问:“怎么能把各个班区分开来呢?”学生回答:“每个班前面都有一位举引导牌的同学。”我顺势讲道:“CD数据每一帧的最前面也有引导牌,它的专业术语叫同步头,它有24位数据组成,并且具有固定的格式(1+0000000000)+(1+0000000000)+1+1。只要CD机读到这样一组标准数据,它就知道是一帧数据过来了。
接下来我告诉同学们,每一帧数据的排列,也象运动会入场时一样很有规律。前面是一个字的控制字,它的作用就象我们班的班主任,管理着整个班级。控制字管理着数据,它和班主任一样,只有一位。
有的同学问:“CD信息内容是否也可以同入场队伍联系起来吗?”回答是肯定的。CD信息包括6个左声道,6个右声道,并且是交替排列。好比同学们的队伍,一列有12位同学,其中包括6位女同学,6位男同学,排列的方式是一位男生一位女生交替排列。最后,还有4个纠错码,好像4个监督员,如果发现了队伍错误,能够及时纠正过来。
同时在黑板上写下醒目的板书:
班级————帧
引导牌———同步头
班主任———控制字
队列方阵——CD数据
监督队员——纠错码
这样一来,把枯燥的理论教学,结合学生运动会入场式来讲解,学生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一幅生动的画面:一队队排列有序的CD数据队伍,迈着整齐的步伐,迎面走来。在这轻松的学习环境中,不仅引起了学生的听课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理解了课程内容,激发了学习热情。
职业学校学生仍处于形象思维高于逻辑思维的阶段,学生们对形象的问题的理解掌握能力要高于对抽象性问题的理解掌握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通俗化”,把枯燥抽象的知识讲解得通俗化、具体化,使学生能够听的明白。灵活运用“通俗化”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教学生动起来。只有生动的教学才能使学生爱听,才能帮助学生尽快地掌握知识,消化理解授课的内容,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通俗化”的教学方法是使课堂教学生动起来、抽象理论形象起来的关键,这种方法在专业理论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中国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
[2]《职教论坛》,职教论坛杂志社
【关键词】 通俗化;类比;生动形象;专业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01
作为中职学校的一名电子专业课教师,我们知道,专业理论课在整个专业设置上占有很大的比重,而我们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薄弱、抽象思维差等特点,所以在授课时如果教师仅从专业理论入手讲解,往往会出现教师在讲台上讲的口干舌燥,而台下学生呆若木鸡,反映冷淡,甚至出现教师越讲学生越糊涂的尴尬局面。所以作为教师,尤其是专业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因材施教”,要根据本专业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通俗化”的教學方法来展开教学活动。
所谓“通俗化”教学,就是运用学生们身边熟悉的事物来做类比,间接地启发学生去理解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解共射基本放大电路时,共射电路有两种状态——静态和动态,要使放大电路动态能正常工作——放大交流信号,静态时必须给其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对于初学电子的同学来说,往往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既然放大器是放大交流信号的,那么为什么还要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呢?我在讲解该节时做了恰当的处理,采用了类比的讲解方式:“放大电路就好像一辆跑运输的汽车,货物相当于要放大的交流信号,其放大交流信号的过程就相当于在甲地拉上货物运到已地。放大电路的核心三极管相当于汽车的发动机,电源相当于汽车的油箱,偏置电阻、导线相当于汽车的输油管道,要保证汽车能顺利长途运输,首先必须保证汽车顺利启动,,这就要求油箱能给发动机及时供油。同样,要使放大电路正常放大交流信号,静态时电源必须通过偏置电阻给三极管提供合适的工作电流、电压,即要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这样,把抽象的理论用具体化、形象化的例子来类比,同学们很快悟出了其中的到道理,理解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职校学生的知识面不够宽,理解能力也不够强。因此,对教学中涉及到的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理论知识,他们感到既陌生有深奥,往往难以理解。在《CD原理》教学中,面对不知道函数是什么,也看不懂电路的学生,如果直接用一大套专业术语去讲解,津津有味地给学生讲EFM怎么编码,CIRC怎么纠错。学生听起课来,如坠入雾里云中,根本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既浪费了时间,又影响了教学效果。这种有悖于通俗性原则的授课方式轻则影响学生的成绩,重则使学生丧失了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实在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避开直接用专业术语去讲授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而应选用贴近生活的事例,交叉讲解,让课堂教学生动起来。例如“CD数据管理”,它涉及到帧的概念、同步头、编码、纠错码等方面的理论,内容非常枯燥。如果不借助适当的方法,教学语言就会显得干巴无趣,难以引起学生的听讲兴趣。鉴于此,我在讲授该课时,就采取了“通俗化”的教学方法。
我是这样开始的:首先问同学:“我们学校大约有一千名学生,这么多的学生,开运动会时,怎么才能做到有次序的入场呀?”学生回答:“以班为单位入场”。我接着讲CD数据有几个亿,为了便于管理,CD机也把数据分为很多“班”,只不过CD中的班的名字叫做“帧”,每一帧有588位数据。
接下来我又问:“怎么能把各个班区分开来呢?”学生回答:“每个班前面都有一位举引导牌的同学。”我顺势讲道:“CD数据每一帧的最前面也有引导牌,它的专业术语叫同步头,它有24位数据组成,并且具有固定的格式(1+0000000000)+(1+0000000000)+1+1。只要CD机读到这样一组标准数据,它就知道是一帧数据过来了。
接下来我告诉同学们,每一帧数据的排列,也象运动会入场时一样很有规律。前面是一个字的控制字,它的作用就象我们班的班主任,管理着整个班级。控制字管理着数据,它和班主任一样,只有一位。
有的同学问:“CD信息内容是否也可以同入场队伍联系起来吗?”回答是肯定的。CD信息包括6个左声道,6个右声道,并且是交替排列。好比同学们的队伍,一列有12位同学,其中包括6位女同学,6位男同学,排列的方式是一位男生一位女生交替排列。最后,还有4个纠错码,好像4个监督员,如果发现了队伍错误,能够及时纠正过来。
同时在黑板上写下醒目的板书:
班级————帧
引导牌———同步头
班主任———控制字
队列方阵——CD数据
监督队员——纠错码
这样一来,把枯燥的理论教学,结合学生运动会入场式来讲解,学生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一幅生动的画面:一队队排列有序的CD数据队伍,迈着整齐的步伐,迎面走来。在这轻松的学习环境中,不仅引起了学生的听课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理解了课程内容,激发了学习热情。
职业学校学生仍处于形象思维高于逻辑思维的阶段,学生们对形象的问题的理解掌握能力要高于对抽象性问题的理解掌握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通俗化”,把枯燥抽象的知识讲解得通俗化、具体化,使学生能够听的明白。灵活运用“通俗化”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教学生动起来。只有生动的教学才能使学生爱听,才能帮助学生尽快地掌握知识,消化理解授课的内容,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通俗化”的教学方法是使课堂教学生动起来、抽象理论形象起来的关键,这种方法在专业理论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中国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
[2]《职教论坛》,职教论坛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