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水稻本田管理技术

来源 :农业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zi0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伴随着吉林省西部土地整理大安项目区工程的实施,开发盐碱地新增水田面积36 000hm2,届时我市的水稻生产将成为富市裕民的重要产业。因此盐碱地上水稻种植技术尤为重要,特别是本田管理方面要加以重视。
  关键词:盐碱地;水稻;技术
  中图分类号:S3434文献标识码:A
  吉林省大安市地处松嫩平原腹地。全年日照时数平均为3 0128小时,年平均气温43℃,全年≥10℃的积温是2 9213℃,年平均降雨量为4137mm。大安市自1985年开始在盐碱地上开发种植水稻93hm2,从而结束了没有水稻栽培的历史。到1989年进入了盐碱地水田开发大发展阶段,使大安这片一望无际的盐碱地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全市共有18个乡(镇)开发种植水田,面积达到了5 333hm2,水稻育苗面积达到49hm2,成苗率达到98%以上,本田插秧成活率达到96%以上,平均亩产138~500kg不等,得到了上级政府和有关科研单位的表彰和认可。1998年,由于受其粮食价格走低和洪水等因素的影响,大安种植水稻面积大幅度滑坡,盐碱地水田开发进入了低谷。截止到2003年,只剩下10个乡(镇)种植水稻3 667hm2。但是此时的水田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都有了质的飞跃:由最初的小拱棚育苗发展到现在的大中棚育苗;由原来的散播发展到现在的盘播;由过去的单一种植水稻发展到现在的立体交叉种养等等。到2004年,由于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工作的力度,相继提出了各项惠农政策,我市水稻种植面积又得到了逐步回升,截止到2011年已在盐碱地上开发并成功种植水稻12 000hm2,由原来的最高产量075kg/m2上升到现在的最高产量11kg/m2。目前,伴随着吉林省西部土地整理大安项目区工程的实施,开发盐碱地新增水田面积36 000hm2,届时我市的水稻生产将成为富市裕民的重要产业。因此盐碱地上水稻种植技术尤为重要,特别是本田管理方面要加以重视。现将本田主要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本田整地
  11深更细整,施足底肥
  111耕作层
  是表土经常耕作的土层,是水稻根系发展最密集的土层,也是代表土壤肥力最主要的层次,本田在灌水种稻时,除了表土很薄的一层因为和新鲜的灌溉水接触保持氧化状态外,整个耕作层都因缺氧而处于还原状态。所以有机质施入稻田后,一方面是肥效比较稳长,损失少,对水稻生长发育有力;另一方面肥效发挥比较慢,同时有机质在嫌气分解时生成甲烷、硫化氢、对机酸等,对水稻有害。
  在还原状态下,好氧的硝化细菌不能活动,所以含氮的有机物都进行嫌气分解而生成铵态氮,这对水稻生长非常有利。
  在还原条件下,可提高土壤中磷、硅、铁、锰等元素的溶解度,供水稻吸收利用,而且三价铁盐还原成亚铁盐后,能和硫化氢化合成硫化铁而沉淀,减轻毒害。但土壤中亚铁盐含量过多对水稻是有害的。
  由此可见,稻田土壤的还原性,对提高保肥力来说是有利的;对及时释放肥力来说是不利的。
  112犁底层
  耕作层下面是犁底层,由于犁耕时受犁底的压力作用和灌水耕耙时细土泥浆向下沉淀而填塞了土壤的孔隙形成的紧密不透的层次,它有利于减少稻田渗漏,起着保水保肥的作用。犁底层的存在对保水力来说是有利的;对透水性来说是不利的。所以对保水性差的土壤,要设法促使犁底层的形成;对透水性差的土壤,又要设法降低犁底层。
  12稻田整地
  稻田整地的质量要求是:稻田土壤既有较高的保肥力,又有及时释放肥料的能力,既有高度的保水性,又有适度的透水性,干时疏松、湿时柔软,以给水稻生长发育创造一个适宜的土壤环境。本田整地要求通过耕、耙、耖达到深、松、平。
  121深
  水稻的根系有90%左右分布在20cm深的土层中,其中大约有75%~85%分布在10cm以内,所以适当的加深耕层,可以扩大根系的活动范围。翻耕的深度以达到20cm左右为好。
  122松
  就是通过细耙,达到土壤松软。耕作层是稻根生长活动区域。为使稻根长得多、快、壮,就必须使土壤呈松软状态。“松”就是不要把土壤搞成泥浆,“软”就是没有硬土块。
  123平
  就是以高垫低,达到田面平整,一般要求每畦高低差不超过3~5cm。
  13盐碱稻田的整地技术
  盐碱地土质粘重,透水性差,重要的是翻耕晒垡。其有以下好处:(1)将含盐量较高的表土翻到下层,并切断底土与耕作层的毛细管,减轻盐分向表土层的积累;(2)增加土壤透水性和冲洗时土壤与水的接触面;(3)秋翻后经过冻融,使垡块松散,有利于春季洗盐;(4)通过晒垡使垡心的盐分析出,洗盐时易于溶解,以免造成“闷碱”。
  盐碱地翻耕应比非盐碱地深,来加大洗盐范围。对重盐碱地,深耕时适当破坏犁底层,使盐分快速的被水淋洗下去,可提高洗盐效果。但也不宜一次翻得太深,这样会将大量的心土翻到表层,反而不利于水稻生长。
  2本田插秧
  21插秧方式
  211机械插秧
  机械插秧一般要求本田耙后必须沉好浆。沙性土壤要求沉1~2天;沙壤土要求沉2~3天;粘重的盐碱土壤要求沉4~5天。如果采用插前封闭除草,在耙完地后选择适宜的除草剂拌土均匀撒施田面上,并保持深水层7~8cm,保证3~4天以后再排水插秧。
  212人工插秧
  建议南北方向宽窄行搭配插秧,宽行12cm左右,窄行7cm左右,可以改善受光条件,提高光合利用率,有利于有机物质的积累,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
  213抛秧
  抛秧的好处是不伤根,缓苗快,省工、省时,水稻分蘖和成熟期比人工插秧要早。抛秧的适宜时机是苗的根部进入土中2cm。抛秧时不能横着抛,向空中抛3~5m高,让根部直立落到田面。
  22插秧密度
  一般都是30×13cm。对分蘖力强、抗倒伏性不好的晚熟品种和肥力低的沙土地以及土壤肥沃、施肥水平高的稻田,可扩大到30×17cm、30×20cm或33×17cm。每平方米基本穴数在24~27穴之间,每穴栽插3~4棵或4~6棵,最多不能超过8棵,每667m215~18万穴;基本苗数每667m28~10万株;最高分蘖31~35万,有效分蘖21~24万,一穗平均结实90~120粒,平均千粒重25g左右。每1 000m2应栽2~25万棵,基本苗数12~15万,最高分蘖35~40万,有效分蘖25~28万。   3本田施肥
  盐碱地种稻必须遵循增施氮肥、重施磷肥、保证锌肥的原则。总的需肥量为:每公顷纯氮125~175kg、五氧化二磷80~100kg、氧化钾60~100kg、硫酸锌20~30kg、硅钙90~150kg。其中:
  31底肥
  耙地前,施尿素100~150kg,二铵200kg,硫酸钾75kg。
  32返青肥
  插秧后5~7天,当新根伸长7×10cm时,可追施返青肥,一般每667m2施硫酸铵75~10kg。如果底肥充足或已喷施叶面肥的,可不施返青肥。
  33分蘖肥
  5月末~6月初施分蘖肥,如果插秧比较晚的分蘖肥可推迟到6月10日左右,每公顷追尿素100kg。
  34穗肥
  在出穗前25~30天,大约在7月5日~7月10日左右每公顷施尿素150公斤加硫酸钾75公斤。
  35粒肥
  出穗后看水稻长势,如果叶发黄,可在8月10日左右施尿素每公顷45公斤左右。
  36叶面肥
  水稻在本田的整个生长期间,除了追施化肥以外,应适当地喷施一些水稻专用叶面肥,以利于促早熟、抗早衰,提高结实率,从而提高产量。喷施叶面肥宜在孕穗以后,最好喷施2~3次,隔7天1次。喷施叶面肥要等到露水珠干了在上午9点以后或下午3点以后,利于水稻充分吸收。
  另外,超级稻的施肥要避免氮肥量过大,以防贪青晚熟造成减产。
  4本田灌水
  41返青期
  小苗移栽后,浅灌3.3cm左右,保持水面为苗高的1/2,如果田面不平,可在低处灌水3.3cm左右,高处保持湿润即可。
  42分蘖期
  在水稻进入分蘖期间,要浅水勤灌,适当晒田。一般浅灌3.3cm左右,对促进前期早分蘖,增加有效分蘖,控制后期徒长,抑制无效分蘖都起到很大作用,同时能提高水温和地温,促进土壤养分分解,分蘖节处的光照和养分比较充足,能明显促进分蘖的发生。
  在水稻有效分蘖结束以后,为了抑制无效分蘖,应深灌水10cm左右。但如果水稻长势过头,还应排水晒田,能达到控制无效分蘖和预防倒伏的目的。如土质肥沃,水稻长势过旺,可早晒、重晒,晒到田面有麻丝裂纹,人踩到田面有脚印而不陷,稻叶由浓绿逐渐变为浅绿即达到了要求。长相正常的可轻晒或不晒,粘重土壤要重晒,沙壤土要轻晒或不晒。新开的重盐碱地稻田不宜落干晒田,以免碱害死苗。
  43拔节期
  幼穗分化期间是水稻一生中生长很快和需水量最多的时期,同时也是耐旱、耐寒最弱的时期,因此灌好“养胎”水,适时落干晒田尤为重要。一般在此期保持7~10cm水层。抽穗前3~5天,稻穗的各个部分发育完成,这时对一些地下水位高、保水力强以及生长旺盛的稻田,可排水晒田,以土不裂为准,稻叶退青转黄为度。这时的晒田可改进土壤的通透性,防止根系早衰。因我地区常受秋季季风影响,经常会出现寒潮而引起冷害,因此当寒潮即将来临时,特别是在减数分裂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宜及时加深水层13×17cm来保温,寒潮过后恢复原来水层。
  44抽穗结实期
  在水稻结实期间,子粒的大部分物质是出穗后光合作用的产物。如果此时水分不足,光合作用减弱,同化物质的形成和运转受到阻碍,灌浆不充足,结实不饱满,千粒重降低,空秕粒增多,从而影响产量。因此在灌水管理上,通常情况下在出穗前后宜保持浅水灌溉,同时防止缺水受旱。水层深度一般为3~6cm,到乳熟末期再逐步落浅到33cm左右或保持湿润状态。浅水灌溉能提高地温,有利于水稻灌浆,促进早熟。盐碱地排水早容易发生碱害,所以在水稻黄熟末期排水落干对增产有利。
  5病虫草害的防治
  51病害的防治
  目前水稻本田的主要病害有稻瘟病、赤枯病(细菌性褐斑病)、白叶枯病、秆腐病等。
  511稻瘟病
  根据在水稻发生的部位不同分为:叶瘟、节瘟、穗茎瘟和粒瘟。叶瘟是在7月上旬开始发生,7月中旬达到高峰;节瘟是在7月下旬到8月上旬发生;穗茎瘟是在出穗10天左右发生;粒瘟是在灌浆结实时发生。防治稻瘟病的发生首先要以预防为主,提前用药剂预防既省事又省钱,一旦得病,只能控制后期的进一步扩展,治愈的效果不大,特别是穗茎瘟和粒瘟。所以要在6月末到7月初打药加以预防,有的年份到8月中旬持续高温高湿,因此用第1次药后隔7天再用1次,最好打3次药。预防稻瘟病的药很多,通常情况下如进口的富士一号、国产的富士一号(40%稻瘟灵)、三环唑(20%比艳)、克瘟散(20%)。以上这些药都是每公顷用药15kg加水450kg喷雾。用药时一定要在晴天没有露水是进行,而且要保证打药后10个小时不下雨。
  512赤枯病
  由于土壤环境不良,缺少某种营养元素或者是受外伤后引起的生理性病害。酸性土壤主要是缺钾,盐碱土主要是缺锌。发生赤枯病注意加强田间管理,如排水通气。赤枯病一般都是随着植株生长在成熟后期会逐渐消失。但是要尽量避免此病的发生,因为发病严重时会影响出米率。在缺锌的地块,施底肥时要配合氮磷钾一起使用,一般每公顷15~25kg;在缺钾的地块,除了底肥每公顷用硫酸钾100~150kg以外,在水稻生育期间要追施硫酸钾每公顷75~100kg。
  513秆腐病
  主要为害植株下部叶鞘和茎秆。偏施或迟施氮肥、排水不良或缺水干旱、前期气温高或后期高温干旱、易感病品种等都会使病情加重。防治的方法是用22%的双井水剂(杀虫双与井岗霉素混剂)300~400倍液;40%的稻瘟净或异稻瘟净乳油600~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1 000倍液或70%的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在分蘖至拔节期、孕穗至始穗期、灌浆期分别喷药各1次,着重喷植株中下部。在水分管理上注意防止稻株后期田水落干过旱、过重,以免促进病情的发展。
  52虫害的防治
  521潜叶蝇
  为防止潜叶蝇在本田发生,可在移栽前1~2天,在苗床上喷施40%的氧化乐果乳油800倍液,做到带药下地。后期如果发现有潜叶蝇危害用40%浓度的氧化乐果乳油400~600倍液每公顷450kg。
  522负泥虫
  幼虫在小米粒大小时,喷施25%敌杀死3 000倍液,每公顷450kg。
  523二化螟
  一般年头在6月末~7月上旬是防治的最佳时期,特殊年份在7月中旬或下旬开始发生。二化螟发生严重时要求用过一次药以后隔1周再打第2次。
  二化螟的卵大多都产生离水面10cm左右的叶片基部的叶鞘上,幼虫初期以食取仅靠叶片茎部叶鞘的叶为生,7月中旬幼虫就进入到茎秆,导致水稻出现白穗。防治的方法是用5%的杀虫双颗粒剂或杀虫丹粉剂按说明使用。
  另外防治水稻害虫的杀虫剂主要还有:525%的氯氰·毒死蜱乳油,喷施或甩施;40%的三唑磷乳油,喷施或甩施。建议用高含量、低残留的杀虫剂,既安全,杀虫效果又好。
  53草害的防治
  531插前封闭
  插秧前的3~5天进行的本田除草。每公顷90%的丁草胺6瓶(每瓶250g)加苄嘧黄隆或吡嘧黄隆30袋,适用于稗草和一年生阔叶草。
  532插后封闭
  插秧后5~7天进行本田除草。每公顷60%的丁草胺乳油1 950~2 250毫升喷雾,适于稗草和一年生阔叶杂草。或每公顷55%的本噻酰·苄嘧黄隆18~20袋,对水白菜和鸭舌草有特效。或每公顷用阿罗津3瓶、稻思达17袋、吡嘧黄隆30袋复配对多种杂草有效。
  533后期除草
  水稗草用二氯喹啉酸;稗草用二氯喹啉酸加双博伴侣;水白菜、鸭舌草、三棱草、野慈姑以及其它阔叶性杂草用二甲·灭草松乳油或705%的大惠农(成分是二甲·唑草酮)。以上这些药物均严格按照说明使用。
  6水稻白穗
  水稻出现白穗的现象很多,通常有穗颈瘟、二化螟、纹枯病、节瘟等。要区别穗颈瘟和二化螟这两种病,就是抓住穗部往上拔,穗颈瘟大部分在穗颈部位被折断,而且穗的颈部有一段黑褐色的病斑;二化螟则从被害的部位开始都能拔出,拔出的基部变褐色,明显看出有虫子啃咬的痕迹,有时还可以发现有二化螟的粪便存在。
  参考文献
  [1]严光彬.北方优质粳稻高产栽培技术[M].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脚步不断加快,大量农村资源转移到城市建设中,使得城乡"二元化"结构日趋显著,甚至导致部分乡村地区经济出现萧条的情况.在这种背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国民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玉米是我县重要的粮食生产作物,几年来的实践证明,玉米的生长发育一定要使其符合玉米的自然生长规律,并按照玉米的生
摘要:通过甘蔗综合栽培技术群体中叶面积、光照度和产量试验研究,可以总结出最佳甘蔗栽培技术方案。地膜覆盖、一次性施肥、及时培土、优良品种筛选、适当控制下种量等,这一组合,对甘蔗不同生长时期都有良好促进作用。  关键词:甘蔗;叶面指数;光照度;产量;研究  中图分类号:S566.10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甘蔗栽培技术包含很多内容,地面覆盖、配方施肥、科学浇灌、培土中耕、品种筛选、适当下种等,如
一、建立稳定良好的教学秩序只有建立稳定良好的教学秩序,才会有良好的教学环境,从而保证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县级农机校,其培训对象是成年人,他们来自于县内各个乡镇,年龄
采用多种方法综合分析四轮拖拉机转向节断裂的原因,提出四轮拖拉机转向节断裂易发生的部位;同时,讨论了在复杂的情况下引起四轮拖拉机转向节断裂因素,得出较为客观的结论,为同类鉴
摘 要:花生栽培如果不科学、不规范会导致花生空产量低、空壳率高、经济效益低。为了提高花生产量,应加大高产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必须要大力推广花生高产栽培以及病虫害的防治,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本文主要探讨花生高产栽培和病虫防治的措施、技术。  关键词:高产栽培;病虫防治;措施;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5.2 文献标识码:A  1 花生的高产栽培  1.1 合理
摘 要:水库大坝建成以后,随着投入使用的时间不断的增长,大坝的结构也显现出老化的现象,有的地方甚至已经对安全运行形成威胁.为了对大坝进行安全鉴定提供依据,开始对大坝的各部分工程质量进行检测.。  关键词:水库大坝;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TV649 文献标识码:A  1 工程概况  某水库原设计是一座以防洪为主,结合养殖、灌溉等综合利用的小(2)型水利枢纽工程,原设计标准为10年一遇洪水设计,20
太白县蔬菜近年来从量上扩张逐步向质上飞跃,品种也从最初的10多个发展到目前的21大类120多种,种植模式也原来的传统化、单一化逐步向多元化迈进,有效利用土地空间,合理安排
本文针对医科院校非教师教育专业新教师入职教育只注重“总结性评价”的现状,提出的非教师教育专业新教师入职教育“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从教师、学校、社会三个层面、多元
摘 要:2012~2013年在海盐县进行了油菜新品种引种试验,通过在移栽、直播2种栽培模式下3个高油品种的比较,结果标明,在移栽模式下浙油50产量最高,在直播模式下浙油18产最高。3个品种含油量浙油50最高达49.14%。综合认为,浙油50可作为高油品种在海盐县大面积推广。关键词:油菜;引种试验;双低高油中图分类号:S565.4  文献标识码:A海盐县是浙江省油菜种植大县,“双低”油菜被列入浙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