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五、六年级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新时代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l4178017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有效地提高五、六年级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水平,消除怕写作文的心理,使其愿意写作。我认为应该立足学生现有作文水平,使教学理论和方法的使用贴近学生生活,通过语言、素材的积累,引领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在对作文基本方法的总结中得到启发,寻求写作水平的提高。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应力求做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积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使其习作时有材料可写;重视“说”与“写”;善用例文,引导总结等。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指导学生通过总结受到启发,由“怕”写变“乐”写,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快乐作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
  “妙笔生花”是我们写作向往的一种境界,“妙语连珠”是我们写作追求的一种愿望,“妙手可得”更是我们厚积而后的薄发。写作,应该是一种奇妙的语言再创造,然而就算是五、六年级的学生,多数也怕写作文,觉得作文难。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水平,消除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呢?我认为应该立足学生现有作文水平,使教学理论和方法的使用贴近学生生活,通过语言、素材的积累,引领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在对作文基本方法的总结中得到启发,寻求写作水平的提高。通过对五、六年级的作文教学,我觉得应力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体现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从生活中积累材料
  在新课标中,要求培养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因此作文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已有的生活材料进行综合思考和书面表达的一种教学,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离开了生活,特别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学生的作文一定会无话可说。
  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也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也就活泼地流个不歇。”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发现生活中的材料,并充分利用生活素材进行写作。我在双休日时会布置学生写日记,可有的学生总是苦于没有内容可写,怎么办?我就启发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去思考:一是观察家里的人和事,看看家里的亲人是什么样的人,做了些什么样的事;自己和他们之间有些什么联系,自己做了什么;家里养了小动物,就看看小动物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生活习性等等;二是观察学校生活,学校的老师、同学和我们朝夕相处,要善于去找材料;课间活动丰富多彩,同学们喜欢的活动可真不少!三是观察大自然,看看头顶上的天、望望脚下的地,蓝天、白云、夜幕下的星空、周围的花草树木乃至吹来的一丝微风,听到的一声鸟叫或许几声虫鸣……大自然给予了我们众多的素材,同学们可要用心去感受;四是种养植物,如种绿豆、黄豆等,观察植物的变化,及时记录下来。这样,学生日记的内容就充实了,题材也丰富多了,观察的意识增强起来,观察能力也逐渐得到培养,作文的兴趣也随之有效地激发起来。同学们慢慢懂得了真实的作文素材就在身边,从自己的生活写起,作文没有那么难!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使其在习作时有材料可用,有效地提高作文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在教学中要牢固树立阅读为写作服务的思想,把阅读教学始终贯穿于作文教学之中;作文训练,也要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很注意把阅读中的作文知识有效、合理地渗透,通过课文讲解、读写指导等训练,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我也深知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作用也是非常巨大的。想写好作文,就得有广泛的阅读。因此我会鼓励五、六年级学生多读有益的课外书报,并充分利用“班级图书角”,让学生尽可能地把个人的藏书拿到这里来交流,还从网络上搜寻适合学生看的好书,购买回来放到“班级图书角”,鼓励学生阅读,此外在每年的寒暑假我都给学生布置一道特殊的作业,那就是让家长给孩子买一两本有意义的课外读物。针对本班孩子的实际,有时还推荐一些书让他们看,如《细节决定成败》《生气不如争气》,使家长们把为孩子买书变成一种自觉的习惯。通过坚持,可供孩子阅读的书籍多起来,学生的阅读面拓宽了,语言积累丰富了,见识面也增长起来。同时在阅读中,我鼓励学生从中摘录自己欣赏的好词好句,并积累起来,每天坚持至少积累5个好词,一个好句,有余力者还可以多积累,积少成多。鼓励学生对积累的词汇加以理解、分类、优化和运用,为了加强合理的指导和监督,避免词汇积累有其名而无其实,真正做到有效,我还注意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专门给时间阅读,保证落实阅读并作指导;二是定期检查,展示好词佳句,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树立了读书的信心,享受到了读书带来的成就与快乐;三是积累的好词佳句要让学生尽量理解,通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词义,用自己的感情朗读词句等做法,强化了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培养语感。这样长期坚持,学生对那些优美词句会不由自主地加以运用,积累的目的就达到了,作文水平就得到有效地提高。
  3.重视“说”与“写”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表现在语言方面则是口头语言的发展先于书面语言的发展。教师要尊重这一特点,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让学生先说,在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去写。
  在语文教学中,我有意识地把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书面作文联系起来,由观察到说话、由说到写,读写结合、以说促写。比如我在教学六年级学生的习作“介绍你的小伙伴”时,要介绍人物的外貌,我就让学生先观察自己的好朋友,长得怎么样?有些什么特征?在小组内介绍介绍,再挑选出有特色的,在班上说一说,让其它小组的同学来猜一猜是谁。这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各个小组的同学都踊跃地起来说,你说我说、你猜我猜,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如何介绍人物他们就越来越熟练了。这时我再引导他们总结方法,用外貌描写的方法描写人物,如写人物的长相和身材,都要抓住特征和神态,做到写谁像谁,使读者如见其人。外貌绝不只是面容和身段,衣着打扮也很重要,一个人年龄,性别职业甚至学历爱好等都能从衣服上分辨出来,甚至能显示出性格来。总之就是要抓住特征写外貌。这样说过之后再写,学生写作的难度降低,书面表达就通顺了很多。   同时我还充分利用口语交际课,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珍惜每一次和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及时指正学生的口头表达,指引他们不断地在日积月累中得到提高,这样就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所以我认为,重视说与写的关系,多加训练,同时要启发学生在学习中总结经验、方法,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逐渐就会得到提高。
  4.善用例文,引导总结
  心理学认为,模仿是一种通过观察榜样进行学习的过程。在掌握技能的初始阶段,模仿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发挥创造性的基础。我们指导学生学习范文,就是一种模仿,即认真领会范文是如何提炼材料、确立意旨的,其内容与形式又是怎样统一起来的。
  因此,作文训练我认为应当发挥例文的示范作用,启发学生通过对例文的学习,从中发现规律,总结方法。比如对于写人的这一类作文,我在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学习中,利用《人物描写一组》这一课,学习《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时,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抓住人物动作:“站、围、蹦、抓、揪、推、拉、拽、顶、扳”以及人物的心理:“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总想使巧招、下冷拌子;不跟他一叉一搂;想用脚腕子去钩他腿”等,从中研读“小嘎子”,体会出“小嘎子”的特点,那就是争强好胜、机敏顽皮、富有心计;抓住“小胖墩儿”的行动:“站、塌、合、转、抓、挠、揪、别、推”来研读“小胖墩儿”,体会出“小胖墩儿”的特点是沉稳、憨厚老实、以实力胜对手。然后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把小嘎子,小胖墩儿进行对比描写的作用,即用小胖墩儿的沉稳,老实反衬小嘎子的争强好胜、富有心计、机敏顽皮。在学习了整个单元的课文后,学生已经有了大量的感性认识,我再适时引导他们总结关于写人的这一类作文的写法,学生就容易得出:要写好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写好人物的形象。一般指写好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人物的形象就突出、鲜明了。②抓住人物的特点。一个人的特点是多方面的,作文时,我们应根据中心思想有所选择地写。③选用典型事例。一个人做的事很多,在作文时我们应选择那些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文章中心思想的典型事件。④运用细节描写,充分表现人物。这时,学生就比较有效地掌握了对于写人的这一类作文的方法。
  所以,我认为范文的作用发挥好了,方法的总结就水到渠成了。但是指导学生模仿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提高独立性、创造性和辨别力,防止盲目模仿。
  此外,引导五、六年级学生写好作文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指导学生认真审题;如何恰当选材;怎样拟好提纲;如何拟定题目;作好开头、结尾的照应;写完后反复诵读,在读中发现问题,学会修改等,都需要我们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遵循作文教学的规律。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必须日积月累,因此我认为语文教师要在教学理论中努力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引领学生不断积累、善于积累,在积累中学习写作;指导学生不断总结、善于总结,在总结中受到启发,由“怕”写变“乐”写,由低效变高效,真正扎实有效,使学生能快乐作文。
其他文献
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艰巨任务,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在日常的工
期刊
【摘要】我与几个年轻教师连续配合三届,每届都能赢到最后,被同事戏称为“黄金搭档”,回顾我们成长的历程,我的感悟是,赢就赢在于舟渡精神,舟渡精神是班级的灵魂,是开启心锁的钥匙,是合作的不懈动力,是班级永远飘扬的旗帜。  【关键词】“黄金搭档”,舟渡精神  我与几位年轻教师搭档,连教三届,每一届不管开始的基础如何,总能赢到最后。搭档之间有一种格外的亲切感,相处十分融洽,同学之间也互相帮助,互相赶超,积
期刊
“幸福”是个常说常新的话题,不同时代、不同职业、不同的人对它的理解是不同的。我理解的幸福是满足一定物质之外的精神快慰,或者说幸福是一种感觉、一种积极心态、一种快乐习惯、一种价值追求。无论是怎样的理解与认定,教师的幸福最终必须回到自己的教育幸福上来。每个行业的人都有自己的职业幸福感,做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桃李满天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素质高、能力强的顶
期刊
【摘要】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下,农村职业教育呈现了发展的势头,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但是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在发展还存在许多困难。办学方向不太明晰,招生困难,实习设备欠缺,师资力量薄弱,就业不稳定等。  【关键词】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案  由于生源的不足以及学生成绩差的影响,这就致使许多校方领导产生了稳定大于一切的教育理念,只要学生不出乱子。专业教师缺乏造成许多教师力不从心,对专业知识缺乏
期刊
【摘要】学生的思维是教师的思维的一面镜子。当教师的思维开闊时,学生的思维也会开阔。我们经常埋怨学生知识面窄,思维狭隘;动手能力差,不善于思考;小小年纪没有生机没有活力,体现不出中学生应有的朝气蓬勃,青春洋溢的精神状态。我们只是埋怨,而没有想办法去改变学生的这些状态。然而我们发现,在举办“校园文化节”的时候,同学们办板报、办书画展、排练节目。自己动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真正把自
期刊
【摘要】语文是我们的母语,这个特点决定了语文是必须通过大量的语文实践来完成的课程。而课外阅读是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的形式,是课外阅读的延伸和扩展。所以,要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多渠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坚持课外阅读。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关键词】课外阅读,兴趣,氛围,阅读材料,方法  叶圣陶说:“他们有个不二法门,就是熟读名文,读着读着,自己顿悟。”
期刊
【摘要】在高效课堂改革中,“效”很重要。这个“效”,一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高效率,二是指学生课堂学习的高效益,三是指高效课堂改革带动教育改革所生发的高效能。只有在教师指导下的高效率的学生学习取得了高效益的回报,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锻造各方面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丰富的情感,满足终身发展的需要。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条件
期刊
【摘要】音乐教学,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必须以声传情、以情育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多渠道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获得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和审美情趣,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但目前的音乐教育现状中,教师常常忽视了孩子的感受:教师讲得多,学生悟得少;机械练习得多,兴趣激发引导得少。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实施快乐音乐教
期刊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行为上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这种理念的实施往往靠课堂教学来体现,而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应向学生提供真正理解知识社会的钥匙,引导其学习,促使其终身学习。教师的“教”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课堂教学应淡化教师教的痕迹,突出学生学的过程。  【关键词】初中数学,
期刊
【摘要】局域网作为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研究与应用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目前发展最快,在企业、机关、学校以及家庭应用中最为广泛的网络。本文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着重从局域网技术典型实训事例——网络资源共享、Windows远程桌面连接的应用与推广价值做解析,来说明简单的局域网络组建在实际生活工作中的重大意义,并详细的阐明资源共享和Windows远程桌面连接的设置步骤,希望能够得到各位读者的青睐并广泛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