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张东荪的文化主义逻辑观

来源 :中国哲学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es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逻辑在文化中具有双重身份:对人类文化的总体而言,它属于文化;对各个民族的文化而言,它是超文化的.与逻辑具有超文化身份的观点相反,张东荪的文化主义逻辑观的基本主张是文化决定逻辑,不同的文化决定不同的逻辑.它包括三个错误理论:1.“四种不同的逻辑”论:把逻辑泛化为思维方式.2.语言决定逻辑论:把逻辑的载体当作逻辑的本体.3.逻辑“跟着文化走”论:从主观主义走到相对主义.
其他文献
98载奋斗拼搏,亿万万人家国。非凡的初心和使命,引领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大向强,创造'地球上最大的政治奇迹',更把这个政党和一个国家的梦想、一个民族的向往、亿
目前中西文论对话存在不平等,在中国处于"弱式文化"的今天,要想使中国文论"在中外文论对话中凸现与复苏"不现实,只有先增强自己的文化实力,改变自己的"弱式文化"地位,中国文
为适应民族地区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必须要塑造与之相应的现代人格。本文在对现代人格的概念及特征进行阐述后,着重从确立新观念,加强民族观、宗教观教育,培养主体意识,营造优良的环
为回应西方的冲击,培养顺应时代潮流的有用之士,晚清新政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变革传统教育,建立现代教育制度,京师大学堂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作为晚清新政的产物,京师
<太平经>是东汉道教的一部重要经典,后因缺佚严重、无法睹其全貌,加之经文中掺杂了后人造作的成分而被视为伪书,故一度无人进行专门研究.王明先生长期从事于<太平经>的研究工
魏晋玄学的"有无"之辩将其与两汉自然哲学着重讨论的宇宙生成问题区别开来.以王弼为代表的贵无论者提出了"以无为本"、"有生于无";以裴頠为代表的崇有论者则以"崇有"反对"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