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渗透饮食健康教育的策略——以“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为例

来源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f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良好的饮食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高中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将主要的教学精力集中在考试科目上,对于饮食健康教育缺乏足够重视。以"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教学设计为例,具体阐述高中化学教学渗透饮食健康教育的策略。一、教学目标通过对"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学习,学生了解维生素C的化学结构和主要作用,通过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深入了解和学习维生素的基本化学性质。
其他文献
为了推进车载以太网和基于服务的架构(SOA)在车内的快速应用,论文结合实例介绍了基于模型的SOA功能架构开发流程及方法,同时绑定可伸缩的基于IP的中间件(SOMEIP)协议,进行基于服务以太网通信设计,对汽车SOA功能架构和以太网网络架构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期刊
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的影响下,将重视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教育。因此小学的音乐课堂能够有效的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并且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向学生渗透核心素养理念。奥尔夫教学法能够在一定程度提升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使课堂更加丰富化与多元化,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打造出高效率的音乐课堂。
会议
<正>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也称为化学分析用电子能谱(ESCA),该方法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瑞典科学家Kai Siegbahn教授发展起来的。由于在光电子能谱的理论和技术上的重大贡献,1981年,Kai Siegbahn教授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现在,X射线光电子能谱无论在理论上河实验技术上都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XPS已从刚开始主要用来对化学元素的定性分析发展为表面元素定性、半定量分析及元素
期刊
[背景]生活饮用水中多种物质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经饮水途径摄入存在一定健康风险。[目的]评估石家庄市2014—2021年生活饮用水致癌与非致癌健康风险。[方法]按照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对2014—2021年石家庄市出厂水和末梢水进行采集、保存、检验,共收集10 529份生活饮用水水样;采用美国环保署推荐的“四步法”,结合蒙特卡洛概率模型获得化学物不同暴露水平,对饮
期刊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1“细胞中的脂质”为例,选取其中部分内容,设定“脂肪——美味与健康的抉择”为主题,以食品营养师职业角色为载体,创设情境,在研讨中运用生物化学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尝试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及化学学科融合的有效途径。
期刊
《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和《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对化学课程中国家安全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对实施化学安全教育具有指导意义,也是化学课程、教科书、教学的评价依据。教科书作为化学课程载体,其中安全教育素材的呈现对化学安全教育具有重要影响。梳理国内外文献资料和文件中的化学安全教育知识,构建教科书分析框架。选取人教版、鲁科版和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科书作为研究对象
学位
<正>社会政治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体育养生文化得到了理论的充实与扩容,对引导人们健康生活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体育养生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是在现代化背景下依然发挥着独特的影响,通过对体育养生文化的研究与分析,使之与运动健康生物化学进行有机结合,能够为当代社会提供一条新的养生之路,丰富人们科学养生的渠道,进而提升当代社会人们的整体健康水平,缓解因健康问题产生的社
期刊
以百香果籽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Box-behnken模型,响应曲面法分析筛选出超声提取百香果籽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以清除DPPH·和O~2-自由基的能力为评价指标,评价了百香果籽油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超声萃取百香果籽油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16 (g:ml),超声功率162 W,超声时间25 min,超声温度42℃,提取率为26.28%±0.12%。确定了百香果籽油超声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
期刊
初中高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对化学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于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而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应用很欠缺。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应该有所创新,将教学设计与现实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现象相联系,做好教学设计的生活化。从学生们熟悉的日常生活入手,能使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更好地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本文以"化学元素与身体健康"一课为例,对这一课的生活化教学设计进行分析。
期刊
本研究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主要从语音方面进行描写,展现全州话历时、共时层面的语音面貌,为全州话研究提供较为详尽的语音材料。在此基础上,结合周边方言材料,对若干议题进行专题讨论,以期提供更为全面、合理的语言学解释,并就全州话归属问题的讨论提供新思路。全文由正文和附录组成。正文共分为八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全州话及相关方言研究现状,并阐明本文的研究方法、目的及意义。第二章是全州话的语音系统。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