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线上做文章

来源 :家教世界·创新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bai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3岁的王深蓝是一名初一学生,观察生活和做小发明是他的爱好。前不久,他把自己的新创意推荐给了上海杨浦区交警支队。
  小发明家乐于观察生活
  对于身材矮小的王深蓝而言,过马路是一件非常纠结的事。“我们家住在南京西路,车流量、人流量都很大,尤其是在一些地铁口,路况就更复杂了。”每每绿灯亮起,就如开闸泄洪,两股人流互相冲撞交织,很多行人不得不改变步行路线。
  “能不能改变这种情况?”热衷于发明创造的王深蓝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利用上学和放学时间,王深蓝对途经的路口展开了调查。不久后他发现,问题源于行人过街时的无序,人们过马路时要不断避让对面走来的人,不仅影响过街效率,也对路口右转车辆造成影响,增加安全隐患。
  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一次坐地铁的过程,使深蓝受到启发。“地铁通道人流量更大,但很少有冲突点,因为大家分道行走。”深蓝通过观察发现,在一些地铁换乘站的通道内,隔离线将通道分成左右两侧,行人自觉左右分道行走,互不交集,通行效率提高不少。这种方法如果移植到人行斑马线上,不就解决了行人过街的问题?深蓝将得出的结论详细地写了下来。
  
  左右通行减少人流冲突
  于是就有了“左右分道”的斑马线。其实操作起来很简单,就是在原来的斑马线中间划一条黄线,并在两侧的地面上画上一正一反两个箭头,从而引导马路两侧等候的行人在指定区域内通行。“这个道理就跟老师教我们上下楼梯靠右走是一样的。在某一个区域,大家的行走方向是一致的,就可以减少冲撞,提高通行速度。”
  杨浦交警“实战”测试,论证了这一解决方案的高效性与可操作性。新型的斑马线果然使行人的过街效率提高近1/4。
  这个消息让王深蓝兴奋不已。在他的房间里,还摆放着很多奇异的小东西,那都是深蓝自己发明的,其中有5项已经获得了国家专利。
  热爱生活、善于观察与思考,你也可以成为小小发明家。
其他文献
2005年3月6日,杰仔开朗一些了,身高也长到了1.39米。  2004年5月31日,杰仔量身高,爷爷说他比过年长高了4厘米。  2003年5月8日,杰仔沉浸在痛失亲人的悲痛中。  杰仔小学毕业时,黄雁洲爷爷送他一本《现代汉语词典》。  健康成长的杰仔。  9年来,承载着社会各界心意的“新快报爱心基金”一路扶助这个非典孤雏成长。  7月初,杰仔去医院看望黄雁洲爷爷,并告之自己考上了大学。  回忆起
听到“极限运动”这个词,我们脑中总会浮现那些肌肉发达的欧美男子形象。所以每一个见过江玥瑶的人都会对她产生怀疑:这样一个清秀的高中女生,真的征服了那座耸入云端的乞力马扎罗山?  面对这样的疑问,江玥瑶总是淡然一笑:“在征服它之前,我也觉得不可思议。”    关于梦想:最幸运!  有梦想,并且能得到机会去实现它,是件多么幸运的事。来自人大附中本部高二(12)班的江玥瑶,就是这样一个幸运的姑娘。  某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