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补偿对区域协同发展的影响研究

来源 :区域治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4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向区域合作的异地开发模式是生态补偿机制的有益尝试,也是缩小区域之间发展差距的有效手段.本文基于浙江金华与磐安的园区合作(异地开发)的案例分析,发现生态补偿能够改善双方产业结构、促进就业、保护水源地生态,使补偿、受偿双方经济发展、生活条件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通过现状分析,发现补偿制度在顶层设计、生态价值转化、引导社会企业参与等方面的不足,从开展生态价值转化试验区、完善跨区域生态补偿制度的顶层设计、组建跨行业环境权益交易平台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党校是青年干部成长成才的重要阵地,党校培训工作的开展成效事关青年干部的思想方向,事关国家和干部之间的有效沟通.新时代青年干部成才观对青年干部提出了明确的指导和要求,党校作为青年干部培育的摇篮,更需要首先把握青年干部成长成才规律,不断转换课程设计理念、更新课程内容、优化培训方式和研究管理工作.
基于青海省地下水监测工作相对较落后的现状,2015年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正式开始在该省建立比较完整的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站网.本文阐述了青海省原本地下水监测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从而说明青海省国家级地下水监测工程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并对青海省国家级地下水监测井建设工程做出效益评价.
我国已经实现了农村贫困人口整体脱贫,“三农”工作重心转向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大数据已成为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强大引擎,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插上了“数字翅膀”.作者调研了浙江德清和淳安两县,总结了两地在大数据赋能乡村智慧治理、产业振兴、人才培养方面的宝贵经验.
将大数据运用到环境污染防治管理当中,不仅可以为污染防治方案科学制定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还能提高环境污染防治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然而从实际来看,大数据在环境污染防治管理中运用还不够成熟,特别是在污染物排放动态分析、数据共享处理平台构建、互联网与新媒体技术融合等方面,还要立足实际进行优化完善,在推动环境污染防治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展的同时,取得更为理想的污染防治效果.鉴于此,本文对大数据在环境污染防治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对策展开分析和探讨.
从乡村振兴角度出发,运用案例研究法和文献分析法,基于宁夏平罗县宅基地改革试点,以宅基地退出条件、退出标准、退出程序与退出后宅基地处置为着眼点,试图探究具有潜在发展潜力县域的宅基地退出优化政策.宁夏平罗作为我国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在宅基地退出过程中结合自治区生态移民政策,充分考虑当地实际,坚持县域统筹、分类导向、协同推进的工作要义进行政策范围内理性制度创新,创立了“土地房屋收储补偿+尊重农民多样化需求”多选择退出方式的工作安排,目前已经初步建立起一套适合县域稳步发展的宅基地退出机制,为宅基地改革注入了新鲜
在乡村治理大背景下,“农村社会组织”何以会被纳入乡村治理的版图?作为农村社会组织(弘农书院)的运作模式是怎样的?借用社会资本的概念,结合在L市L村的田野观察,本文对农村社会组织的主体——H书院的运作机制进行了讨论,并从其成立、发展、活动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社会资本是通过由村民群体间互信、组织内部的文化凝聚力、和做好组织的志愿服务从而建立起一套互信机制,调节着地方治理,从而实现社会组织嵌入当地村落参与乡村治理的运作机制.希望本研究有助于增强对中国乡村治理转型逻辑的理解.
本文对决策气象服务的现状以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对决策气象服务需求进行了细致的调研.分析得出:了解政府的需求、关注政府的工作动态是能否主动服务、针对服务的基本前提;不断增强决策服务业务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决策气象服务人员综合素质,提高产品时效性和产品质量,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完善标准规范,是今后决策气象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在伊犁州贫困村、贫困县如期脱贫摘帽的大好形势下,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如何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是重要的抓手,经过驻村工作和调研,我们认为必须通过提升伊犁州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运营管理水平、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达到振兴乡村经济的目的.
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背景下,国内的脱贫工作转入相对贫困为主体的新的发展阶段.生态脆弱区作为生态环境破坏最典型、贫困问题最集中的区域,迫切需要进一步开发,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本文以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为样本调查生态脆弱区乡村振兴效果发现,生态脆弱区乡村振兴存在农业从业人员基础知识比较薄弱,高质量人才缺乏,旅游业知名度弱、市场竞争力缺乏等诸多问题.需建立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地发展生态农业,推动现代化进程.
垃圾处理是我国城市治理的热点议题,垃圾分类也逐渐成为一种低碳绿色的文化.虽然全国各地垃圾处理政策相继推出及实施,然而收效甚微.本文在泰安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日本山口市垃圾分类体系及分类模式的学习及借鉴,结合泰安实际情况,从公民、企业及政府的角度出发探讨、研究对策,并提出一些可行性较高的建议,以期提高泰安市城市生活垃圾的管理效果,打造城市绿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