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全国肺癌微创治疗论坛暨第十五届国家级微创伤胸科学习班通知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db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半个世纪以来,肺癌的发病率急剧增加。目前,在多数发达国家中,肺癌在男性常见恶性肿瘤中占首位,在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中占第2位。我国肺癌患者总人数排名世界第一。随着研究的深入,肺癌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微创治疗在近年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在保证肺癌的治疗效果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减轻外科对患者机体的创伤;而在晚期肺癌、老年性肺癌、肺癌局部侵犯以及远处转移的治疗等方面,国内外学者亦提出了许多创新的、可行的方法和方案,例如肺癌的射频消融治疗、光动力学治疗、气管内无创处理、肺癌转移灶的冰冻治疗以及放射粒子植入治疗、肺癌骨转移的植骨成形等,这些新的治疗方法都是目前国内外提倡的个性化治疗的基础和具体体现。

其他文献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辑部主办,青海省医学会协办的“第四届中青年呼吸医师论坛”(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定于2007年6月28日-7月1日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此次论坛由钟南山院士担任名誉主席,王辰教授担任主席。论坛将安排大会报告、专题报告、论文交流、疑难病例讨论等。论坛将延续在北京和杭州召开的第一届和第三届论坛的风格,分专题、分会场进行。为了提高国内呼吸科医生英文交流的能力,论坛继续
期刊
参考文献按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以上角码标出。参考文献须为作者亲自阅读过的主要文献。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
期刊
罗氏新产品特罗凯上市会于2007年3月17日在上海开幕,来自海内外各地的临床肿瘤治疗专家和学者济济一堂,共同庆祝罗氏肿瘤大家庭喜添新成员。国家药品(抗肿瘤)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孙燕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罗氏公司多年来为人类健康事业的贡献以及不懈的进取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特罗凯的上市表示衷心的祝贺。随后,上海罗氏公司总经理周平山先生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了罗氏肿瘤的主要产品和治疗模式。
目的 探讨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微小转移的最佳方法,研究临床病理因素与微小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同位素法检测乳腺癌SLN;对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SLN,以100μm为间隔,进行多层间隔连续切片,并做HE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微小转移;取肿瘤标本进行连续切片,并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共检测59例患者的121枚SLN和44份肿瘤标本,有14例(23.7%)患者的17枚(14.0%)SLN有微小转移
2007年4月14日2007临床蛋白质组学高峰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临床应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会、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和北京协和医院主办,由博扬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和布鲁克·道尔顿公司承办。大会主题为临床蛋白质组学与重大疾病早期预警和诊疗,共有200多位临床专家参加了此次论坛。
目的探讨微卫星不稳定性(MSI)与3号染色体短臂杂合性缺失(LOH)在乳腺癌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PCR-SSLP及银染方法检测41例乳腺癌和13例癌前病变中MSI状态以及3p上11个微卫星位点LOH发生情况;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错配修复(MMR)基因hMLH1、hMSH2和3p上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1)乳腺癌MSI发生率为36.6%,低分化乳腺癌MSI发生率明显高于
在医学论文的描述中,凡涉及实验动物者,在描述中应符合以下要求:(1)品种、品系描述清楚;(2)强调来源;(3)遗传背景;(4)微生物学质量;(5)明确体重;(6)明确等级;(7)明确饲养环境和实验环境;(8)明确性别;(9)有无质量合格证;(10)有对饲养的描述(如饲料类型、营养水平、照明方式、温度、湿度要求);
中华医学会电子音像出版社定于2007年5月18-23日在北京举办“全国乳腺疾病诊断与治疗及新进展高研班”,参加此次研讨班者将获得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Ⅰ类学分。本次研讨班特邀张保宁、余子豪、徐兵河、李槐、孙强、李建初、阚秀、蒋宏传、栾杰、骆成玉等教授主讲。
期刊
目的 探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人乳头瘤病毒(HPV)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宫颈癌组60例,选自1997年至2001年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住院初治的宫颈癌病例,临床分期Ⅰa~Ⅱb期;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40例;正常上皮对照组30例。以免疫组化S-P法检测宫颈组织EGFR的表达,以PCR检测HPV16和(或)HPV18感染。结果 正常上皮组、CIN组和宫颈癌
目的 研究环九肽(SY1)与胃癌耐药细胞(SGC7901/VCR)的结合特性及其对胃癌耐药性的逆转作用。方法 将细胞分为SGC7901和SGC7901/VCR2组培养。以无关噬菌体、阴性噬菌体为对照组,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含有SY1的阳性噬菌体与SGC7901/VCR的结合特性;通过体外药敏试验(MTT)分析含有SY1的阳性噬菌体和化学合成的SY1对SGC7901/VCR耐药性的改变;应用流式细胞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