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5-152-01
学法指导是一个由非智力因素、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组成的动力系统、执行系统、控制系统、反馈系统的整体。对其中任何一个系统的忽视,都会直接影响学法指导的整体功能的发挥。因此,应以系统整体的观点进行指导,同时,应指导学生加强学习修养,指导学生掌握和形成具有自己思想特点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那么,学法指导究竟有哪些方面,具体该如何实施呢?
一、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形成的指导
影响学习的因素主要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大类。从某种意义上说,非智力因素比智力因素对学习影响更大。有了积极的非智力因素才能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盛不衰。因此,我们应把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放在首要地位。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诚然,激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最直接有效的一种是创设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就是在讲授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进而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只想证明一点,那就是: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那些本该发现而没有发现的问题。
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如果说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意志是学好数学的关键,那么,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则是学好数学的重要保证。
二、学生学习方法内化的指导
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学习方法。a、合理渗透——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学法因素,有意识地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b 、相机点拨——教师要有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要抓住教学契机,运用教学机智适时适地的点拨。c、迁移训练——教师应经常提醒学生进行学法的理性反思,不断总结,不断强化,学会迁移运用,在实践中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开设专门的数学学法指导课。如有人提出学会学习的五要、五先和五会——五要:围绕老师讲述展开联想;理清教材文字叙述思路;听出教师讲述的重点难点;跨越听课的学习障碍,不受干扰;在理解基础上扼要笔记。 五先:先预习后听课;先尝试回忆后看书;先看书后做作业;先理解后记忆;先知识整理后入眠。五会:会制定学习计划;会利用时间充分学习;会进行学习小结;会提出问题讨论学习;会阅读参考资料扩展学习。
数学学法的矫正指导。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总会出现因学习方法或学习行为不当而导致学习发生困难的现象。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有较清晰的认识,善于发现问题的症结。
三、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形成的指导
数学学习能力主要包括观察力、计算力、思维力、想像力、判断推理能力以及自学、交往、言语表达等能力。学法指导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而能力总是在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因此,对学生学习能力形成的指导就是对整个学习活动过程的指导。在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因素,注意疏通信息渠道,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直到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勇于钻研、不断探究的习惯,架设起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能力与知识相融合的金桥。笔者的经验是:第一,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有不同的要求;第二,根据不同学习能力结合数学教学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培养;第三,根据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在培养数学学习能力时,应采取小步子、多指导、多训练的方式进行;第四,应通过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不断发展。
四、良好学习心理的指导
众所周知,学习心理影响着学生的精神面貌、学习成绩、人际关系、行为表现等诸多方面,而学习心理属价值取向的范畴。正因为如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才明确规定:要把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新的教育形势下,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权利和义务,因此,对学生学习心理的指导,不仅是重要的,同时也是必要的。
总之,学法指导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以促进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学法指导是一个由非智力因素、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组成的动力系统、执行系统、控制系统、反馈系统的整体。对其中任何一个系统的忽视,都会直接影响学法指导的整体功能的发挥。因此,应以系统整体的观点进行指导,同时,应指导学生加强学习修养,指导学生掌握和形成具有自己思想特点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那么,学法指导究竟有哪些方面,具体该如何实施呢?
一、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形成的指导
影响学习的因素主要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大类。从某种意义上说,非智力因素比智力因素对学习影响更大。有了积极的非智力因素才能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盛不衰。因此,我们应把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放在首要地位。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诚然,激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最直接有效的一种是创设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就是在讲授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进而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只想证明一点,那就是: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那些本该发现而没有发现的问题。
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如果说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意志是学好数学的关键,那么,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则是学好数学的重要保证。
二、学生学习方法内化的指导
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学习方法。a、合理渗透——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学法因素,有意识地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b 、相机点拨——教师要有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要抓住教学契机,运用教学机智适时适地的点拨。c、迁移训练——教师应经常提醒学生进行学法的理性反思,不断总结,不断强化,学会迁移运用,在实践中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开设专门的数学学法指导课。如有人提出学会学习的五要、五先和五会——五要:围绕老师讲述展开联想;理清教材文字叙述思路;听出教师讲述的重点难点;跨越听课的学习障碍,不受干扰;在理解基础上扼要笔记。 五先:先预习后听课;先尝试回忆后看书;先看书后做作业;先理解后记忆;先知识整理后入眠。五会:会制定学习计划;会利用时间充分学习;会进行学习小结;会提出问题讨论学习;会阅读参考资料扩展学习。
数学学法的矫正指导。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总会出现因学习方法或学习行为不当而导致学习发生困难的现象。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有较清晰的认识,善于发现问题的症结。
三、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形成的指导
数学学习能力主要包括观察力、计算力、思维力、想像力、判断推理能力以及自学、交往、言语表达等能力。学法指导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而能力总是在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因此,对学生学习能力形成的指导就是对整个学习活动过程的指导。在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因素,注意疏通信息渠道,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直到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勇于钻研、不断探究的习惯,架设起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能力与知识相融合的金桥。笔者的经验是:第一,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有不同的要求;第二,根据不同学习能力结合数学教学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培养;第三,根据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在培养数学学习能力时,应采取小步子、多指导、多训练的方式进行;第四,应通过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不断发展。
四、良好学习心理的指导
众所周知,学习心理影响着学生的精神面貌、学习成绩、人际关系、行为表现等诸多方面,而学习心理属价值取向的范畴。正因为如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才明确规定:要把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新的教育形势下,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权利和义务,因此,对学生学习心理的指导,不仅是重要的,同时也是必要的。
总之,学法指导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以促进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