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新型体育人才,针对当前体育学院术科普修课程存在的问题,采用文献研究、调查访问、教学实验法等方法,对体育学院术科普修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实验结果表明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体育学院术科 普修课程 教学改革
术科普修课程是体育教育专业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在高等体育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多年来,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对体育学院术科普修课改革进行了广泛研究和深入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体育院校术科普修课程教学还存在的下列问题:第一,这些教学研究往往只注重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的改革。第二,注重对学生身心某一方面施加影响,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三,注重局部的、个别的教学教法改革,或者在某一术科课程中进行教学改革, 忽视了对教学目标的深刻思考。因此在体育学院大部分术科普修课程中,遵循素质教育思想,全方位、多层次地改革术科普修课程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道德品质,提高实践能力(教学训练能力、裁判能力、竞赛组织能力、自学能力),形成创新精神,塑造高素质体育人才,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家教委近年来颁布的有关课程文件,参阅国内外有关教育学、心理学、体育教学改革方面的理论书籍和文献资料,为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
1.2调查访问法
广泛征求学校领导、有关专家学者对术科教学整体改革的意见,并对学生进行调查,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为研究提供现实依据。
1.3系统设计法
在学校体育专家的帮助下,结合体院师资、场地、学生等实际情况,对术科课进行整体设计。
1.4教学实验法
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05 级共188名学生为实验班,2004 级共170名学生为对照班,对术科普修课进行整体改革的教学实验。实验班按照新设计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习,对照班则采用旧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习。
1.5数理统计法
对实验所获得的数据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整理、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对术科普修课程改革的实践

2.1.1转变思想观念,修正教学目标
改变以技术教学为中心,树立以素质培养和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对术科普修课程教学的改革,并不意味对过去的教学全盘否定,健身与竞技并不矛盾。关键是在于围绕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育人为宗旨,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根据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构建与完善具有健身与竞技两重性的教学目标体系,切实注重对学生综合体育能力的培养。
2.1.2完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体系改变以后,教学内容体系也应随之改变,应该紧扣教学目标体系的核心,设置具有竞技、健身两重性的教学内容,对主要的实用的正规竞技技术要给予保留,这是术科的基础。减少不适合中学生特点的教材。同时,大量补充适合中学生的以非正规术科竞技运动与术科游戏活动为表现形式的内容,着力设计与开发正规术科的派生形式,即:改变竞赛规则,降低技术、战术的难度,变换比赛方法等。
2. 1. 3改变教学形式
改变教学形式,实行小班教学,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教学与辅导,同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
2.1.4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改革的基础上,学习现代教育学理论,借鉴其它学校教法改革的成熟经验,确定了教法改革的指导思想: “教师充分挖掘自身潜在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健身活动等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此思想的指导下,各个术科根据自身特点,把尝试教学法、合作教学法、微格教学法、程序教学法、多信息通道教学法等引人教学实践,取得良好效果。
2. 1.5完善评价内容,增加评价形式
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增加考核学生的组织教学以及创新能力的内容。一方面,是将原有的达标和技术评定加以完善;另一方面,通过口试、观察、实际操作评定等形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定期或不定期地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灵活性以及创新意识。并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评定。
2.2实验结果与分析
2.2.1术科普修课程的教改成效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术科普修课程教改的体会和评价,我们采用了调查表进行了了解。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对改革后的球类课程持肯定的态度,反映出学生是满意的。
2.2.2学生组织教学、健身活动和自我锻炼能力的对比
通过调查发现,新的术科普修课程教学模式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由于学生学习的目的明确,加上教师通过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的新颖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动机和需要产生了直接联系,提高了学习效率,促使了学生技能的掌握,能力得到了的提高(见表3)。
2. 2. 3学生学习成绩的对比
从学生掌握球类必修课程学业成绩上看,实验年级的成绩优于对照年级,差异性非常显著。说明新的教学体系符合教改的要求,达到了教与学的最优化。
2.2.4教师自身水平的提高
在新的术科普修课程教学实践中,对教师提出了新的任务、新的要求,促使教师转变观念,认真学习、努力钻研,注重创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担任实验班教学的教师都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长,而且科研成果突出。
3结论
3.1 新世纪体育教育专业要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创新精神的“多能一专”的复合型人才,要想达到目标就需要对旧的教学体系不断改革,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形成新的教学体系,使学生成为未来的合格教师。
3.2新的教学体系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目的性,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优于旧的球类课教学体系。
3.3教学中应突出能力培养这一主线,不仅从理论和实践中教学生如何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志超,等.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2]李定仁,等.教学论研究20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陈侠.课程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关键词】:体育学院术科 普修课程 教学改革
术科普修课程是体育教育专业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在高等体育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多年来,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对体育学院术科普修课改革进行了广泛研究和深入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体育院校术科普修课程教学还存在的下列问题:第一,这些教学研究往往只注重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的改革。第二,注重对学生身心某一方面施加影响,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三,注重局部的、个别的教学教法改革,或者在某一术科课程中进行教学改革, 忽视了对教学目标的深刻思考。因此在体育学院大部分术科普修课程中,遵循素质教育思想,全方位、多层次地改革术科普修课程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道德品质,提高实践能力(教学训练能力、裁判能力、竞赛组织能力、自学能力),形成创新精神,塑造高素质体育人才,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家教委近年来颁布的有关课程文件,参阅国内外有关教育学、心理学、体育教学改革方面的理论书籍和文献资料,为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
1.2调查访问法
广泛征求学校领导、有关专家学者对术科教学整体改革的意见,并对学生进行调查,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为研究提供现实依据。
1.3系统设计法
在学校体育专家的帮助下,结合体院师资、场地、学生等实际情况,对术科课进行整体设计。
1.4教学实验法
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05 级共188名学生为实验班,2004 级共170名学生为对照班,对术科普修课进行整体改革的教学实验。实验班按照新设计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习,对照班则采用旧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习。
1.5数理统计法
对实验所获得的数据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整理、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对术科普修课程改革的实践

2.1.1转变思想观念,修正教学目标
改变以技术教学为中心,树立以素质培养和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对术科普修课程教学的改革,并不意味对过去的教学全盘否定,健身与竞技并不矛盾。关键是在于围绕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育人为宗旨,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根据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构建与完善具有健身与竞技两重性的教学目标体系,切实注重对学生综合体育能力的培养。
2.1.2完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体系改变以后,教学内容体系也应随之改变,应该紧扣教学目标体系的核心,设置具有竞技、健身两重性的教学内容,对主要的实用的正规竞技技术要给予保留,这是术科的基础。减少不适合中学生特点的教材。同时,大量补充适合中学生的以非正规术科竞技运动与术科游戏活动为表现形式的内容,着力设计与开发正规术科的派生形式,即:改变竞赛规则,降低技术、战术的难度,变换比赛方法等。
2. 1. 3改变教学形式
改变教学形式,实行小班教学,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教学与辅导,同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
2.1.4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改革的基础上,学习现代教育学理论,借鉴其它学校教法改革的成熟经验,确定了教法改革的指导思想: “教师充分挖掘自身潜在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健身活动等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此思想的指导下,各个术科根据自身特点,把尝试教学法、合作教学法、微格教学法、程序教学法、多信息通道教学法等引人教学实践,取得良好效果。
2. 1.5完善评价内容,增加评价形式
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增加考核学生的组织教学以及创新能力的内容。一方面,是将原有的达标和技术评定加以完善;另一方面,通过口试、观察、实际操作评定等形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定期或不定期地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灵活性以及创新意识。并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评定。
2.2实验结果与分析
2.2.1术科普修课程的教改成效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术科普修课程教改的体会和评价,我们采用了调查表进行了了解。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对改革后的球类课程持肯定的态度,反映出学生是满意的。
2.2.2学生组织教学、健身活动和自我锻炼能力的对比
通过调查发现,新的术科普修课程教学模式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由于学生学习的目的明确,加上教师通过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的新颖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动机和需要产生了直接联系,提高了学习效率,促使了学生技能的掌握,能力得到了的提高(见表3)。
2. 2. 3学生学习成绩的对比
从学生掌握球类必修课程学业成绩上看,实验年级的成绩优于对照年级,差异性非常显著。说明新的教学体系符合教改的要求,达到了教与学的最优化。
2.2.4教师自身水平的提高
在新的术科普修课程教学实践中,对教师提出了新的任务、新的要求,促使教师转变观念,认真学习、努力钻研,注重创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担任实验班教学的教师都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长,而且科研成果突出。
3结论
3.1 新世纪体育教育专业要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创新精神的“多能一专”的复合型人才,要想达到目标就需要对旧的教学体系不断改革,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形成新的教学体系,使学生成为未来的合格教师。
3.2新的教学体系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目的性,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优于旧的球类课教学体系。
3.3教学中应突出能力培养这一主线,不仅从理论和实践中教学生如何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志超,等.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2]李定仁,等.教学论研究20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陈侠.课程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