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并发症一例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zhonghua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58岁,因腹痛1个月于2009年6月15日入当地医院,超声检查发现右肾上腺肿瘤,CTA发现腹主动脉有2个假性动脉瘤.血常规检查正常,血沉及其他风湿免疫项目正常。

其他文献
患者男,42岁.因下腹疼痛反复发作1年余,加重3 d,急诊以阑尾炎收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周感下腹部持续性疼痛,无恶心呕吐、无腹胀腹泻、无黑便、无尿急尿痛,在村卫生所输"抗菌素"1周后未见好转。
期刊
患者女,40岁,已婚,因"发现右乳包块、乳头溢血2月"入院,查体:右乳扪及一大小约7.0cm×7.0cm包块,活动性大,边界清楚,表面光滑,质硬,与周围组织轻度粘连,轻度压痛,无侵及皮肤表现。
期刊
患者,女,22岁.既往有进食后腹部饱胀不适感,15 d前进食后出现上腹部持续性绞痛,伴腰背部放射痛及恶心、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吐后腹痛稍减轻.曾在市内某医院住院治疗,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提示十二指肠水平段钡剂通过受阻,CT和MBI检查无法确定病变性质,疑诊为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梗阻症状时可缓解.查体:腹平软,上腹部可扪及5 cm×5 cm包块,质韧,光滑,轻压痛,可随体位活动,有时
期刊
大黄具有泻热通便、凉血解毒和逐淤通经之效.本研究初步探讨大黄对化疗药导致的大鼠肠黏膜损害的保护作用。
期刊
我国直肠癌发病率较高,其中低位直肠癌约占65%~75%[1],由于TME(全直肠系膜切除)技术的普遍实施,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约为7%~11%[2]。
期刊
目的 分析胆管癌皮肤转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09年6例胆管癌发生皮肤转移的临床资料.病理观察有皮肤转移的6例与同期收治的无皮肤转移的60例胆管癌患者原发灶周围神经血管侵犯情况.每3个月定期对6例皮肤转移胆管癌患者进行随访.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 1例混合型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皮肤转移结节病理检查为胆管细胞癌;3例为肝门部胆管癌皮肤转移;2例为肝外胆管癌皮肤转
腰疝是一种临床比较罕见的腹后外侧壁疝.腰疝可从腰上三角(Grynfeltt-Lesshaft三角)及腰下三角(Petit三角)突出,Petit、Grynfeltt和Lesshaft分别于1733年、有报道描述了腰疝,而上、下腰三角也以他们的名字命名[1].我院1999年1月至2009年3月收治腰疝患者5例,现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 总结肝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的腔内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肝静脉阻塞型BCS的临床资料.分别行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或支架植入术+脾肾静脉分流术;经股静脉或颈静脉入路肝静脉成形术和经皮肝穿刺肝静脉联合颈静脉和/或股静脉入路肝静脉成形术或支架植入术.结果 2例行经皮肝穿刺肝静脉造影时未发现主肝静脉而放弃治疗,其余病例均成功行肝静脉成形和下
目的 探讨HIF-1α表达对肝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利用Tet-on基因表达系统调控肝癌细胞系HepG2中HIF-1α的表达,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增殖的变化.结果 酶切和DNA测序证实Tet-on基因表达系统反应质粒PTRE-HIF-1α构建成功.获得了受强力霉素调控、稳定表达HIF-1α的肝癌细胞.随着强力霉素浓度增加,hiF-1α基因表达增加,HIF-1α在体外明显增加HepG2细胞
患者,女,37岁.因体重异常增加十余年经限食、健身、内科反复治疗效果差要求手术减肥于2007年11月6日入院.术前检查:血压128/90 mm Hg,体重104 kg,体重指数36.4kg/m2,腰围98 cm,臀围112 cm,腰围/臀围0.875.肝脏超声提示重度脂肪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