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一种投入控制,限制材料随意使用与浪费的手段,限额领料已经在工业企业广为使用。而施工企业却由于各种原因,使得这种方法的实施遇到诸多困难。本文将结合实际,就施工企业中的限额领料的准备、实施及信息反馈谈一些看法,与各位商榷。
关键词:施工企业限额领料 成本控制
降低物料成本是企业赢取利润的重要一环。而限额领料作为控制材料消耗的一种有效手段,更是屡屡提及。建设一种有效的适合于本行业的限额领料机制,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而建筑业相对于工业企业的特殊性及实施中的许多问题更引发了人们对它的研讨,本文就从限额领料的几个环节加以讨论。
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
相对于工业企业,建筑施工业有如下的特点:
1、流动性强、施工环境差异大
流动是建筑业永恒的特征。范围小则在某一地区移动,大则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施工所涉及的人文、地理、水域、天气均存在较大差异。
2、产品对象差异大
一般而言工业、企业产品对象比较固定,总是相关的系列产品。而建筑施工业不一样,产品对象变化较大,有路、桥、码头、机场等。
3、人员素质不等
建筑业是种流动性极强的产业,其人员的安置带有一定的随机性。同时多年以来的经营理念也忽视了对材料人员任用,不少人认为只要会写几个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便可从事诸如仓库之类的工作,也有人认为,签领料小票就是证明自己用了此料,至于写用在那里就无所谓,其成本意识相当淡薄。
4、基础设施欠缺
对于大多建筑业来讲,大料仓库管理实际上是一种开放型管理,即材料四周开放,任何人员均可进入材料堆场。普遍认为,对大宗材料修建围墙,铁丝网,栅栏等造价太高,加大了工程成本。
限额领料的困难
由于建筑行业的上述特点使得限额领料的实施出现如下困难:
1)影响消耗定额的因素不确定
物资消耗定额指的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完成单位产品或单位工作量所必须消耗的物资数量标准。由于建筑施工企业施工地理环境及气候的差异性,使得特定的生产技术条件发生改变,给定额的制定及实施带来极大困难。
2)定额资料不全或没有
对于主要材料,有人认为,设计图纸标明的材料用量与实际用量相差不大,可以当定额资料用。但作为一种核算的依据与标准,我们应当有一个明确的体系化的标准去衡量使用。如果说构成主要产品的主要用料还有机可查的话,而一些临时设施、预埋件等的主材耗用基本无章可循,这就更加大了限额领料的实施与材料成本核算难度。
同样,对于辅助材料,其使用与施工环境、施工人员、施工方法与手段有较强的直接相关关系。如,同样一个承台,在大风大浪条件下与在静水中施工所耗用的辅材相差很大,有时根本不能比。同时人们也疏于对各种辅料的消耗规律进行统计,因而辅料的消耗定额基本没有。
3)消耗资料反馈不全
消耗资料的分析,一般情况是仅凭自己的经验、经历作定性化的判断,某某之间存在一定联系,进而作出某种判断,而不能提供大量数字化的资料供参考。
4)“左”的质量第一思想
质量第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是我们必须恪守的信律。但是,过分的追求质量,付出的将是更大的成本代价。如,理论上30Mpa即可达到要求的结构物,而实测达35以至40MPa,其牺牲的成本将是多少,可以计算。
建设适合于本行业的限额机制
3.1做好限额领料的前期工作
3.1.1消耗定额资料的制定
方法的选择
制定消耗定额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技术计算法,根据产品图纸,工艺流程及正常施工条件下的损耗,理论计算出单位产品所消耗的材料定额,主要适合于主要材料消耗定额制定
写实查定法,即通过现场客观的施工条件,通过实地操作,并经过对实际消耗资料分析修正后而确定物资消耗定额的一种方法。主要适合于施工条件特殊,与标准环境差异大等情况下消耗定额的制定。辅材消耗也常采用这种方法。
经验统计法,即通过相关人员的经验,或者通过相关统计分析资料而确定定额。特别适合于设备使用,维护及修理中消耗定额的制定。
定额的制定
对结构物、大型临时设施,可采用理论计算法,即通过图纸用量加一定合理损耗而定。其中合理损耗部分可通过现场写实以及相关历史记录及经验确定。辅料可以通过现场写实法确定。
3.1.2建好固定设施
固定设施即围墙、铁丝网、铁门等。凭票发料是我们实现限额领料的先决条件之一,不能凭票发料就不能奢想限额领料。而只有具备相应的固定设施保障,凭票发料才能实现。在一个开放的材料堆场中,无法体会和想象去如何实现凭票发料。即便能实现,至少则需要如下条件:库管员不离材料一步,不分黑天白夜,刮风下雨;其二:领料人有高度的自觉性。而这种做法的实质是库管员不仅仅是充当收发料、记帐的人的作用,还充当了围墙、铁丝网等固定设施作用,可以想象库管员在这种条件下达到这种规定条件的难易程度及实现限额领料的可能性。而实际情况往往是,某个分项工程材料即将超耗,在限额领料的情况下,使用人员不会去开领料小票、请领导审批而却会想其它办法,这种情况往往是造成仓库出库发生量差,其结果仓库自己给自己带上紧身符的尴尬,也混淆了管理,让人觉得仓库的收料数量不准。
3.1.3培训相关人员,提高业务素质
①提高业务员素质,特别重视库管员的任用
领料小票的填具,消耗数据的反馈不但与技术人员,工长等管理人员有很大关系,也与库管人员也有很大关系,如各种消耗记录不准,不规范。也有人认为库管员就是收发料的工人,跟其他工人没两样,随便找个就可干,这实际上完全忽视了仓库的重要性。实践中许多仓库管理员不仅仅从事收发料,还要兼做帐及一些辅助性的统计工作,他们从事的不仅仅是简单的,象使用工操作工一样单纯的工作,他们的工作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是一切物资管理工作的基础,是进行物资信息深加工的第一道工序。随便安排库管员的实质是忽视了第一道工序的管理。
提高全员成本意识。
降低消耗、节约成本,其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现场的使用者、操作者以及很多部室的积极配合。积流成河,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些谚语告诉我们,这些众多的,不起眼的损耗与浪费其结果往往是很惊人的,而实际上也正是如此。这里多丢一点,那里浪费一些,其个体数量不大,而其总数却让人难以置信。同时有些东西仅凭管理员从规章制度约束是无法实现的,需要使用者从其内心出发加强其成本意识,让他们意识到成本与他们的利益息息相关,浪费是在浪费自己的财产,节约是在为自己节约。当然管理人员也很重要。管理人员成本意识薄弱,数据东扯西拉,成本对象张冠李戴,其结果往往会误导消耗分析,对消耗规律作出错误的认识。
3.1.4做好细节改革
如领料单及限额领料单。目前就本人掌握和所知道的限额领料单中,仅标明了领料单中一些基本信息,并不能得知其该项工程分部的消耗定额和供应定额是多少,请领量多大及剩余量是多少。实践操作中,技术员签发领料小票时,根本无暇去查阅相关技术资料,也并不严格按图纸签小票,仓库对技术员签发的小票数据也不能实现相应的监督职能。即使能够做到凭票发货,也只能是被动的、盲目的发料。实际上我们应当将编制好的定额技术资料一份交技术员,一份交仓库。技术员必须填具清楚本分部工程所需材料限额,累计已领多少,剩多少,本次请领多少,将此单据交由仓库。仓库再参照技术资料审核无误后,签字发料。
3.1.5制定严格的奖罚制度
制定相关的奖罚措施,及时兑现。一种制度执行得怎样,激励制约措施,也有相当大的作用。记得一位工人对我讲过,我在某某工地节约了十多吨钢材,项目部承诺要按百分比给予奖励,结果调离时一分钱也没拿到,干了等于白干,还不如不干。我想这其中或许有些夸张,但它反映了激励措施的重要性。
实际上,正如幼苗的成长需要精心呵护一样,一种行为方式,一种管理模式,刚开始时,人们会感到不习惯,对它总会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这需要从多方面来支持、鼓励,特别是各种制度、措施的保障,到这种模式与制度成为习惯,深入到思维以至变成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时候,我们的改革也就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而这正是我们不懈努力所期待的目标。
3.2实施限额领料
3.2.1严格按定额制度办事
严格按定额制度办事,指生产部门要根据相应的季计划,月计划及周计划,结合物资消耗定额及损耗系数,提供物资需用计划。物资供应部门在平衡资金、库存、经济性及可行性后,据此确定采购计划,组织供货。而仓库则要严格根据供应定额限额发放,属于计划外物资则要经相关领导特许方可领用,同时做好详尽的领料记录。分项工程竣工后,物资部门则根据用料记录统计、分析,并对定额的修改适时提出建议。
3.2.2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
定额管理是一项技术性及实践性较强的工作,涉及企业许多部门及工人。它既需要专业的、精通本行的人员来制定和组织实施,更需要广大施工工人的支持。因为他们身处生产维修一线,他们最了解消耗,特别是定额在制定后要通过他们来执行,因此吸收部分工人参加定额管理是必要的,贯彻执行定额也才有活力。
3.2.3建立健全原始记录
从材料入库开始,一直到被消耗和制成成品为止的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应有详尽的原始记录,采用一定的固定格式,记录各种物资的使用消耗情况,它不仅真实地反映了产品及其分项的真实成本,而且为定额的检查、分析与修订做好详尽的资料准备。
3.2.4定期检查反馈,适时修订
理论来源于实践,作为指导工作的各种规章制度,约定俗成也是来自于实践的经验总结。同时理论又可以反过来指导实践,从而形成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相互指导,相互发展的螺旋式上升的循环链。但是如果作为指导我们工作的定额反馈资料不全面、不详细,或者不准,就会影响我们定额的先进性、合理性和经济性,甚而会误导消耗核算工作。其中,来源于施工一线的消耗反馈数据更是举足轻重。而实际之中,我们很少对实际用量的消耗规律作过详细的、数字化的记录。一般情况是仅凭自己的经验、经历作定性化的判断,某某之间存在一定联系,进而作出某种判断。现代的科学理论及成功企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详细的科学的总结是我们发展的动力源泉。粗糙的、定性化的研究很难取得更大的发展,只能永远作为市场领袖的追随者。
3.2.5实施材料承包制
当今很多项目部各分部分项工程都不同形式地实施了职工承包制。大体上是,工程量、工程进度与承包组人奖金挂钩。其好处在于确保了工程进度与工程量,即承包组人一切工作以工程量为重点,工程进度上去了,自己的利益就有了保障。但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形成了以牺牲成本为代价。而项目部以及一个企业,整体上它是作为一个赢利机构而存在,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其终极目标,单纯地追求个体利益则妨碍了整体利润目标的实现。实施材料成本承包制,即承包中加入材料成本或成本的成分。比如材料方面,可以按消耗定额或限额承包,则可以在保证工程进度和职工利益的同时,有效制约工程成本的随意增大,保证了企业的整体利益。
四、结论与展望
材料定额是制定各种材料需用计划、采购计划、发放领用及耗用分析工作的基础,是一切工作的起点,而经济性、合理性与先进性是评定材料定额的最高标准。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是一切工作的重点,这需要人员、制度、设施的完美配合,以人为核心,制度为准绳,设施为保障,是良好执行限额领料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同时,及时反馈消耗信息,适时修订定额是这一制度得以良性循环,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
限额领料不仅是投入控制的一种手段,它同样可以降低库存,加速资金周转,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规范物资管理行为,是转变物资管理机制的重要措施。同时良好的执行限额领料,有助于物流系统信息化建设,有助于企业资源计划(ERP)和及时化生产(JIT)等先进物流管理思想在企业中引入与更好的实践。相信通过一段时间良好运作,建设物资管理信息化、电子化系统,及时动态地反映物耗信息,有效地制约不合理超耗,将是水到渠成之事。
参考文献:
[1]张智宏,宋敬华. 施工管理经营中的劳务分包与限额领料制度.河北水利.2008.07.18
[2]刘秋玲.推行限额领料制度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6(2).77-78
[3]叶国辉.公路工程施工成本管理及控制[J].广东科技,2007,(3).151
[4]王东平,李树平.谈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J].山西交通科技,2000,(2).
[5]黄继红,蒋凌鹤.浅析公路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J].交通财会,2007,(4).51~53
[6]张新华.高速公路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与降低途径[J].沈阳大学学报,2006,18(2).
关键词:施工企业限额领料 成本控制
降低物料成本是企业赢取利润的重要一环。而限额领料作为控制材料消耗的一种有效手段,更是屡屡提及。建设一种有效的适合于本行业的限额领料机制,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而建筑业相对于工业企业的特殊性及实施中的许多问题更引发了人们对它的研讨,本文就从限额领料的几个环节加以讨论。
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
相对于工业企业,建筑施工业有如下的特点:
1、流动性强、施工环境差异大
流动是建筑业永恒的特征。范围小则在某一地区移动,大则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施工所涉及的人文、地理、水域、天气均存在较大差异。
2、产品对象差异大
一般而言工业、企业产品对象比较固定,总是相关的系列产品。而建筑施工业不一样,产品对象变化较大,有路、桥、码头、机场等。
3、人员素质不等
建筑业是种流动性极强的产业,其人员的安置带有一定的随机性。同时多年以来的经营理念也忽视了对材料人员任用,不少人认为只要会写几个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便可从事诸如仓库之类的工作,也有人认为,签领料小票就是证明自己用了此料,至于写用在那里就无所谓,其成本意识相当淡薄。
4、基础设施欠缺
对于大多建筑业来讲,大料仓库管理实际上是一种开放型管理,即材料四周开放,任何人员均可进入材料堆场。普遍认为,对大宗材料修建围墙,铁丝网,栅栏等造价太高,加大了工程成本。
限额领料的困难
由于建筑行业的上述特点使得限额领料的实施出现如下困难:
1)影响消耗定额的因素不确定
物资消耗定额指的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完成单位产品或单位工作量所必须消耗的物资数量标准。由于建筑施工企业施工地理环境及气候的差异性,使得特定的生产技术条件发生改变,给定额的制定及实施带来极大困难。
2)定额资料不全或没有
对于主要材料,有人认为,设计图纸标明的材料用量与实际用量相差不大,可以当定额资料用。但作为一种核算的依据与标准,我们应当有一个明确的体系化的标准去衡量使用。如果说构成主要产品的主要用料还有机可查的话,而一些临时设施、预埋件等的主材耗用基本无章可循,这就更加大了限额领料的实施与材料成本核算难度。
同样,对于辅助材料,其使用与施工环境、施工人员、施工方法与手段有较强的直接相关关系。如,同样一个承台,在大风大浪条件下与在静水中施工所耗用的辅材相差很大,有时根本不能比。同时人们也疏于对各种辅料的消耗规律进行统计,因而辅料的消耗定额基本没有。
3)消耗资料反馈不全
消耗资料的分析,一般情况是仅凭自己的经验、经历作定性化的判断,某某之间存在一定联系,进而作出某种判断,而不能提供大量数字化的资料供参考。
4)“左”的质量第一思想
质量第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是我们必须恪守的信律。但是,过分的追求质量,付出的将是更大的成本代价。如,理论上30Mpa即可达到要求的结构物,而实测达35以至40MPa,其牺牲的成本将是多少,可以计算。
建设适合于本行业的限额机制
3.1做好限额领料的前期工作
3.1.1消耗定额资料的制定
方法的选择
制定消耗定额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技术计算法,根据产品图纸,工艺流程及正常施工条件下的损耗,理论计算出单位产品所消耗的材料定额,主要适合于主要材料消耗定额制定
写实查定法,即通过现场客观的施工条件,通过实地操作,并经过对实际消耗资料分析修正后而确定物资消耗定额的一种方法。主要适合于施工条件特殊,与标准环境差异大等情况下消耗定额的制定。辅材消耗也常采用这种方法。
经验统计法,即通过相关人员的经验,或者通过相关统计分析资料而确定定额。特别适合于设备使用,维护及修理中消耗定额的制定。
定额的制定
对结构物、大型临时设施,可采用理论计算法,即通过图纸用量加一定合理损耗而定。其中合理损耗部分可通过现场写实以及相关历史记录及经验确定。辅料可以通过现场写实法确定。
3.1.2建好固定设施
固定设施即围墙、铁丝网、铁门等。凭票发料是我们实现限额领料的先决条件之一,不能凭票发料就不能奢想限额领料。而只有具备相应的固定设施保障,凭票发料才能实现。在一个开放的材料堆场中,无法体会和想象去如何实现凭票发料。即便能实现,至少则需要如下条件:库管员不离材料一步,不分黑天白夜,刮风下雨;其二:领料人有高度的自觉性。而这种做法的实质是库管员不仅仅是充当收发料、记帐的人的作用,还充当了围墙、铁丝网等固定设施作用,可以想象库管员在这种条件下达到这种规定条件的难易程度及实现限额领料的可能性。而实际情况往往是,某个分项工程材料即将超耗,在限额领料的情况下,使用人员不会去开领料小票、请领导审批而却会想其它办法,这种情况往往是造成仓库出库发生量差,其结果仓库自己给自己带上紧身符的尴尬,也混淆了管理,让人觉得仓库的收料数量不准。
3.1.3培训相关人员,提高业务素质
①提高业务员素质,特别重视库管员的任用
领料小票的填具,消耗数据的反馈不但与技术人员,工长等管理人员有很大关系,也与库管人员也有很大关系,如各种消耗记录不准,不规范。也有人认为库管员就是收发料的工人,跟其他工人没两样,随便找个就可干,这实际上完全忽视了仓库的重要性。实践中许多仓库管理员不仅仅从事收发料,还要兼做帐及一些辅助性的统计工作,他们从事的不仅仅是简单的,象使用工操作工一样单纯的工作,他们的工作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是一切物资管理工作的基础,是进行物资信息深加工的第一道工序。随便安排库管员的实质是忽视了第一道工序的管理。
提高全员成本意识。
降低消耗、节约成本,其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现场的使用者、操作者以及很多部室的积极配合。积流成河,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些谚语告诉我们,这些众多的,不起眼的损耗与浪费其结果往往是很惊人的,而实际上也正是如此。这里多丢一点,那里浪费一些,其个体数量不大,而其总数却让人难以置信。同时有些东西仅凭管理员从规章制度约束是无法实现的,需要使用者从其内心出发加强其成本意识,让他们意识到成本与他们的利益息息相关,浪费是在浪费自己的财产,节约是在为自己节约。当然管理人员也很重要。管理人员成本意识薄弱,数据东扯西拉,成本对象张冠李戴,其结果往往会误导消耗分析,对消耗规律作出错误的认识。
3.1.4做好细节改革
如领料单及限额领料单。目前就本人掌握和所知道的限额领料单中,仅标明了领料单中一些基本信息,并不能得知其该项工程分部的消耗定额和供应定额是多少,请领量多大及剩余量是多少。实践操作中,技术员签发领料小票时,根本无暇去查阅相关技术资料,也并不严格按图纸签小票,仓库对技术员签发的小票数据也不能实现相应的监督职能。即使能够做到凭票发货,也只能是被动的、盲目的发料。实际上我们应当将编制好的定额技术资料一份交技术员,一份交仓库。技术员必须填具清楚本分部工程所需材料限额,累计已领多少,剩多少,本次请领多少,将此单据交由仓库。仓库再参照技术资料审核无误后,签字发料。
3.1.5制定严格的奖罚制度
制定相关的奖罚措施,及时兑现。一种制度执行得怎样,激励制约措施,也有相当大的作用。记得一位工人对我讲过,我在某某工地节约了十多吨钢材,项目部承诺要按百分比给予奖励,结果调离时一分钱也没拿到,干了等于白干,还不如不干。我想这其中或许有些夸张,但它反映了激励措施的重要性。
实际上,正如幼苗的成长需要精心呵护一样,一种行为方式,一种管理模式,刚开始时,人们会感到不习惯,对它总会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这需要从多方面来支持、鼓励,特别是各种制度、措施的保障,到这种模式与制度成为习惯,深入到思维以至变成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时候,我们的改革也就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而这正是我们不懈努力所期待的目标。
3.2实施限额领料
3.2.1严格按定额制度办事
严格按定额制度办事,指生产部门要根据相应的季计划,月计划及周计划,结合物资消耗定额及损耗系数,提供物资需用计划。物资供应部门在平衡资金、库存、经济性及可行性后,据此确定采购计划,组织供货。而仓库则要严格根据供应定额限额发放,属于计划外物资则要经相关领导特许方可领用,同时做好详尽的领料记录。分项工程竣工后,物资部门则根据用料记录统计、分析,并对定额的修改适时提出建议。
3.2.2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
定额管理是一项技术性及实践性较强的工作,涉及企业许多部门及工人。它既需要专业的、精通本行的人员来制定和组织实施,更需要广大施工工人的支持。因为他们身处生产维修一线,他们最了解消耗,特别是定额在制定后要通过他们来执行,因此吸收部分工人参加定额管理是必要的,贯彻执行定额也才有活力。
3.2.3建立健全原始记录
从材料入库开始,一直到被消耗和制成成品为止的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应有详尽的原始记录,采用一定的固定格式,记录各种物资的使用消耗情况,它不仅真实地反映了产品及其分项的真实成本,而且为定额的检查、分析与修订做好详尽的资料准备。
3.2.4定期检查反馈,适时修订
理论来源于实践,作为指导工作的各种规章制度,约定俗成也是来自于实践的经验总结。同时理论又可以反过来指导实践,从而形成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相互指导,相互发展的螺旋式上升的循环链。但是如果作为指导我们工作的定额反馈资料不全面、不详细,或者不准,就会影响我们定额的先进性、合理性和经济性,甚而会误导消耗核算工作。其中,来源于施工一线的消耗反馈数据更是举足轻重。而实际之中,我们很少对实际用量的消耗规律作过详细的、数字化的记录。一般情况是仅凭自己的经验、经历作定性化的判断,某某之间存在一定联系,进而作出某种判断。现代的科学理论及成功企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详细的科学的总结是我们发展的动力源泉。粗糙的、定性化的研究很难取得更大的发展,只能永远作为市场领袖的追随者。
3.2.5实施材料承包制
当今很多项目部各分部分项工程都不同形式地实施了职工承包制。大体上是,工程量、工程进度与承包组人奖金挂钩。其好处在于确保了工程进度与工程量,即承包组人一切工作以工程量为重点,工程进度上去了,自己的利益就有了保障。但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形成了以牺牲成本为代价。而项目部以及一个企业,整体上它是作为一个赢利机构而存在,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其终极目标,单纯地追求个体利益则妨碍了整体利润目标的实现。实施材料成本承包制,即承包中加入材料成本或成本的成分。比如材料方面,可以按消耗定额或限额承包,则可以在保证工程进度和职工利益的同时,有效制约工程成本的随意增大,保证了企业的整体利益。
四、结论与展望
材料定额是制定各种材料需用计划、采购计划、发放领用及耗用分析工作的基础,是一切工作的起点,而经济性、合理性与先进性是评定材料定额的最高标准。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是一切工作的重点,这需要人员、制度、设施的完美配合,以人为核心,制度为准绳,设施为保障,是良好执行限额领料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同时,及时反馈消耗信息,适时修订定额是这一制度得以良性循环,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
限额领料不仅是投入控制的一种手段,它同样可以降低库存,加速资金周转,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规范物资管理行为,是转变物资管理机制的重要措施。同时良好的执行限额领料,有助于物流系统信息化建设,有助于企业资源计划(ERP)和及时化生产(JIT)等先进物流管理思想在企业中引入与更好的实践。相信通过一段时间良好运作,建设物资管理信息化、电子化系统,及时动态地反映物耗信息,有效地制约不合理超耗,将是水到渠成之事。
参考文献:
[1]张智宏,宋敬华. 施工管理经营中的劳务分包与限额领料制度.河北水利.2008.07.18
[2]刘秋玲.推行限额领料制度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6(2).77-78
[3]叶国辉.公路工程施工成本管理及控制[J].广东科技,2007,(3).151
[4]王东平,李树平.谈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J].山西交通科技,2000,(2).
[5]黄继红,蒋凌鹤.浅析公路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J].交通财会,2007,(4).51~53
[6]张新华.高速公路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与降低途径[J].沈阳大学学报,2006,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