蚓激酶对大鼠缺血后肢腓肠肌的影响及其机制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jzh2104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不同时段蚓激酶对于大鼠缺血后肢腓肠肌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成年Wistar大鼠150只,显微外科技术制作大鼠后肢缺血模型,随机分为蚓激酶治疗组、非治疗组及空白对照组.治疗组从术后1 d开始,于大腿肌肉分4点等量注射蚓激酶(5 g/L,1.6ml/kg体重)每周3次,治疗2周;非治疗组在同样部位按1.6 ml/kg体重注射生理盐水,空白组仅切开皮肤后缝合.分别于术后3、7、14、21、28 d采取缺血后肢及对侧的腓肠肌.测定各组肌肉组织含水量、线粒体游离钙浓度和线粒体通透性转运通道开放程度(用吸光度变化AS表示)的动态变化.结果 缺血腓肠肌含水程度在1周内升高,随后下降,蚓激酶治疗组腓肠肌含水程度在造模术21、28 d后显著高于非治疗组(P<0.05);在术后第14、21天,蚓激酶治疗组线粒体游离钙浓度显著低于非治疗组(P<0.05);蚓激酶治疗组中作为MPTP开放程度指标的AS值在第14、21、28天均显著高于非治疗组(P<0.05).结论 蚓激酶能维持大鼠缺血后肢腓肠肌的含水量,降低缺血腓肠肌内线粒体游离钙浓度,抑制MPTP的开放,表明蚓激酶对大鼠后肢缺血有治疗作用。

其他文献
低渗透石油储量现在已经成为产能建设和油田中一个极为关注的问题,有效储层划分是低渗透油田开发的重要环节,其划分方法众多,各有利弊.本文主要是从低渗油田有效储层划分和识
灌溉工程为社会经济和日益增长的人口提供粮食发挥了巨大作用 ,但是各种不利影响也同时相继发生。随着国家对灌区投资的加大 ,就灌区配套改造在规划时应注意的事项 ,探讨了相
通过分析转炉耳轴轴承的使用特点,提出日常维护及检修方法,并且根据现场工况情况,对其进行改造。
岁月见证辉煌,喜悦相映和谐.在这辞旧迎新、瑞气祥和的时刻,本刊谨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刊的广大读者致以衷心的感谢和良好的祝愿!
期刊
通过对中原油田油田化学剂标准体系现状分析和调查,指出了标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经过对国内、国际标准的适用性分析,按照标准体系修订的原则,制定出油田化学剂新的标准体系框
目的 观察人髓样细胞触发性受体(TREM)-1在急性胆管炎患者中表达的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探讨TREM-1在急性胆管炎中与肿瘤坏死因子(TNF)-á,CRP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收集34例急性胆管炎患者(AC),24例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患者和60例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以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中性粒细胞中THEM-1的mRNA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检测TREM-1的蛋白表达.
目的 观察半胱天冬蛋白酶(Caspase)-3与核转录因子(NF)-KB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分离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HMCB1组与抑制剂组(HMGB1作用前1 h加入Caspase-3抑制剂Z-DEVD-FMK).采用Hoeehst33342染色观察凋亡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凋亡百分率的变化;应用原位荧光染色及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