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描写翻译视角探讨《大明律》英译本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ten342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描写性翻译方法开创中国翻译新局面,把作品看成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交流过程。《大明律》是中国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法典,Jiang Yonglin翻译的《大明律》在西方国家享有较高声誉。本文运用描写性翻译研究的方法,从翻译过程、影响、译者素养等方面研究《大明律》英译本的特点,试图为典籍翻译提供一个描写性翻译研究的方法。
  关键词:描写翻译法;《大明律》;典籍翻译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9-0111-01
  一、引言
  长期以来,以文本为中心的规定性传统翻译理论占主导地位,“信、达、雅”被奉为“金玉良言”,“最大限度抹掉了话语与翻译的政治性,遮盖了它们本身作为思想和意识形态的紧张度,把对翻译这一行为的理解引向了教养与知识”。描写性翻译研究能有效弥补这一缺陷。自1972年James S.Holmes发表的翻译研究的名与实(The name and nature of translation studies)一文起,翻译作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在这本书中霍姆斯提出了描述性翻译概念,标志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该概念源于特拉维夫学派的“多元系统理论”,随后,吉迪恩·图瑞发展了该理论,提出描写性的翻译研究方法。描写性翻译理论以翻译存在的本来面目为研究对象,并对其现象和性质作出解释,它关心的是把翻译语境化(to contextualize translation),也就是从宏观角度研究翻译,“描写性翻译研究理论在研究翻译的过程、产物、以及功能的时候,把翻译放在时代之中去研究。广而言之,是把翻译放在政治、意识形态、经济、文化之中去研究”④。
  二、Jiang Yonglin英译《大明律》之目的
  权利话语理论认为,译者翻译活动势必受到所处时代的意识形态的制约,包括知识结构和历史、文化、政治因素。
  Jiang Yonglin 在其《大明律》序言中凸显出其翻译目的,即为了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这一伟大帝国的法文化。Jiang Yonglin 是美国明尼苏达州大学的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和东亚历史。其最近的课程为中国文化调查研究,中国的人权及中国的法律文化研讨会。由此可以窥探其对中国文化的熟知度,翻译中国大明律实乃为研究中国法律史学者提供一个范本。另一方面,Jiang Yonglin 处于快速发展的新世纪,中外交流频繁,西方世界迫切需要了解中国的法文化,而直到2005年Jiang Yonglin 《大明律》英译本,中国典籍才有《大明律》英译本,成为中国典籍翻译的里程碑。
  三、翻译方法
  Jiang Yonglin 充分考虑目的语读者对译语流畅度和可接受度的要求,因此采用符合目的语读者的翻译方法。比较突出的是撰写长篇序言和使用附录,为读者提供必要的信息。
  致谢部分,译者对帮助其翻译的人表示诚挚的感谢。这表明《大明律》的翻译不仅体现了译者的才华,也凝聚了众多学者的努力。关于《大明律》的翻译,Jiang Yonglin作了如下注释:其译本乃基于《大明律集解附例》;采取特定翻译策略如删译、注释等;法律术语翻译借鉴中国典籍英译本的译法。除此之外,Jiang Yonglin 以列清单形式对中国明朝的计量单位进行说明。如此种种方便目的语读者(the target reader)了解《大明律》内容与中国明朝的法文化。除此之外,译者采用各种翻译策略以方便目的语读者阅读。
  “一凡凤阳皇陵、泗州祖陵、南京孝陵、天寿山列圣陵寝、承天府显陵...若差去官校、卖放作弊、及托此妄拏平人骗害者、一体治罪。”
  该条文是《大明律》关于盗园陵树木罪的规定,具有中国特色文化背景,译者采取删译策略,目的是方便目的语读者阅读。类似情况无独有偶。由于《大明律》文本的文言文语言特征,上下衔接不连贯,Jiang Yonglin巧妙地采取增译策略。
  [监守自盗仓库钱粮]
  ...余条准此)一贯以下、杖八十...四十贯、斩。
  (...Other articles shall comply with this provision.)
  The punishment shall be inflic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mount of goods stolen as follows:
  Less than 1guan:80 strokes of beating with the heavy stick.
  ....
  40 guan:decapitation.
  Jiang Yonglin在英译法条时,增加了斜体部分,较好体现其翻译目的。
  四、结语
  Jiang Yonglin 《大明律》英译本弥补传统的规范翻译理论研究范式的缺陷,有助于推动中国法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丰富《大明律》英译本的研究范围,同时为中国法文化的实践、批评和发展提供些微有益参照。
  参考文献:
  [1]许宝强、袁伟.语言与翻译的政治 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2]Holmes JS(2007).Translated Paper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on Studies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3]Hermans,Theo.Translation in Systems:Descriptive and System-oriented Approaches Explained.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35.
  [4]Tymoczko,Maria.Translation in Postcolonial Context-Early Irish Literature in English Translation.St.Jerome Publishing,1999:25.
其他文献
中国戏曲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学思想,具有综合性、写意性和程式性等独具特色的东方审美特征,因而成为了世界艺术舞台上的一道亮丽风景。但近几年,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
自20世纪冷战结束以来,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世界交往打开了全球化的新局面。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推动了一系列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与文化多样化的变革。经济全球化的领域与范围的拓展带来了各国交往的深入与密切,彼此间的依存关系不断加深。但是由于各国生产力基础与话语权地位的不尽相同,财富的流向呈现断裂,受益不均衡的现象逐步凸显。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在许多国家引发经济、政治、社会等
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亟待进行。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模式,使高等数学既能为各专业教学提供必要的理论工具,又能培养出具有
利用导数求切线方程是导数重要应用之一。包括桌点处的切线和过某点的切线:某点处的切线。该点一定是切点且切线的斜率为函数在该点处的导数,过某点的切线,该点可能为切点,也可能
期刊
摘要:随着幼儿园的迅猛发展,对学前教育师资美术方面提出的高要求,如何改革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是我们需认真对待的课题。本论文通过对当前阶段学前教育美术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举例,提出了学前美术教育应采取的对策,旨在提高学前教育美术课程的授课效率。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课程;主要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1-0040-
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内在文化博览方面也有了很好的发展,但是纵观全球,我国的文化博览会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本文中,对当前国内文博发展的不足之处进行简要阐述,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