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婴儿Rh溶血病的临床诊治进展

来源 :西南军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dongb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RhD阴性妇女有胎婴儿Rh溶血、流产、死胎、早产、新生儿颅脑受损等风险。围孕期动态监测血清抗-D抗体效价、胎儿大脑中动脉PS值和心肝脾大小,可及时评估新生儿溶血及高胆红素血症风险并有效干预。方法当流产出血、晚孕期、分娩及破坏绒蜕膜间隙完整性的临床操作后可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RhIG)预防98%99%同种免疫。对孕1834+6周的Rh溶血高风险胎儿可羊膜腔穿刺或脐静脉穿刺明确诊断,宫内输血纠正贫血、洗脱抗体。待胎儿肺成熟后及时终止妊娠,查脐血血红蛋白、胆红素及凝血功能。结果有输血指征紧急换血、输血、光疗、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和人血白蛋白以降低抗-D效价和去除血清游离胆红素。结论早期防治溶血、贫血及高胆红素血症引起的胎婴儿窒息和神经系统损害等并发症意义重大。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