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识记生字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liu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识字5》一篇课文将有关冬天特征的词语用词串的形式集中在一起,组成韵文。我也依此围绕文本巧妙编排出一系列有关冬天的儿歌、绘本等,让学生在课内大量识字、大量阅读,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和热情。
  一、谈话导入韵文,唤起冬的回忆
  冬天是一个寒冷的季节,让学生说说有关冬天的记忆。
  二、整体感知课文,浅品冬的韵味
  1.初读课文,检查正音。
  2.以童话的形式理解生僻词语: 翠竹、苍松、蜡梅、岁寒三友。
  遭遇寒流的袭击,许多叶子纷纷落下。竹子说,我不怕冷,我依然这么绿,绿得像翡翠,大家叫我“翠竹”。松树说,我苍绿挺拔,很有生命力,大家叫我“苍松”。梅花说,我的花瓣经过霜打雪染,表面就像涂了一层蜡,大家叫我“蜡梅”。我们三个人手拉手,在冬季里接受严寒的考验,大家叫我们“岁寒三友”。
  三、多种识字方法,感知冬的生字
  1.会意识字。雪,雨字头,像雨点洒落,横山像羽毛。翠,羽字头,羽字表示羽毛、翅膀,记住“一个兵卒爱漂亮,青绿羽毛插头上”。
  2.借常识识字。绳:绳子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帮手,你认识这些绳子吗?(出示麻绳、草绳、塑料绳、尼龙绳、钢丝绳等)刺:你见过什么刺?(列举鱼刺、骨刺、草刺等)拓展词语:刺眼、刺耳、刺鼻、刺骨。
  四、图示呈现句段,认识冬的生字
  儿歌《冬的王国》:
  下雪啦,寒流到,北风刮,做游戏,
  小刺猬,小蚂蚁,小蟒蛇,钻进洞;
  蜡梅香,翠竹绿,苍松呀,挺且直,
  你跳绳,我滑雪,齐溜冰,多快乐。
  (带领学生边拍手打节奏边读)
  五、畅谈绘本故事,留下冬的快乐
  我给学生讲述绘本故事:
  风轻轻地抚过,阳光暖暖地照着,小花、小草、小蝴蝶,都是我们的好伙伴。
  不久,北风吹来了,寒流赶来了,大雪飘来了。
  蜡梅披上雪白的风衣,在寒风中吐着香气。
  翠竹长满一节节的故事,苍松在年轮中写下成长的日记。
  风雪中,孩子们滑雪、溜冰、跳绳,绽放出一个个甜甜的微笑。
  小刺猬开始漫长的冬眠,躲在被子里做个神奇的梦。
  蟒蛇像一团麻绳,在洞里呼呼大睡。
  小蚂蚁呢?躲进了仓房,在里面快乐地数米粒。
  所有的所有都是快乐的小精灵,所有的所有都是冬爷爷的孩子!
  识字是为了阅读。伴着轻柔的音乐、舒缓的节奏,学生感受到一个词就是一个故事、一幅画,细致体会了冬天美好的意境。这样,学生经历了阅读的情感体验,也获得了语文素养的提升。
其他文献
数学课堂教学中,除安排符合课程标准目标要求的练习外,教师要经常设计一些拓展训练。在设计拓展练习时,教师要统筹考虑难易程度、探究方式和课堂时间等因素,以收到实效。  一、拓展训练要有广泛的受众  一提起拓展练习,很多老师的第一反应就是难度要大,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拓展练习应该是在贴近学生发展基础之上进行的适度提升和拓宽,目的是让学生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融入拓展练习中,并在练习中有所提升。  黄爱华老师执
详细介绍了AD678的工作原理及应用特性。在此基础上,阐述了AD678在数字信号处理方面的应用实例。
编者按:  谈及育儿,也许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做法。而这些在学校是老师、在家里是母亲的女老师们是怎么做的呢?张硕果等三位老师没有纠缠于教育的细枝末节,在放手与肯定中寻找到了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如何育人?没有标准答案。我们希望老师们能从中感受一些教育的哲学,让教育变得如顺水行舟一般轻松自如。  很喜欢尼采的这句话“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作为母亲,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是我想传递给
根据字典,所谓“以……为业”,就是公开地当众供认或表明信仰,也就是在世人面前公开承认从事某项工作的内心冲动或神灵的感召……例如,我们讲到职业信仰时情况就是如此。  ——威廉·巴雷特  踏上教师这个工作岗位已经十几年了,原本应该变得“成熟”的我,却像情窦初开的小姑娘一样重新爱上了教师这个职业。因为在我眼里,“教师”两个字正在被赋予更多的意义。  不只是一份工作  这些年来,我不断地重复这样的工作——
爱迪生说过:有史以来,没有任何一件伟大的事业不是因为热忱而成的。做一名好教师也必须有热忱。我喜欢课堂。课堂教学在我看来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如
研究了用VisualBasic实现PC机与单片机串行通信的方法。给出了PC机采用查询和中断两种方式的通信程序,以及相应的单片机收发程序
[故障现象]右声道有声,左声道无声;AV状态时也存在同样故障。[分析与维修]由于TV、AV立体声状态工作时,都出现右声道有声、左声道无声,判断故障出在N601左路输出电路至左路喇叭之间。检查BC642喇叭,正
随着“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深入,我们通过整合优化教材、单元整体教学等方式,打破了“一课一教”的模式,紧扣“内容情感主题”和“语言训练点主题”双主题展开教学。简约而又扎实的课堂,让课内大量阅读成为现实。本文以略读课文《有的人》为例,谈谈如何紧扣单元主题,通过大胆取舍教学内容,发挥略读课文总结与延伸的作用,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智慧对话。  一、紧扣主题,取舍整合  《有的人》是“走近鲁迅”一组文章的最后一
2003年,我走进了中学校园,看着学生们那单纯稚气的脸,感受着他们簇拥在身边的温馨,我感觉做老师真好!有老教师对我说:“这是因为你没当班主任。当了班主任后你就会知道,老师的快乐里有痛苦,幸福里有辛酸!”我听后不以为然。  两年后,我终于有幸当上了班主任,当时信心满怀,干劲十足,也能够从学生和班集体的积极变化中体会到幸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际困难的增多,厌倦感逐渐替代了幸福感。最后,我越来越感受不
不少同行认为,“课”是师生探索质疑、创造发展的平台。真正的好课不是表演,也不是为了博得“精彩”而去准备“精彩”。因此,他们反对把课当成东西来“做”。更有老师尖锐地指出:现在的不少公开课“做”得太明显,只顾假大空,不顾真善美。  笔者以为,“课”能否“做”,关键还是我们对于“做”的动机和实质的认识,如果不掺杂任何功利性质、仅仅体现一种态度和方法的话,有些课“做做”也无妨。  打开百度搜索了一下,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