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袅清香,传统茶道——薄荷茶 教学设计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av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分析(1.学科教学内容 2传统文化教学内容 3.学科教材内容与传统文化教材的融合点是什么?)
  四年级下学期,学生开始学习计算机编辑文档与传统文化中传统茶道相融合,以薄荷茶为核心进行版面设计,通过逸闻趣事、饮茶中的技艺,了解古人闲情逸致中茶道,逐渐品味出“清静、恬淡”东方哲学思想,从中感悟到茶道精神,提高对生活、对情感、对生命的热爱,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茶道。
  教学目标(1.学科教学目标 2.传统文化教学目标3.本课达成的综合目标)
  1、通过进行能综合运用Word 2010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创作一份电子报
  2、通过薄荷茶为核心进行电子板报设计,从中感悟到茶道精神,提高对生活、对情感、对生命的热爱,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茶道。
  3、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获取、加工整理以及呈现交流。
  教学重难点
  电子版面设计,能够突出茶道精神素材选取和加工整理,来展现传统茶道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1、播放饮茶的视频短片2分钟,向学生介绍中国茶文化,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 茶道被誉为是道家的化身。
  2、课件出示种植小组的薄荷相关照片和撰写植物笔记。
  今天我们要结合我们种植小组的植物薄荷确定的主题是“袅袅清香,传统茶道——薄荷茶”制作一份电子板报,来唤起人们的热爱中国的茶文化,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结合我们种植小组的观察日记、照片、以及上节课整理网上相关茶文化资源进行创作。
  3、出示课题(板书课题袅袅清香,传统茶道——薄荷茶)
  设计意图:创设传统文化中茶文化的情景,结合种植小组的薄荷种植实践,进行电子板报创作,来进行茶文化的宣传和学习。
  二、新课讲授
  电子板报制作流程和展示茶文化小报实例
  1、任务一:做报头
  教师:请看示例的电子板报,请问同学们,组成电子板报的基本元素有哪些?
  学生:艺术字、图片、文本框……
  教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个问题不是十分的清楚。一张电子板报中必备的元素有:第一,报头,包括板报题目和板报的相关信息(主编和日期等);第二,标题,可以让读者迅速了解这段文档的内容;第三,图片,丰富板报的信息,增加可读性;第四,文字,这也是板报的主体部分。(大屏幕打出) 教师:这篇电子板报的报头、标题、图片、文字都是利用什么文字处理软件制作的?
  学生:WORD
  教师:同学们以前都学过WORD,那么我们首先来看这篇电子板报的报头,在报头部分用到了WORD中的哪些技术方法?
  学生:用了艺术字
  教师:对,报头部分我们一般用艺术字来做,醒目大方。加上相关信息,一般需要主编和日期。哪位同学能来前边制作一下?
  学生演示,教师指导
  教师:好,这位同学做的非常好,那么同学们请根据刚才的操作演示,制作自己的报头,给大家5分钟时间来制作。 教师巡视指导,看哪个学生做的好
  教师:好了,时间到,哪位同学可以把自己做的报头给大家展示一下 学生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示例的电子板报,结合已经学习的文档编辑知识,分析电子板报构成,分步进行电子板报设计。
  2、任务二:做正文
  教师:好,报头部分完成的非常好,那么接下来我们继续来做板报的正文部分。
  教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板报中必备的4元素,哪位同学说一下板报的正文部分应该包括哪些元素?
  学生:包括标题、文字、图片
  教师:好,老师在素材库里准备好了相关的素材,哪位同学能够给大家示范一下,如何将素材库里的素材放到文档中合适的位置。(提示学生,复制粘贴) 学生操作
  教师:做的非常好,那么我们在设计电子板报正文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课件展示)
  教师总结:首先就是要对版面进行合理布局,在进行版面布局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原则:版面和谐有序,不显空洞,色彩鲜艳明快,文字清晰。
  (出示错误案例)千万不要像这样随意摆放素材,让版面出现太多的空白部分。下面同学们就开始制作电子板报的正文部分,在制作时请大家注意以下几点(屏幕展示)
  制作要求:
  1、板报要素齐全。(报头、标题、图片、文字)
  2、版面布局合理,色彩鲜明。
  3、板报中的文字与图片内容与主题相符 学生制作
  教师:同学们已经完成了板报正文的设计,哪位同学来展示一下? 学生展示
  设计意图:进行正文部分编辑,进行过主体部分进行设计,可以将种植过程中采集的照片根据主体内容嵌套在电子文档中。
  3、任务三:做边框、修饰图案和背景
  教师:(展示将做好的板报),请大家看一下,我制作的板报和同学们制作的板报有什么区别?
  学生:我们的没有边框和背景图案。
  教师:哪位同学能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演示,教师补充一些操作要点。
  教师:下面我们将边框和背景图案添加到我们的电子板报中来。 学生制作
  设计意图:进行边框和背景编辑修饰,使得内容更加完整和充实,让整个电子版面更加具有层次感。
  4、作品展示,学生互评:
  教师:请每组派一名代表演示一下自己的作品
  展示提示:
  1、板报是否要素齐全,都在哪里。(报头、标题、图片、文字)
  2、版面布局是否合理,有沒有空白区域。
  3、板报中的文字与图片内容是什么,是否和主题相符。
  设计意图: 同学互评,取长补短,进一步了解中国茶道,更加热爱我国的茶文化,更好的传承我国传统文化。
  三、课堂小结
  时间总是那么快这节课就要结束了,那么在本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
  中国传统茶文化结合我们种植薄荷实践,用电子板报形式进行展示,进一步 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工具软件作加工信息,表达意图,感受到了我们国家传统文化的魅力了吗?
  教学评价
  能够围绕主题进行设计,电子板报能够达到:
  1、主题鲜明突出、内容健康;
  2、表现形式多样,富于创意;
  3、形式和内容和谐统一。
其他文献
一、教材內容分析  《生命 生命》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 19 课,是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教材以“热爱生命”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生命生命》、《触摸春天》,略读课文《永生的眼睛》《花的勇气》。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世间生物生命的顽强,本节课《生命 生命》阐明要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主题。  本节课讲的是《生命 生命》的第二课时,这篇文章内容精简,语言生动形象,具有教育意义。《生命 生命
期刊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之一,是数学问题得以解决的关键。课堂提问设计得好,应用得当,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发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积极作用。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的课堂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缺乏提问的艺术和技巧;或者提出的问题缺乏精准性等等,导致了课堂的“低效提问”现象时常出现。而课堂提问质量的提高,也往往能起到优化
期刊
教学理念: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在朗读上必须有质和量的保证。教学中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熟读成诵,从而落实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  教材分析:  通过这篇文言文的学习来启发孩子们对于传统文言文文化的理解,以及引导孩子们形成一个正确的情感价值观,这对于孩子们的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由此也可以促进孩子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教学目
期刊
摘要: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教育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各科任教师的纽带,起到杠杆作用。我们学校是一所合并的农村“留守儿童”学校,大部分学生都是留守儿童,都受着隔代教育,因此,我们开展班主任工作的任务非常艰巨。尽管艰巨,但我觉得是光荣的,充满乐趣的,正因为每个人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才使我们的生活充满酸甜苦辣,多姿多彩。在这十年多的教学、班主任工作中,我认为班主任的杠杆作用发挥好的话要
期刊
一、案例描述  梅梅(化名),女,九年级学生,身体健康,性格多样化,但在同学看来,并不是特别开朗,平时很随和,和同学关系还可以,但她的表面平静却掩饰不住内心的无助和脆弱,因在上小学时,班风不良,班主任疏于班级道德建设,梅梅常受到同班同学的欺凌,非打即骂,梅梅常常很害怕,对学校充满恐惧,而家庭环境不但没有良好的支持,反而雪上加霜,母亲精神失常,在生活上都无法给予足够的帮助,更别说心理上的安慰,而父亲
期刊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引导学生能抓住描写人物形象的词句,想象故事情节,能复述故事。(重点)  2.能与同学交流对文中人物的看法,明白文中蕴含的道理。(难点)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生对诗:黑云翻墨未遮山---,竹外桃花三两枝---,水光潋滟晴方好---,横看成岭侧成峰---,明月几时有---。(出示苏轼图片)苏轼不仅能诗善文,在书法和绘画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这
期刊
转化思想是指将未知的、陌生的、复杂的问题通过演绎归纳,转化为已知的、熟悉的、简单的问题,从而是问题顺利解决的数学思想。在小学的数学教材中,编者特别重视转化思想的渗透,突出转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转化思想是整个小学数学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一条无形的线索,贯穿始终,需要我们去挖掘和应用。笔者以“数与代数”为例,对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一、挖掘教材,整理转化思想的知识载体 
期刊
教材分析:  “倍的认识”是第七单元“表内乘法(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完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掌握了“倍”知识,为今后利用乘法口诀解决“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等数学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3.
期刊
教材分析:  《观潮》通过作者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课文先写了潮来前江面风平浪静、人们焦急盼望的情景,再写潮来时那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景象,最后写潮过后余波奔涌,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天下奇观、横卧、水天相接、横贯、浩浩荡荡、犹如、
期刊
从小就梦想做一名人民教师,终于也如愿的走上了这三尺讲台,耕耘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成了一名小学班主任!从教至今说短也有几年光景了,不敢说把青春全部都投入了进来,但起码最好的几年也在班主任这个行业摸索着前行,有时也不免迷茫和彷徨,但细读了《如何做一名出色的小学班主任》,心中不时地为之感动为之震撼。正如书中所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费。一个集体没有一个能干的人领导,这个集体的发展也会受到严重的阻碍。班主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