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u1989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起病隐匿、治疗困难、预后较差,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胰腺移植模型,探讨山莨菪碱对胰腺移植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胰腺移植模型.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只行开腹手术;对照组只做大鼠胰腺移植模型;实验组给受体大鼠静脉注射山莨菪碱5 mg/kg,其余同对照组.各组不同时段采血,检测血淀粉酶、血栓烷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的水平,取胰腺组织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 术后2h对照组
期刊
传统方式治疗胆道结石多采用胆总管切开方式,而忽略了胆囊管这一天然管道的存在.我们通过临床观察发现经胆囊管治疗胆道结石是完全可行的,也相信这将是胆道外科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期刊
肝癌结节破裂是原发性肝癌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3%~14.5%[1].关于肝癌破裂的手术治疗,目前报告较多[1~5].但对于肝癌破裂急诊修补术后再次行手术切除者,目前尚未见报告.现将我院2003年1~12月收治的5例原发性肝癌破裂修补术后再次行手术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期刊
营养支持是AP(acute pancreatitis,AP)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对AP病人是否早期应用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尚存在争议[1].该研究从肠道细菌易位和机体免疫力状况的角度,探讨AP时早期应用EN的可行性。
期刊
目的 探讨在上腹部手术或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发生医源性创伤性胰腺炎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对1992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上海市金山区中心医院收治18例医源性创伤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于上腹部胃十二指肠疾病手术后7例、胆道手术后5例、ERCP检查后6例.多发生于术后1~4 d.12例保守治疗(66.7%),6例再手术清创引流(33.3%).1例胆道探查术后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当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肝癌病人80%以上由持续的HBV感染,血清中HCV抗体阳性率为22.8%~59.0%,部分系HBC/HCV双重感染。
期刊
目的 探讨伴有终末期胆病的复杂性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方法 对32例伴有终末期胆病的复杂性肝内外胆管结石施行了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胆囊切开取石、胆囊造口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原位肝移植术.结果 所有病人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6.88%.术后疗效优7例,良14例,差11例.结论 此类病人肝脏功
在我国,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其中有相当部分的病人有脾功能亢进和食道静脉曲张.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检查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病人的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参数,探讨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与上述问题的关系及对手术方式选择的价值。
期刊
3TSR(three hrombospondin-1 type 1 repeats)是近年来被哈佛医学院Beth Isreal Deaconess医学中心病理实验室提纯的新的血管抑制剂,初步研究表明3TSR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