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出让领域渎职犯罪的情况分析及防范对策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mj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笔者参与查处一起县级国土局用地科工作人员朱某玩忽职守案,通过对该案的认真剖析,笔者意识到土地出让是国土资源管理领域渎职侵权犯罪高发环节。为深入做好土地出让领域渎职犯罪预防工作,笔者现围绕此案谈谈土地出让领域渎职犯罪特点、原因,探寻预防对策。
  一、朱某玩忽职守案的主要特点
  朱某2006年年底至2007年年初在审核某乡镇食品站原站长王某申请的土地使用权出让过程中不认真履行职责,对王某提供的伪造材料不加甄别,致使该镇政府租赁给王某使用的两宗面积为2500余平方米、价值人民币100多万元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被出让到王某的个人名下。该案的主要特点如下:
  1.发案在建设用地协议出让的初审环节。本案中国有土地的协议出让环节,因不涉及第三方,不公开拍卖出让,社会监督相对较弱,在具体的工作环节和工作程序的完善、严密及规范程度低于国有土地公开出让环节,从而发生渎职侵权犯罪行为。
  2.案发于责任人未能认真履行审批职能而被不法分子的拙劣手段所蒙蔽。朱某在收集初审相关材料时,没有按规定要求王某提供资料原件,且审核时只注意资料内容,不注意落款时间,最终在朱某伪造的镇政府出具的改制情况说明时间早于其本人已知的王某租赁该土地的时间、《协议书》时间涂改痕迹明显的情况下,提出同意的初审意见。
  3.案情属典型的“不揣腰包”的腐败。本案中朱某因同事徐某介绍认识了王某,在案件发生前后,始终未收王某或相关人员的任何钱物。
  4.案件危害非常严重。因为朱某的玩忽职守行为,使镇政府价值100多万元人民币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流失到王某个人名下,王某以此土地证及产权证到银行抵押贷款200万元人民币,至今未还。
  二、朱某玩忽职守案的形成原因
  1.法制观念淡薄。在立案之初,朱某认为在这个事件的过程中自己未接受对方任何吃请,仅仅因为工作中的小小失误就被立案太冤枉,对自己的玩忽职守犯罪行为并未有正确的认识。
  2.执法能力较差。朱某从2005年至案发,系国土部门用地科的临时借用人员,走在行政执法的第一线,单位没有进行上岗培训,也没有开展过系统的后续业务培训,朱某对土地出让、转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及规程虽然熟悉,但缺乏严格执行的意识,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较差。
  3.职责意识不强。本案中的王某(另案处理),在向朱某咨询改制企业国有土地转让所需手续时,已将其租赁国有土地的情况告知朱某,朱某在初审时,未至实地调查,也未与相关当事人联系,自己不认真履行职责,又不将相关重要情况向上级领导回报,最终导致王某骗取国有土地使用权得逞。
  4.形式审查不严。改制企业的国有土地协议出让的审批,在国土局经办人提出初审意见后,需由科长、分管局长、局长、法制局局长会签审批。但是在层层审批的情况下,王某伪造的相关材料最终还是被审核通关了。
  5.信息公开不够。按照2006年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协议出让国土土地使用权规范(试行)》要求,应将各地协议出让公示、成交结果公示在土地市场网公布,但很多国土部门因种种原因并未及时执行。本案中作为被害人的镇政府后来因为王某被公安机关立案后才知道其名下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已被出让到王某个人名下。
  三、土地出让领域预防渎职对策
  1.完善经常性教育预防机制。一是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经常性组织学习模范人物、优秀公务员等先进事迹,努力提高工作人员职业素养,形成爱岗敬业、认真细致、依法行政的从业风尚。二是要加强渎职犯罪警示教育。经常组织机关工作人员去廉政教育基地、观看警示教育片、听预防渎职侵权专题讲座,努力提高从事土地出让的工作人员防范渎职的自觉性,在具体操作土地出让各个程序时,严格按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工作。三是要加强业务培训。通过对口业务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履职能力,顺畅制度执行进程。
  2.完善权力运行制约机制。一是规范土地出让业务工作流程。为确保各环节规范运行,要将出让环节的详细要求提前向社会公布,使土地出让参与者能预先掌握出让程序和重点注意事项,努力实现土地公开透明出让,阳光规范操作。二是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在土地出让中,严格执行重大决策集体讨论、重要事项内部会审制,防止个人说了算,并加强对关键部位工作人员的检查监督,形成了以制度管人、以制度办事的工作机制。
  3.完善信息化工作运行机制。一是强化政务公开,实现阳光行政。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对土地出让环节中需要公开的内容进行细化,并充分利用互联网、内部局域网或公示栏等形式,主动将土地出让信息、土地出让程序、土地出让公告和出让结果等在互联网上向全社会公开,接受社会查询。二是推行网上办公,防止暗箱操作。进一步完善局办公自动化系统,将土地出让工作的各个程序在电脑上进行固化和反映,对办理的时限和承办人都在电脑中进行记录,杜绝违规操作的现象。
  4.完善多层次监督机制。一是完善内部监督。落实会签审批责任制,谁签字谁负责,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严格组织考核督查。二是完善社会监督。应通过行风评议,行风监督员明查暗访、参与政风行风热线、公开举报电话等形式,定期了解社会对土地出让的意见和建议,接受广大群众对工作人员的投诉,从中查找土地出让中的存在问题。三是完善纪检监督。在土地出让过程中,主动邀请纪检监察等部门监督,同时,定期会同市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对土地使用权出让情况进行专项治理和监督检查,查找薄弱环节,规范土地出让管理。
  5.完善惩治与预防结合机制。检察机关要把反渎职工作作为重大战略任务,加大办案力度,集中力量重点查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违反规定插手干预土地出让等七类渎职犯罪案件,严厉追究主管部门及有关人员的责任,惩一儆百,强化威慑力。同时应与国土局建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国土局应主动通报土地出让相关信息,使检察机关了解必要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国土局与检察机关可共同就渎职侵权案件原因进行分析,找出渎职犯罪特点和规律,制订预防措施和对策,遏制和减少渎职犯罪案件的发生。
  
  (作者通讯地址:江苏省姜堰市人民检察院,江苏姜堰225500)
其他文献
摘 要:检查机关自侦部门立案监督问题一直是法学理论界和实践部门近年来讨论的热点。如何切实加强立案监督,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自侦机关违法办案泛滥的情况,保护好当事人的合法权利,使我国司法机关的工作走上法治的轨道,是我们研究立案监督机制的最终目的。本文介绍了我国检察机关自侦部门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以期对推动立案监督工作能有所裨益。  关键词:立案监督;外部监督;内部监督  
期刊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必须倾听人民的意见、接受人民的监督,人民群众是政务行为的监督主体。加强外部监督,防止和纠正检察机关在查办职务犯罪工作中执法不公的问题,全面推行人民监督是检察机关规范、健康发展的保证,也是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所谓监督,中国《辞海》里的解释是“监察督促”,也就是说,监督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监察,二是督促,监察的目
期刊
一、基本案情  2011年6月12日凌晨,犯罪嫌疑人李某乘坐小轿车到某钢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分公司(以下简称钢铁公司)工地,用携带的工具断线剪及木工划刀将堆放在该工地一卷新的高压电缆分两次共割断20米后剥皮,造成直接损失人民币9148元,并导致以人民币231255元购买的整卷电缆线无法再用于原工程。李某将剥皮后的电缆铜芯线卷成三卷,先将卷好的两卷大的电缆线搬至轿车上运至钢铁公司围墙边上。李某开
期刊
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较严重等。  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解决
期刊
摘 要:关于犯罪实行行为的着手,我国刑法学界主要有形式客观说与实质客观说两种观点,但是这两种观点都存在一定缺陷,故有必要对犯罪实行行为的着手进行界定。犯罪实行行为的着手是行为人在犯罪意图的支配下开始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某种犯罪的构成要件的行为,该行为具有导致刑法所保护的法益受到侵害的现实危险性。  关键词:实行行为;着手;形式客观说;实质客观说  犯罪实行行为的着手是区分犯罪预备行为和犯罪实行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造修船行业中职务犯罪频发。这些案件的发生反映造修船行业在物资购销、基建工程管理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在分析造修船领域职务犯罪案件特点和成因的基础上,对进一步遏制和防范此类犯罪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造修船领域;职务犯罪;成因分析;防范对策  一、造修船领域职务犯罪案件的一般特点  (一)罪名较为单一。发生在造修船领域的职务犯罪基本为贿赂案件,
期刊
摘 要:侦查监督改革四项规定的颁布,为检察机关更好的开展侦查监督监督活动提供了法律保障,使侦查监督工作更加具备可操作性。但也应当看到,现有的配套机制已经跟不上改革的要求,制约着侦查监督改革的推进。本文通过对侦查监督四项改革和现有配套机制进行分析,探究了现有配套机制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完善配套机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侦查监督四项改革;配套机制;信息共享;内部协调;同步监督  根据中央关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商业秘密侵权现象突出,但关于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认定标准不明确,给司法实践带来诸多难题。本文从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立法初衷出发,提出认定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原则——诚信与公平,进而对实践中商业秘密价值性的认定、“其他不正当手段”的认定、侵犯商业秘密罪的主观方面以及“重大损失”的认定提出符合立法初衷、操作性强的标准。  关键词:商业秘密罪;诚实信用;公平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探寻了可持续发展原则的产生及其内涵,并从法理角度分析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国内法及国际法上的体现与联系。然后以立法规制角度入手,对“可持续发展法”的本质进行学理分析,并尝试界定可持续发展有关的立法范围,最终明确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的意义。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法理;立法规制  一、可持续发展原则之法理探析  1、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期刊
摘 要:实现预防效果是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生命线。由于受法律依据、认识上的误区、社会合力、开展职务形式主义现象较多,预防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等诸多因素影响,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效果难以实现。因此研究影响职务犯罪预防效果的原因,寻求相应的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职务犯罪预防;影响原因;对策  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检察机关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一项重要而又亟待发展完善的检察业务。实现预防效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