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焦虑影响因素及相关口腔专科因素的调查研究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口腔焦虑影响因素及相关口腔专科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我科咨询或治疗前的患者为调查对象,分别给予改良牙科焦虑量表(MDAS)来调查。然后收取,保存。处理数据。最后统计分析。结果:口腔焦虑的人数为544人,占总人数的54.4%;主要以焦虑型和高度焦虑型为主;各种口腔焦虑类型间的差异(P<0.05)。年龄P=0.352>0.05;就诊次数P=0.548>0.05;性别、文化程度、口腔专科间的差异(P<0.05)。文化程度越高,焦虑比率就越低。女性焦虑比率明显高于男性。正畸专科、修复专科焦虑比率明显高于口外专科、口内专科。结论:口腔焦虑的影响因素主要以性别、文化程度及口腔专科因素为主。值得临床参考。
  【关键词】口腔焦虑;影响因素;口腔专科;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354-02
  牙科焦虑症是指患者对牙科诊治过程所持有的忧虑、紧张或害怕的心理以及在行为上表现出来的敏感性增高、耐受性降低甚至躲避治疗的现象[1]。本实验旨在探讨口腔焦虑影响因素,希望有助于临床减少患者的焦虑。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科接受调查的有效问卷1000份。其中男性456例,女性有544例;年龄在21岁~60岁,平均年龄在(35.4±4.5)岁。 纳入标准:凡在我可接受调查的患者。 排除标准:(1)<18岁或>69岁者;(2)不配合及精神病患者;(3)书写不规范者。
  1.2 方法
  1.2.1 調查问卷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我科咨询或治疗前的患者为调查对象,分别给予MDAS评定量表,并指导及监督被调查者完成。然后收取,保存。
  1.2.2 MDAS评定标准 根据MDAS评定标准,将所研究的对象分为四级。无焦虑型:<13分;焦虑型:13~14分;高度焦虑型:15~18分;病态焦虑型:≥19分。
  1.2.3 数据处理 整理收集起来的资料,按性别分为男、女两个组;按年龄分为21~30、31~ 40、41~50、51~60四个组;按就诊次数分为1次、2次、≥3次分为三组;按文化程度分为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大学及以上四组;按口腔专科分为正畸专科、修复专科、口内专科、口外专科四组。将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对研究中的性别、年龄、就诊次数、文化程度以及口腔专科(口腔正畸专科、口腔修复专科、口内专科、口外专科)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以P<0.05 为有意义。
  2 结果
  2.1口腔焦虑各型的比较 经统计,口腔焦虑的人数为544人,占总人数的54.4%;主要以焦虑型和高度焦虑型为主。各种口腔焦虑类型间的差异(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见表1)
  MDAS分值与性别、年龄、就诊次数、文化程度及口腔专科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对象中,年龄P=0.352>0.05;就诊次数P=0.548>0.05;故本研究中年龄、就诊次数无统计学意义。而性别、文化程度、口腔专科间的差异(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口腔焦虑与性别的关系 口腔焦虑症患者男性与女性间的差异(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即女性焦虑比率明显高于男性。(见表3)
  2.4 口腔焦虑与文化程度的关系 “大学及以上”与“小学及以下、中学、高中”间的差异(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小学及以下、中学”与“高中”间的差异(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但“小学及以下”与“中学”间的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即文化程度越高,焦虑比率就越低。(见表4)
  3 讨论
  本实验研究显示:发生口腔焦虑的人数比率为54.4%;主要以性别、文化程度及口腔专科因素有关。与董岩,邵东升,王亮在《口腔焦虑影响因素及相关口腔专科因素的调查分析》中报告的数据相差无几[2]。可能原因如下。(1)一般情况下,女性趋于敏感性,对外来事物的认真也趋于感性,故而对于社会的压力及其对一般事件的承受能力可能也相对低。而男性天生具有攻击性,更善于处理外界的压力。这与国内外的研究结果相似[3]:女性的牙科畏惧程度显著高于男性。(2)由于牙科一般都是采用手术治疗,牙齿与神经关联很密切,患者对疼痛一般都比较敏感,故而不同口腔专科对患者的影响因素是较大的(如正畸专科、修复专科、口腔外科都是较疼痛的)。(3)不同的文化水平,主要可能是对病情的认知度不一样,故而不同文化水平的人表现出的焦虑是不一样的。(4)可能有些患者本来对手术器械都害怕,或者是痛阈很低,所以害怕而焦虑。等等。
  综上所述:口腔焦虑的影响因素主要以性别、文化程度及口腔专科因素为主。值得临床参考。
  参考文献:
  [1]秦德川,高爱兰.儿科学畏惧症的心理、行为特点及防治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4,8(7)
  [2]董岩,邵东升,王亮.口腔焦虑影响因素及相关口腔专科因素的调查分析[J].口腔医学研究, 2012,28(9)
  [3汤金玉,金辰怡,郑剑桥,李辰.诱发牙科焦虑症相关性因素的探讨[J].口腔颌血外科杂志, 2012,22(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讨养阴消风散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1年2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96例皮肤瘙痒症患者,采取从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患者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内服维生素C、E以及开瑞坦治疗,观察组采用养阴消风散治疗,治疗2个疗程(30天),停药三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81
期刊
【摘要】双黄连注射剂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与其它药物配伍后有着不同的变化,有的稳定性差,配伍后在性状上发生改变,影响到药物的正常使用性能;有的相互配伍后还是呈现较稳定状况。因此,针对配伍所带来的一系列改变以及不符合医学常规的配伍状况,我们应该着重研究。本文分析研究了近年来各文献报道双黄连注射剂和其它药物配伍后变化的情况和与西药配伍后的变化,得出双黄连注射剂的合理作用,使得临床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肝脏B超检查异常情况及相关性。 方法 对1255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2 a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肝脏B超检查,并对不同病程及服药时间、年龄段、性别、疾病类型的B超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肝脏B超检查阳性率28.1%,其中脂肪肝发生率(24.7%)占阳性率的88.1%;年老、病程及服药时间长的患者肝脏B超阳性率明显高于年轻、病程及服药时间较
期刊
【摘要】生理学的任务就是研究生物机体的功能,是医学基础课程中重要的一门学科,它的理论比较抽象,但实践性很强。两栖类动物的心脏是由两心房、一个或者两个心室组成的,起搏点是静脉窦,并且它的自律性比较高,在正常的情况下心脏的活动节律跟静脉窦的节律是相符的,其活动顺序是静脉窦、心房,最后是心室。在进行生理学蛙心起搏实验中,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够完成这项实验。本文分析了进行蛙心起搏实验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护患沟通管理流程在门诊输液中心的应用,提高门诊中心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改善护患关系。方法:对门诊输液中心120例输液患者实施护患沟通管理流程,经过六个月的护理方法后,与实施护患沟通管理之前(上年同期)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进行对比。护患沟通护理流程包括对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不断学习健康知识、及早发现护患关系中隐藏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时解决、建立护理服务
期刊
【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居民要求医疗技术改革与完善的内在要求,对医院医疗环境以及服务水平与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医院感染已成为衡量医院整体护理技术与实力的关键指标,是医院测评与考核的核心内容。手术室是医院实施急救、抢救急重症病人的主要科室,也是最易产生感染危机的场所之一,任何一种感染危险都可能危及病患的生命与康复,因此,加强对手术室感染管理工作是提高医院医疗质量的重点。本文通过对
期刊
【摘要】目的 探究血液净化中心护理人员的职业压力并对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4年5月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调查表,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造成血液净化中心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的因素主要是特殊的工作环境、繁重的工作负荷、职业风险性压力、知识更新压力,各项压力中位分值均在3分以上。结论 血液净化中心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相比其他科室较高,造成其工作压力过大的
期刊
【摘要】:着重分析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栓调节蛋白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相关关联特点和因素,从多角度进行细致的分析,为此类疾病并发症的控制寻找新的措施,总结相关经验。  【关键词】:慢性 肾功能不全 血栓调节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353-01  血栓调节蛋白(Tm)是内皮细胞表面一种具有抗凝活性的糖蛋白,广泛分布于动脉、静脉、毛细血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胶体金法和酶联免疫法(ELISA)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检测效果,并对其一致性进行比较。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60例,并取其检测样本进行胶体金法和ELISA法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比。结果 本研究中,采用胶体金(2个生产厂家)法检测,阳性标本的检测结果一致性分别为87.6%和88.5%,阴性和阳性结果与ELISA法总的一致性分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20%甘露醇在小儿手足口病长时间哭闹中药物作用的影响以及对血管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病例分为2组。A组97例,不应用20%甘露醇组;B组96例,应用20%甘露醇组,观察两组哭闹患儿在连续哭闹30-60分钟后应用20%甘露醇后安静入睡不再哭闹情况。结果:A组60例均仍在哭闹,8例出现仍较烦躁,;B组65例安静入睡10例不再烦躁。结论:2 0%甘露醇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哭闹患儿中应用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