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特色 准确定位 推进学校科学发展

来源 :湖北教育·领导科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73322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突出特色,准确定位,是高职高专院校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通过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分析自身的办学条件和优势,确定了办学特色和发展定位,为推进学校科学发展找到了明确的方向。
  
  一、分析办学条件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湖北省中医药学校和荆州卫生学校组建的全国第一所中医药普通专科学校。学校组建以来,办学成效显著。
  一是教学基本条件明显改善。学校新区于2006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建有符合国家标准的实验动物中心,拥有三所直属附属医院。学校在10余个省市140余家医药卫生单位建立了稳定的实训基地。湖北省乡村医生培训中心设在学校,承担全省乡村医生的培训组织工作,为全省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是专业建设架构不断完善。学校利用中西医并重的资源优势,不断调整专业结构,形成了中西医药护方向齐全,以医学类专业为主线,以相关医学类专业为延展,富有中医药特色的专业结构。现开设有13个普通专科专业,在校生近万人。在层次上形成了以普通专科为主,普通中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本科教育为补充的办学结构。
  三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逐步加强。按照中央16号文件精神,全方位地构建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在学生中涌现出了感动荆州十大人物、湖北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孟茂林,全国优秀青年志愿者黄贵军等一批先进典型。黄贵军是我校骨伤专业学生,志愿服务西部,扎根贵州山区,被称为“大山深处的健康使者”,作为七名代表之一参加了2009年优秀志愿者全国巡回演讲,两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四是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认可。2007年12月,湖北省教育厅组织的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专家组对学校进行了全面评估,认为“学校办学定位准确,办学思路清晰”,“部分专业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
  
  二、认识自身优势
  
  一是基础优势。全国现有中医药高专共7所,我校与同类院校相比,校园建设最优,生源范围最广(面向31个省区市招生),办学规模最大,专业方向最齐。学校由一中一西的两所医科学校合并,与其他或中或西的中医药高专和医学专科学校相比,具有独特的中西医并重的办学资源和专业特色。学校开设的专业涵盖了中医、中药、西医、护理、医学工程等多个学科方向,专业拓展和相互渗透的潜力大,符合基层卫生人才的需求,也与十七大提出的“以农村为重点、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相吻合。
  二是政策优势。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提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强调“要加强中医药职业教育,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
  三是特殊地位。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决定》(鄂发[2008]6号),其中明确要求:“不断改善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中医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形成办学特色,使之成为我省农村、城市社区和中药企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这是学校发展所处的特殊地位。
  
  三、确定发展目标
  
  根据学校的发展定位,我们确定了下一步的发展目标:面向全省,辐射全国,服务基层,形成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医药产业、附属医院“四位一体”的办学模式,建成全省农村、城市社区和中药企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1. 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一是校园内二期工程建设。实施校园二期工程建设,包括学术交流中心、大学生活动中心、室内体育馆等基建项目,进一步完善校园功能。建设校内中药植物园,用中药植物进一步绿化美化校园,营造校园中医药氛围。
  二是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根据省内中药资源的分布和中药市场的需求,建设1000亩以上的药材种植基地,为教学、科研和生产提供有力支持。
  三是中医药重点专业建设。进一步加强现有专业的内涵建设,重点在中药材种植加工、针灸推拿、中医康复保健、中医美容、中医护理等专业方向着力打造3~4个省级以上重点中医药类专业。
  四是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实验室内涵建设,把校内实训中心逐步建成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教育培训中心。在全省“培植名药名企,大力发展中药产业”的过程中,建设一批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的校外实训基地。
  五是信息化和图书馆建设。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以“数字校园”为目标的现代教育、教学和管理的网络系统,充实图书资料,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适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环境。
  2. 稳步提高办学质量
  一是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根据岗位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为专业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发挥学校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作用,实行“双证书”制度,丰富学生的职业技能,提升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
  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制定师资队伍建设长远规划,加大高起点教师的引进力度,加强中青年教师的培养,着力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大力开展专业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训,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附属医院临床医师的理论教学能力,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三是加强实践教学建设。不断调整改造专业课实验室布局,突出职业特点,营造临床实践氛围,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加强对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实验指导教师的培训与考核,进一步提高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的水平。加强院(企)校合作,强化学生校外实习管理和考核,保证学生的实习效果,提高毕业实习质量。
  四是加强教学管理建设。进一步加强教学制度建设,强化执行力度,规范教学管理,完善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体系。逐步进行管理体制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构建适合学校实际的新的教学管理机制,真正实现教学管理重心的下移和教学管理质量和效率的不断提升。
  五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注重教学研究,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大力加强师德师风的教育与考核,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师风促教风,以教风带学风,不断推进校风建设。
  3. 逐步形成办学特色
  一是以中医药普通专科教育为重点,积极推进专业基础课程“综合化”、实践训练“现场化”、毕业实践“职业化”的整体优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专业课实行教室、实验室、实训基地融为一体的教学方式,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逐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是以中医药特色专业建设为根本,充分发挥学校中西医并重的资源优势,加强中医药类专业和西医类专业之间传统课程的相互渗透,改革课程设置,加强课程建设,创办特色专业。
  三是以中医药产业基地建设为突破,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社会提供职业培训,服务地方经济,拓展学校发展空间,促进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形成产学结合的特色。
  四是以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为基础,加强附属医院建设,完善学校的办学结构,为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临床见习提供有力的支撑,为中医药特色人才培训提供保障。
  五是以中医药传统文化建设为核心,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工程,营造浓郁的、具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氛围,创造自然美和人文美相融合的具有中医药文化和荆楚地域特色的校园环境,努力提升学校文化品味和影响,不断培育学校文化特色。
  
  责任编辑:周振国
其他文献
美点赏析《黑棉裤》这篇散文最大的亮点在于,作者的写作是源自灵魂和精神深处的记忆。作者用几个记忆的片段,就给我们铺陈开他那些不能忘却的记忆,坦露真诚的人生和情感的体
少年时候,每到春来,见杨柳枝头一夜间染上了新绿,总是兴高采烈,觉得欢喜极了,轻快极了,好像那生命的颜色也染透了心头。今年的春,来得特别踌躇、迟疑,乍暖还寒,翻来覆去,仿佛总下不定决心。但是路边的杨柳,不知不觉间已绿了起来,绿得这样浅,这样轻,远望去迷迷蒙蒙,像是一片轻盈的、明亮的雾。我窗前的一株垂柳,也不知不觉在枝条上缀满新芽,泛出轻浅的绿,随着冷风,自如地拂动。这园中原有许多花木。这些年也和人一
文章对辛弃疾《品令》词中“见底道”的结构和意义进行讨论。首先,摆出吕叔湘先生的观点:“见底”是“的”字结构,“见底道”是主谓结构;指出这种理解跟整首词的意义可能不协调。
编者按:本刊2005年第1期刊发了杨小波老师的后,老师们反响很大,纷纷来信来稿探讨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中新篇目的教学问题.对此我们表示诚挚的感谢,希望广大教师继续关注这一问
【摘要】执政资源是党执政的基础,一个政党要取得并巩固执政地位,就必须不断开发和拓展自身的执政资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执政资源研究,既是科学探索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内在要求,又是客观总结国外政党执政经验教训的重要途径,也是新时期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选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执政资源 执政能力建设 研究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
【摘要】职业对人类的社会生产生活进行了重要的领域划分,把社会人进行了职业上的归类,使全社会形成了广泛交错而井然有序的“网”,职业道德正是从领域上对“网状”结构中不同职业的人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具有着群体性、主导性以及示范性,直接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道德心理和道德行为,有利于锻造广大民众利益一致的纽带,形成与和谐社会建设共同的价值追求,从规范道德和实现精神价值一致的角度看,职业道德在和谐社会建设中
一、现代大学视野下高校战略管理的基本内涵    大学战略管理的实质是指对大学的改革和发展的研究与管理,是对大学的教育活动实行的总体性管理,是大学制定  和实施战略的一系列管理决策与行动。  现代大学战略管理就是把高等教育置于国家现代化大局中去谋划,用战略眼光审视高校与环境的关系,充分发挥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的综合作用,具有全局性、长期性、竞争性、质变性和稳定性等特征。全局性是通过明确学校的定位、确立
我在巨人树身边过了两天。这儿没有旅客,没有带着照相机吵闹的人群,只有一种大教堂式的肃穆。也许是那厚厚的软树皮吸收了声音才造成这寂静的吧!巨人树耸立着,直到天顶,看不到地
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辅导,立足职业和民族两个基本点,探寻符合院校实际的校园文化发展之路.坚持以人为本,规范和优化高职校园制度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