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敏驹 以武显道 弘扬国粹

来源 :今日华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i9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
  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
  他自幼习武,深谙武之精髓
  半个多世纪的勤练不辍,攻守自如
  於竞技场上,鬥智鬥勇,问鼎冠军
  如今,他创办太极学院
  传扬国粹经典
  他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传承者
  更是传播者
  斗智斗勇 勇夺世界冠军
  1982年,香港吴派郑家太极传人何敏驹先生,远赴法国巴黎参加“全欧洲中国武术自由搏击比赛”,同全球五十多个国家的参赛选手同台竞技。擂台上,何敏驹先生依靠扎实的功夫和灵活的身手同对手斗智斗勇,最终一步步问鼎冠军,为中华传统武术在世界比赛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何敏驹先生出生在武学之家,父亲何国泰先生乃洪拳一代宗师林世荣的传人,自幼喜爱武术的他跟随父亲习练洪拳。八岁那年发生的一件事,让他与太极结了缘——当时他与对手在切磋时因力道控制不夠準确,将对方误伤。父亲随後让他学习太极,从中学会控制力道,做到收发自如。
  十岁那年,何敏驹先生拜香港吴派郑家太极拳宗师郑天熊为师,随後被郑家太极拳动作自然、拳式小巧灵活,拳架由開展而紧凑,紧凑中不显拘谨的拳术所吸引。至此,何敏驹先生拳不离手,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持之以恒,武艺日益精湛。
  到法国参加自由搏击比赛时,何敏驹先生二十四岁,当时他正在向一些外国学生传授太极功夫,彼时适逢法国巴黎举办“全欧洲中国武术自由搏击比赛”,学生们想看看何敏驹先生身手到底如何,便替他做主报了名。
  二十来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同时也想让大家看到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攻防精準。没有太多犹豫,何敏驹先生便欣然迎战。到达赛场後,他才发现由於比赛没有依据体重分级,身材削瘦的他在体型上已经完全处於劣势。“怎样扬长避短?如何取胜?”他迅速思考,火速定下对战策略,“应付外国强手,体形上相对吃亏,仅仅依靠武术上的攻防技击很难击败众多对手,要发挥太极以弱胜强以柔克刚之技巧,还必须同他们斗智斗勇。”当时他並没有想过要拿下总冠军,只希望自己能拿一个比较好的名次,不给自己和国家丢人就行。


  几场比赛过後,何敏驹先生总结出一些经验——在与体形高大的欧美等国家选手竞技时,故意示敌以弱,号令开始後,他则在第一时间抢攻,佔据上风优势。而郑家太极又讲究拳架紧凑,拳意绵绵不绝,一旦佔据上风,对手往往连出手的机会都难有。“而对於东南亚国家的选手,他们不跟对手正面对敌,而且他们韧劲很大,倒下後马上就会站起来,相对於其他选手,他们的打法更不要命,意志力更坚强。但是我们的太极拳卻讲究以守为攻,用意不用力,在比拼耐力和意志上更胜对手一筹。”
  精準的分析,配以自己精湛的武艺,何敏驹先生在赛事上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夺得总冠军,让中国传统武术再次扬名欧美国家。之後,他在巴黎设馆,传授太极实战功夫,亦在当地引起一场学武热。
  是传承者 更是传播者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与武术、艺术、中医等的完美结合,自诞生以来备受人们的喜爱。但由於工业化、全球化及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影响,太极拳的传承也面临着许多困境。对於太极拳的传人们来说,他们不仅是传承者,以保太极拳不至失传,更是传播者,要将太极的文化和精髓推广到世界。作为郑天熊宗师的入室弟子及传人,何敏驹先生不仅肩负着将师门发扬光大的责任,更肩负着将太极拳发扬光大的责任。
  早在上世纪70年代,何敏驹先生已开始频繁地做太极功夫示范表演。同时他也是当时香港政府首批由教育司署、康乐体育事务组(康乐及文化事物署)所举办的太极班教练。他提出建议,先开设一个班级,学习一套拳法,等学员学会後,再开设新的班级,学习太极剑和推手,以此将太极功夫更为系统地进行传播、传承。
  在传承发扬太极拳的同时,何敏驹先生也在积极总结着太极拳在传承中所面临的困难。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太极拳教学後,他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中老年人,而适合拳术传承的青少年卻很少见。他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练武同样要投入勤奋和刻苦,但是现在的社会发展很快,中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又特别大,很难两者兼顾。”在太极拳的传承与发扬的道路上,一个个棘手的问题摆在了这些传承者的面前。
  “不能让中国传统武术在我们的手中失传。”何敏驹先生发出了这句呐喊,並一心投入到太极拳的传承中,一次次地尝试,为传统武术寻找适合新时代的传承方式。尤其是2001年,他承师命出任香港太极总会副主席一职後,更感责任重大。
  为使太极拳免於流入简易体育运动范畴,多年来,何敏驹先生通过参与各大社团举办的相关活动,积极传扬太极之意、气、神的练功心法。源远流长的古太极拳在急促的社会步伐下面临着流失的危险,他便亲自演示,並製作及发行《古传太极拳、刀、剑、枪》光盘,助力太极拳术的流传。


  何敏驹先生心知一些公开的赛事更能激起人们对武术的认识和喜爱。为此,2005年,他筹组了“太极星武术体育会”,並於同年派队参加由香港特区政府举办的“先进运动会”,在太极比赛中夺得太极剑术比赛公开组季军、女子太极拳季军及男子太极剑冠军。更於2006年的“先进运动会”夺得男子太极拳比赛冠军及亚军,並囊括女子太极拳比赛冠军及亚军,亦在其他大型国际赛事中夺得武术金奖。
  为了更有系统地传承中国传统武术,何敏驹先生於2008年创办“何敏驹太极学院”,教授重点在於拳术的运用,把太极拳融入散打的运动,並开设儿童武术班,锐意栽培年轻一辈在武学上的发展,让我国国粹得以代代相传。
  岁月流金,似乎是一转眼间,何敏驹先生已经在太极拳的练习与传承中与之结缘半个多世纪,而如今的他依然保持每天习练两个小时太极拳的习惯。醉心於太极拳传承和传播的何敏驹先生希望自己不要退休,发挥餘热,继续为太极拳,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传承作贡献。
  他说:“我真的很希望太极拳可以流传下去,它是中国同世界连接的纽带之一,传承的不仅是我们的武术,也是我们中国人几千年优秀文化的结晶。”

其他文献
人生的转角处  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  踏上了此前从未想过的领域  跳出条条框框,坚定自己信念  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既定的目标  笃力前行  帮助了他人,成就了自己  前进的道路上  收获的是职业的荣誉  客户的信任  一路坚持信念坚定前行  从家庭主妇到行业精英的蜕变  “选择,跟努力一样重要,人生精彩的旅程是从选择开始的。”  人的一生之中最难的莫过於“选择”,且在人生中经常面临着很多关键性的选择
期刊
风雨润桃李  她一辈子耕耘教育事业  数十年来  带领合唱团唱响香江  心有志而人不老  爱国之心以歌传  言传身教筑爱心  爭做对社会有用之人  精神矍铄声动人  82岁的陈丽妍女士曾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现在的她是香港高龄教工会合唱团的团长。前半生她教书育人,後半生她以歌传情。  那是1995年,刚退休的她与一班退休的教职工聚在一起,只想“唱快乐的歌”,便成立了一个唱歌班。为了更好地演出,他们邀请
期刊
【本刊综合报道】6月2日,中区狮子  会“第二十七届慈善筹款晚宴暨2019—2020年度职员就职典礼”圆满结束,此次典礼以“风华绝代”为主题。国际狮子总会中国港澳三○三区总监郭美华狮姐、前国际理事文锦欢狮姐、国际狮子总会中国港澳三○三区上届总监陈立德狮兄、中区狮子会会长陈玉芬狮姐、前总监冼姵璇前会长、前总监冯妙云前会长、创会总监周振基教授、国际狮子总会中国港澳三○三区第一分区主席杨啓健狮兄、国际狮
期刊
广东省消委会消息,粤港澳大湾区消费投诉转办平台正式开通,今後港澳消费者可通过平台直接向广东省消委会或珠三角9市消委会投诉,广东省内消费者关於港澳的消费投诉也实现“一网转办”。  当日举办的“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消费?维权论坛”上,广东省消委会分别与香港消委会、澳门消委会签署了《粤港消委会消费维权合作协议》和《粵澳消委会消费维权合作协议》,並正式开通粤港澳大湾区消费投诉转办平台。今後广东省内及港澳
期刊
【張若瑟教授简介】香港知名艺术家,理性、抽象思维与形象刻画艺术家,香港美术家协会理事,国际华人艺术家总会香港区主席/董事,担任多个机构刊物及文献顾问。1984年创办真善美美术学院並任校长至今,1997年在美国A.C.U.取得博士学位,1992至1997年任教於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艺术及设计系。
期刊
江西南丰傩舞始於汉代,距今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傩舞,俗称“跳傩”,因其动作简朴、刚劲,保持较多的原始风格,被誉为“中国古代舞蹈活化石”,又因其表演形式只有肢体动作,又被称为“哑傩”,伴奏也是最原始的鼓和锣。1996年,南丰县被文化部授予“傩舞之乡”。2006年5月,南丰傩舞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中外专家、学者、遊客更是纷至沓来观赏南丰傩舞,南丰傩班还多次远赴日本、韩国、法国等国
期刊
【本刊讯】6月10日中午,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位於北角英皇道301—319号丽宫大厦商场26号地铺的铠成贸易公司旗下壹心传统文化旗袍馆隆重开幕。  香港福建妇女协会创会主席陈聪聪,主席蔡黄玲玲暨全体仝人,福建省政协委员涂雅雅,香港福建同乡会会长张上顶暨全体理监事仝人,香港东区各界协会会长朱浴龙暨全体会董,香港兰芳妇女会主席庄淑卿,香港新星青年协会港岛分会主席林龙围及同仁,石狮市旅港同乡会会长蔡佳定
期刊
【陈玉安先生简历】英国Saladmaster香港代理,SmartCook Limited董事,Your Kitchen Limited董事,Amen Kitchen Limited董事。2012年开始成为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松鼠服务”之会员,2019年获颁格林威尔国际傑出成就奖——营销策略大奖,半岛东扶轮社会员。  因为女儿患有金属敏感症  他们四处寻找锅具为其改善生活  在照料女儿的同时  他
期刊
因心有坚持  她前进脚步不停歇  人间有情  点燃莹莹烛火  因心中有爱  她感恩奉献不言苦  她将获得的温暖接力  心向阳光传递爱  天道酬勤 勇往直前  “人生旅途,我是自己的靠山”  十四岁,正是无忧无虑、不知愁苦的年纪,但在对未来、人生规划还没有概念时,阮佩婵小姐已凭着自己的努力赚足学费,将勤奋、独立写进了自己的生活中。  她出身於香港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抚养两个孩子略有艰辛。自小她将父母
期刊
平峰林,位於云南省东部,地处滇、桂、黔三省(区)结合部,有“滇东门户”“滇黔锁钥”之称。历史悠久,山奇水秀。境内深沟峡谷纵横,盆岭相间,碳酸盐岩广佈,是非常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奇观。  罗平岩溶地貌突出,盆岭相间,峰峦叠嶂。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写下“罗平著名迤东”的讚叹。而在冬春季节,“世界最大的天成自然花园”之称的坝子里30万亩油菜花盛开,汇集成一片片金色的海洋。该峰林被《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