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中几个有趣的问题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哦,原来如此。
  
  为什么我们说“老虎”、“老鼠”,而不说“老狮”、“老兔”?
  如果非要说“老狮”、“老兔”的话,说话人恐怕指的是很长寿的狮子和兔子,这种“老”的用法跟“老虎”、“老鼠”中的用法是不一样的。古时,人们对虎和鼠这两种动物是相当畏惧的。虎性威猛无比,古人多用虎象征威武勇猛。如“虎将”,喻指英勇善战的将军;“虎踞”,形容威猛豪迈。但虎也经常伤人,而世上毕竟没几个武松。至于鼠,则什么东西都咬,还会传播鼠疫。“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句俗语就表明人们对老鼠的憎恶。古人对自己畏惧的东西普遍采取了“敬而远之”的态度。于是,古人在这些事物之前冠以“老”字,以表示敬畏和不敢得罪的意思。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指的是哪条河?
  
  这里的河指的就是黄河。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注入渤海。大约在四千多年前,黄河流域内形成了一些血缘氏族部落,融合形成了“华夏族”。“华”的本义是花,是美丽的象征;“夏”的意思是大,是禹的族号。汉代以后,渐称汉族。后人把黄帝奉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并把黄河称为“母亲河”、“四渎之宗”。
  黄河沿途的地理环境复杂,河水从上游挟带大量泥沙进入平原地区后,泥沙沉淀,形成了“地上河”,致使黄河经常改道。历史上,黄河曾多次改道。因此,有的村庄原来在黄河东面,若干年后,可能会因黄河改道,而变为在黄河西面。后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被人们用来比喻人事的盛衰兴替,变化无常,难以预料。
  
  为什么常常称创始人为“鼻祖”?这跟鼻子有关系吗?
  
  要解释“鼻祖”的来历,首先还得从“鼻”字说起。“鼻”的本字是“自”。在上古时代,“自”就是鼻子的意思。在甲骨文和金文中,“自”的写法都很像人的鼻子的模样,那时候,“自”的读音和“鼻”的读音是一样的,所以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自,读若鼻。”
  应该说,“自”的本义就是鼻子,人们在说到自己的时候常常指着自己的鼻子,因此“自”又有了“自己”的意思,成了第一人称代词。“自”的这个意思后来被广泛运用,结果反而不方便指它的本义——鼻子了。因此人们另外造了一个形声字:在“自”之下加了一个声符“畀”,形成了一个新字“鼻”,从此,“自”和“鼻”就有了分工,各指各的意思。因为“自”的引申义有“从”的意思,再引申为“开始”的意思,所以“鼻”也继承了创始、开始的意思。《汉制考·说文》里有“今以始生子为鼻子”的说法,意思是把第一个出生的儿子称为“鼻子”,用的就是“初始”的意思。因此,最早的祖先、创始人就被称为“鼻祖”。
  
  手的第二个指头为什么叫“食指”?
  
  大家都知道手的第二个指头叫“食指”,这和拇指、小指、中指的命名似乎有些区别,与食指的大小、位置无关,却从字面上看来与食物有关,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食指最早还真的和吃有关,但可不是吃手指的意思。古人习惯用这个指头试探汤水、食物的冷热、味道,然后放到嘴里吮一下,古人这样做并不奇怪,因为上古时代的人们可是用手直接抓起东西来吃的,因此,古人专门将这个手指称作食指。之所以选择食指来做这个工作,也许是因为相对于其他手指来说,食指较为灵活,尝起食物来非常方便的缘故吧。
  说起食指,还有段有趣的故事。春秋时期,郑国贵戚子公的食指每次若有跳动,第二天必尝异味。他出使晋国,食指大动,便吃到了石花鱼;出使楚国,食指大动,就吃到了天鹅肉;后来吃到合欢橘之前,也是食指大动,屡试不爽。依此看来,食指与食物之间还真是有着深厚的渊源。
  
  (丁强摘自《新民晚报》)
其他文献
美丽的水,泛着白光而又显得蔚蓝的水,唱着往昔的歌,源源不断从棕色的山间潺潺流淌出来。灌木丛中到处是成群的山雀。远处的军号声已传不到这里。那充满魔力的白昼和黑夜、清晨和傍晚、晌午和黄昏在这儿又重新组合成伟大庄严的时间,善于忍耐的世界的心在继续搏动。我们只需把耳朵贴近地面匍匐在草上,或探身桥外俯视河水,要不就抬头仰望晴空,我们就会听到那颗伟大、安详的心,这是我们母亲的心呵,我们都是她的儿女。今天,我又
期刊
春天的时候,我收留了乖。乖是一条小杂种狗。  曾经我以为自己不会再养任何动物。  但是,见到乖,是那么偶然的事情。我去咖啡店,刚下车,走过地下通道的时候,看见它。那么小。一双黑亮的眼睛。大概才两个月。在生病。  我抱它回家。它一直呕吐,便血,性格也孤僻,喜欢躲在角落里。带它去看病。在宠物医院里,医生给它吊盐水,腿上的血管太细,扎了10多针。它不吼不叫,非常忍耐。又或者说,它尚未能够懂得感知痛苦。抱
期刊
在人生的旅途中,有时旅伴比目的更为重要。    我内心特别想搭理女生,可我又痛苦地知道:班里没一个女生愿意搭理我。  现在有一个女生正向我走来,但是很快我就明白她为什么奔我而来了:她来得晚了点,教室的座位已经坐得八九不离十,我旁边的桌椅刚好空着。  “这儿有人吗?”她轻轻问了声。  “好像没有吧,我也不知道……”不知为什么,我声音有点抖,心也跳得扑通扑通的。  第一节课因为有她在旁边,我的手脚一直
期刊
孙道荣,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教育部十一五课题组文学专家。曾在《散文》、《意林》、《读者》等近百家报刊发表散文随笔千余篇。作品入选几十个选本。出版有随笔集《在麦尖上跳舞》、《细节》等多部。  1 中学时代的你是作文高手吗?你的写作之路是从何开始的,做过哪些准备呢?  从中学时代,我就有了当作家的梦想,那时候就开始写稿。一篇篇投出去,一篇篇又退了回来,而且,每一封退稿,都附着退稿条,告诉你为什么没被采
期刊
光影倒流的童话  青蛙在放飞,瓢虫在钓鱼  麻花辫子里的留白  很有夏天的感觉
期刊
1.楼主:请问虎皮青椒里的原料“虎皮”在哪能买到?  回复:为了吃东坡肉,我也不得不打开时空隧道……  2.楼主发照片:新人,你们看我帅么?  回复:楼主好人,我终于有活下去的理由了。  3.楼主:我被蜘蛛咬了,会不会变成蜘蛛侠啊?  回复1:我被一个皮肤很黑的人咬了一口,会不会变成黑侠啊?  回复2:我被雷劈过,现在是闪电侠。  4.楼主:今天买了个牛肉方便面,里面真的有牛肉啊!怎么办?  回复
期刊
让幽默高调起来。    演讲中的第一段话十分重要,你需要在第一段话就运用幽默牢牢抓住你的听众,而不要等第二段、第三段……高尔基说:“开头第一句是最困难的。它好像在音乐里给了全篇作品以音调,演讲者往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找到它。”我们来看看高尔基是怎么做的。  1935年3月7日,高尔基应邀在苏联作协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当代表们听到高尔基的名字时,长时间热烈地鼓掌与欢呼,高尔基舍弃原来的开场白
期刊
这个世界会变得非常可乐。    聪明人和蠢人,共同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假如世上人人都绝顶聪明,这个世界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如果人人都绝顶聪明,厕所便无人扫。  人人都绝顶聪明,那都有可能读了学士读硕士,读了硕士读博士,没有博士头衔的,除非是阿狗阿猫。让一个或者一群博士去从事扫厕所这一伟大的工作,不能不说是一件大煞风景的事儿!博士们如果不果断拒绝的话,那就显得对知识太不尊敬了!践踏什么也不能践踏
期刊
痴人说的不一定是梦。    螃蟹,到底会爬树吗?  不讳言,我从来、从来也没有看过螃蟹爬上树。把《螃蟹爬上树》定为书名,我要明确传达的意念是:大家都没有看过的现象,并不意味着可能性全然不存在。烹饪的世界,就和创作的世界一样,是一个“化一切不可能为可能”的世界,是一个“化腐朽为神奇”的世界。我一直相信,心是有着无穷力量的,只要用心,即使是一块锈渍斑斑的铁,我们也能让它绽放出如虹般的璀璨亮光!将文学与
期刊
刘世佳 编译    历史上有许多关于专家们认为某些想法、计划和工程根本没法实现的传说。但到最后事实却证明了它能够发生。  意大利雕刻家阿格斯迪诺·安乐尼尔在一块大理石上勤勉地劳作着,但却未能雕刻出他满意的作品。他悲伤地说道:“我对这块大理石无能为力了。”其他雕刻家也试着雕刻着这块复杂的大理石,但都没有结果。米开朗基罗从这块大理石发现了它的潜在价值。他的“我能实现它的价值”这种态度导致了世界著名雕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