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生献给我钟爱的教育电视事业

来源 :教育传媒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if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5年,吉林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毕业的我怀着对故乡无限的眷恋,放弃了到北京就业的机会回到了我挚爱的故乡——吉林省辽源市。同年12月10日,我被分配到辽源教育电视台工作。上班后我才了解到当时辽源教育电视台刚刚从辽源市教育学院分离出来,人员都是从辽源教育学院电教部及辽源市相关学校抽调上来的,加上我在编人员共计13人。当时年纪小,干劲足,白天学习设备编辑和摄像工作,晚上还要兼职值机员。当时辽源教育电视台通过DS-10频道每天播出2小时教育电视节目。
  我们在埋头专心做一件事的同时,时间总是悄然而逝。进入20世纪以后由于有线电视的兴起,靠50W发射机开路播出的教育电视台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当时教育电视台生存的唯一路径是进入有线电视网双频播出。当时已经是专题部主任的我被时任台长宋志立同志委派专门负责联络我台进网事宜。经过多次沟通,反复磋商,在辽源市政府和教育局的协调下, 2002年年底辽源教育电视台完成了入网工作,定位16频道。目前,辽源教育电视台已经全天18小时不间断播出,辽源市市区10万户家庭能够收看到清晰稳定的教育电视节目。
  回忆已凝聚成一片片深深的烙印。转眼间我已經在辽源教育电视台工作了20多个年头。回首以往的经历,多少风雨,多少汗水。完成入网工作后,我被任命为广告部主任。当时台领导数次召开会议,号召大家自荐担任新的广告部主任来扭亏为盈,但应者寥寥无几。说实话,当时我也顾虑重重。即有勇于尝试的冲动,又有无法掌控的顾虑。但在台领导的支持与鼓励下,定下决心,临危受命。初到广告部,工作性质和以前完全不同,为了尽快出成绩。我到处求人给我介绍客户,洽谈合作。当时广告部还需要聘用员工开拓市场、处理欠账、上交费用。可谓困难重重。但我始终坚信这样一句话:让人成长的不是时间,而是经历。在经历了各种困难后,广告部终于有了业绩并越来越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引以为戒更加努力工作,接下来的几年里,每年都获得了台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2009年,辽源市教育局将辽源教育电视台、辽源市电教馆、辽源市教育局装备处、辽源市教育信息中心四家单位合并,成立了辽源市教育信息中心。我被任命为辽源市教育信息中心副主任,分管辽源教育电视台工作。由于历史原因,吉林省九个地市的教育电视台纷纷撤并。保留至今的只有吉林教育电视台和辽源教育电视台。辽源教育电视台能保留下来,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与真心关爱。在教育信息中心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同年,国家广电总局终于正式向辽源教育电视台颁发了电视台许可证。这标志着辽源教育电视台和其他兄弟台一样真正成为了一家国家正式批准的专业电视台。
  2009年,辽源教育电视台被中国教育电视协会评为教育宣传先进集体。2010年至今连年被吉林省教育厅评为教育宣传先进集体。
  2018年,在辽源市教育局新学期领导干部工作会议上,局党委书记、局长郝欲达在讲话中要求教育宣传工作要更多借力新媒体。同年,市教育局成立了微信宣传工作办公室,用辽源教育电视台执照注册的微信公众号平台建立。由辽源教育电视台新闻部主任担任微信宣传工作办公室主任,《辽源教育同行》从此以两周一期的频率发布新媒体信息。
  回首从业25年走过的路,我尝到了一个教育电视人所历经的酸甜苦辣,深切感受到了工作的压力与艰苦,但也收获了感动与感悟。历年来,辽源教育电视台开办了不同专栏报道教育战线上的典型先进事迹和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所取得的发展变化。《辽源最美教师》评选活动受到全市瞩目,在颁奖典礼上市委书记率领班子成员莅临现场观看由我台制作的十位教师的先进事迹,许多教师潸然泪下。我台对颁奖典礼进行了现场直播,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如今《辽源教育新闻》已成为我台一档品牌栏目,全年播出各类教育新闻400余条,成为政府与百姓沟通的桥梁。《校园访谈》《书源话新闻》《安全入校园》《法制入校园》《主题党日活动》《校园艺术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学校发展变化》等多档栏目,既发挥了辽源市教育系统媒体宣传舆论导向作用,又充分展示了辽源教育电视台在新闻系列报道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克服困难,继续发扬教育电视人能吃苦,敢担当的精神,继续将教育宣传做细做实。加大通联队伍建设,练内功提素质,为辽源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本文以山东传媒职业学院为例,探索以“工作室群”为载体实施“校媒融合、项目导向、分层培养”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定位、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考核方式、评价标准等方面深入推进“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改革,以便为传媒类高职人才培养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工作室;媒体融合;校企合作;项目导向;育人模式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
期刊
【内容摘要】家庭教育中关系的重建、家风的传承以及家教的践行是“有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电视教育节目《家长朋友圈》的具体生产方式、内容定位、表达手法、传播策略等方面的创新基因与创意路径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探寻电视节目实现教育功能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视节目;家庭教育;创新传播  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北京师范大学策划、录制的季播类家教节目《家长朋友圈》,一经播出便在融媒体平台广获关注与讨论,彰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探讨了新冠肺炎给教育电视媒体带来的三种挑战,提出了相关应对策略。  【关键词】新冠肺炎;挑战;回归与超越  一、引言  一场发端于武汉,进而蔓延到全国的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为“新冠肺炎”)的传染病肆虐一时,这场突如其来的传染病给全中国人民都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当然也给各级教育电视媒体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像其他电视媒体一样,教育电视媒体近年来也面临着各种挑战,有些机构甚至到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对电视剧《澳门人家》进行了多视域解读,认为该剧以小见大、以点喻面,折射了澳门和祖国母亲百年来所经受的风风雨雨和温暖“回归”,起到了让观众对时代、历史和文化有所思索的作用。  【关键词】《澳门人家》;文化担当  盘点2019年的热播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陈情令》占据年轻人的上半年热点话题,《庆余年》又在年底掀起追剧狂潮。在古装剧、穿越剧热火朝天的2019年,《澳门人家》
期刊
【内容摘要】郭宝昌编剧、执导的电视剧《大宅门》讲述医药世家“百草厅”自晚清历经百年的世道变迁,恪守传统医道、商道与处世之道,以生活细节复现“纯京味”的事理人情,以家族叙事呈现优秀传统中的宅门文化和独特的民间精神。白萌堂、白文氏、白景琦三代执事均曾傍依官家卖药行医,却都具有民间操守的价值取向。本文回首20年前制播的《大宅门》,回味精湛的剧本创作、精彩的表演与精准的文化复现,以期为当下中国电视的内涵式
期刊
每一个故事都因为有人而变得精彩。山东大学广播电视台(以下简称山大电视台)就有一群人、许多事和许多美好的回忆。  结缘山大电视  2004年,山大电视台纳新,我以学生的身份第一次走进这个集体。那时候来的大多是全校不同专业、对电视事业心怀热爱又志同道合的人,我们学习实践的机会特别多,大家相处的也特别融洽,我们也经常听老师们很自豪地说起山大电视台的历史。  1994年,当时的广播电影电视部批准成立山东大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贵州省五所本科高校新闻学专业课程设置方案的文本分析,发现西部民族地区高校新闻学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理论导向型”“实践导向型”和“平衡型”三种类型,并且表现出“时间滞后性”和“空间悬浮性”的困境,提出应从时间嵌入和地域嵌入两个层面来优化课程设置。  【关键词】西部;民族地区;本科高校;新闻学;课程设置  “新闻学是围绕职业新闻机构的生产实践而搭建的知识体系”①,在今天,除了传统主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以武汉教育电视台《科学讲堂》栏目为例,剖析了其制作与经营创收的相关作法,得出了关于公益节目制作与经营收益相结合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公益节目;经营收益  坚持教育性、公益性、服务性是教育电视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①在坚持这三个属性的同时,教育电视台怎样实现公益节目制作与经营收益相结合?武汉教育电视台《科学讲堂》栏目就此进行了有益探索。  2014年以来,为突出频道的教育特色,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梳理了纪录片导演张以庆及其作品进入纪錄片研究学术领域的历史过程和现状,分析了张以庆及其作品研究的本体理论、个体美学、历史视野等几个面向,并指出张以庆及其作品研究所存在的理论资源匮乏等相关问题。  【关键词】张以庆;纪录片;《幼儿园》;《英和白》  从当代中国纪录片发展史的角度看,张以庆及其作品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存在, 如果梳理既有的研究成果,辅之以在中国纪录片背景下考察的理论视野,会
期刊
【内容摘要】在第十三届中国长春电影节上,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正式成立。无论是从文化传播还是受众需求的层面上看,艺术电影联盟的成立都标志着中国电影的市场化改革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这对于未来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关键词】艺术电影;电影产业;电影市场  一、引言  在第十三届中国长春电影节上,由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出面支持,中国电影资料馆等多家单位共同牵头发起的全国艺术电影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