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计数字表明,在过去的二午甲,台式电脑的全球销量虽然还稳中有升,但是增长率已经呈下降的趋势;与性能越来越强、价格越来越低的笔记本电腩相比,明显呈一种此消彼长的态势。而对这种咄咄逼人的势头,台式电腩势必要从自身的个性化设计上寻求突破,于是液品一体机这类产品就应运而生了。随着核心技术的进步和制造工艺水下的提高,液品一体机早已经从最初的“上网机”提升为主流性能的娱乐平台,如今甚至将触角伸入到游戏PC的领域。
起源和现状
我们这里所说的游戏PC,特指由PC厂商推出的品牌电脑;当然,那些具有一定硬件水平的游戏发烧友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观和投资预算亲自来打造一台更加个性化的游戏PC,那将涉及到各种核心配件的选择,在这里我们就不做赘述了。早在2002年左右,国内的一些PC厂商就开始炒作游戏PC的概念,当时市场上也能看到不少品牌的游戏电脑,而一直坚持到现在的也只有联想这一个品牌。实际上,那时候无论是PC厂商还是用户对于游戏电脑的理解都不够深刻,以为用一些高档次的核心配件就能堆砌出一台游戏电脑。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些PC只是采用一颗相对高端的处理器、配备个更大尺寸的显示器,通过这样简单的包装,就开始大肆宣传自己的某某机型是专为游戏玩家而设计的;而对于游戏应用更为倚重的显示卡及多媒体、外设等环节,则一直在敷衍了事。也正因为如此,尽管PC厂商们花了大力度宣传所谓的游戏电脑,但是游戏玩家的认可和接受程度还是很低,因为无论对于职业游戏玩家还是非职业的游戏玩家,他们对于游戏电脑的需求,不仅仅是配置高的电脑就可以满足,游戏电脑的外部设备、音频、视频以及各种扩展功能,这些也都是被玩家所看重的。
在逐渐深入了解游戏玩家的真实需求的过程中,PC厂商也在重新定义自己的游戏电脑,将高端电脑和游戏电脑作为两种不同领域的产品来对待,从而让游戏电脑更加名至实归地满足游戏玩家的需求。特别是惠普、戴尔等国际品牌介入过国内的PC市场之后,进一步提高了国内玩家对于游戏PC概念的接受度,毕竟他们各自收购的Voodoo PC和Alienware都是久负盛名的专业游戏PC制造商,在游戏玩家心目中拥有很高的地位。再加上一些本土品牌的竞争和促进,国内的游戏电脑市场逐渐走向了成熟。
游戏PC这一市场毕竟是面向一个小众人群,而产品的研发制造过程却需要更大的投入,基本上可以看作是赔本赚吆喝的行为,曾经在国内PC市场上热炒游戏电脑概念的许多厂商如今已经偃旗息鼓。当然,这个市场上同样也不乏一些资本雄厚的后来者,除了我们比较熟悉的戴尔、惠普、联想这三大传统品牌之外,还有宏基、华硕、海尔的新兴的势力。戴尔公司收购了Alienware之后曾经在国内市场上推出了自有品牌“XPS”系列,如今又干脆把游戏PC产品重新归到Alienware子品牌下;惠普公司同样也是在收购了著名的Voodoo PC之后推出了基于Voodoo血统的“黑幻”系列,直到去年又将这条产品线合并到HP Pavilion Elite(简称H PE)系列中;联想公司则完全是凭借着多年的坚持不懈,将锋行这一子品牌逐渐打响,直到其台式机产品完全切换到液晶一体机的形态之前,锋行King系列始终其高配置的游戏机型。一个知名的PC品牌固然可以给其产品销售带来很大的帮助,反过来,一条成熟的产品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子品牌)同样也能给PC厂商带来更好的声誉。比如Alienware、比如IdeaCentre等等,也让戴尔、联想等厂商在游戏爱好者心目中的地位更加高大。
个性化设计
不可否认,对于普通应用的家用电脑来说,从小型塔式机箱进化到液晶一体机绝对是制造工艺上的一大进步;但是对于游戏PC来说,这个结论恐怕就无法成立了。既然是号称游戏电脑,硬件配置上自然不能含糊,毕竟它们是专为游戏应用而设计的,确保能够流畅运行大型3D游戏是最起码的标准。而液晶一体机这类产品受其机身厚度的限制,必然无法使用标准桌面级的3D显示卡,只能是采用MXM(Mobile PCI ExpressModule)接口规格的移动型显卡。这本来就是面向笔记本电脑而开发的一种接口规范,并不以追求极致性能为目标,显然不能与顶级的桌面级显示卡相媲美;而且相对于传统的塔式机箱来说,液晶一体机对于机身内的散热能力明显有更高的要求,也无法满足顶级核心配置的散热需求。因此,对于游戏应用来说,液晶一体机明显是存在先天不足的。
另外,游戏电脑不仅应该在核心硬件上追求最前沿的配置,同样在键盘、鼠标、耳机等外设配置上也追求更高的品质,比如和专业的外设厂商合作,把备受游戏玩家推崇的高品质键盘、鼠标移植到自己的游戏电脑中来。以往我们评测过的一些游戏PC,就有搭配罗技或Razer专业游戏鼠标、键盘的配置,毕竟这是日常人机交互过程中接触最频繁的设备,相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游戏爱好者对键盘、鼠标则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这些外设配置上增加一些投入,只会让自己的游戏电脑在与同类产品相比时显得更加专业,更吸引游戏玩家的眼球,同时也会令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有更强的竞争力,可以看作是一种良性投资。遗憾的是,本次专题涉及到的几款P C产品,在这方面都显得乏善可陈。
当然,仅仅在外设配置上体现出的这点专业性,还不足以打动用户的心,个性化的外观设计也应该是游戏PC产品的一大卖点。从这个角度来说,塔式机箱演变为液晶一体机也难以称得上是一种进步,毕竟塔式机箱在模具设计上还可以有比较大的发挥空间,而液晶一体机在外观上很难有太大的差异化设计。对于标新立异的游戏玩家来说,液晶一体机这种“千篇一律”的外观风格只怕难以满足用户挑剔的口味。

发展前景
游戏电脑想要寻求发展与突破,必须要深入了解用户的需要,以及现有产品带给用户的使用感受。从应用人群来看,热忠于电脑游戏和电子竞技的玩家的年龄层一般在18-35岁左右,这一年龄层的用户通常都是时尚、个性、喜欢追新求异的年轻族群,他们对于游戏电脑在各个方面的表现都有着很高的要求,要让这些用户了解和认可厂商的游戏电脑产品。厂商除了在产品设计方面用功之外,迎合市场的一些市场策略也是很重要的,像一些卖场里的促销,有奖活动,大学校园里的产品展示,产品试玩等等活动,都是可以拉近游戏玩家和PC厂商之间距离的不错方法。当然,最有说服力的行为还是通过赞助或协办知名电子竞技赛事来赢得游戏玩家的认可。像WCG、WGT、IEST等等国内外的知名电子竞技赛事,也是游戏电脑厂商可以充分发挥的大好舞台,某个品牌的游戏电脑一旦成为知名电子竞技赛事的选用平台,在游戏玩家中的影响力要好于任何形式 的广告效果。
回顾我们两年前的游戏PC专题,当时很多PC厂商根本不敢去触碰这个高投入低产出(相对于大众化产品而言,游戏PC的销量毕竟还少的可怜)的领域,只有戴尔、惠普、联想这三个品牌的产品为游戏玩家所熟悉;如今,Acer Predator、ASUS CG、海尔轰天雷等系列产品也已经崛起。可以预见,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复苏以及国内相关产业的带动发展,游戏电脑应该还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面子还是里子
本次专题评测我们邀请到了来自宏基、海尔、惠普、联想的四款定位于游戏应用的PC产品,其中除了Acer Predator G3600之外,其余三款产品均为液晶一体机。在我们策划这个游戏PC选题之初,本意是想征集HP PaviIion Elite、联想锋行Kimg、海尔轰天雷这类传统的高性能PC产品,但是在和厂商沟通的过程中,得到的答复一律是——今年就用液晶一体机来打游戏PC市场,没有传统台式机的推广计划。而戴尔、华硕这两家厂商,则正好处于向英特尔新一代酷睿处理器(基于Sandy Bridge核心corei7/i5/i3)切换的产品过渡期,未能及时提供产品参加评测。
对于游戏PC来说,性能优劣无疑是用户关注的第一要素,尤其3D性能更是重中之重,至于功耗指标反倒不是用户关注的环节,因此液晶一体机的先天优势在游戏玩家的眼中并没有什么吸引力。在性能测试中,我们除了使用BAPCo公司的SYSmark 2007和Futuremark公司的PCMark Vantage、3DMark Vantage这些传统的测试软件之外,还增加了《街头霸王4》、《魔兽世界》等热门3D游戏的测试内容,一律采用游戏中的最高显示设置。从测试结果中可以明显的看出,配备了GeForce GTX 460显示卡的AcerPredator G3600在各项测试中都显得游刃有余,运行sF4和WOW时即便特效全开也能在100FPS之上:而三款液晶一体机的游戏测试成绩基本都在30FPs以下,也就是说在最高画质的显示设置下,其运行速度已经无法达到流畅的标准,用户只能选择牺牲画质来提高帧数,这显然是游戏发烧友不愿意接受的一种选择。
不可否认,从台式机的整体工艺水平来说,液晶一体机代表着一种进步的趋势,近两年来确实也成为PC市场上的时髦象征,上至游戏PC,下至电脑下乡,都已经被这类产品所覆盖:但是我们并不认可这种过于激进的市场策略,为了大力推广液晶一体机产品而强行赋予其游戏PC的定位,这种行为显然是赶鸭子上架,必然不能令游戏玩家满意。
起源和现状
我们这里所说的游戏PC,特指由PC厂商推出的品牌电脑;当然,那些具有一定硬件水平的游戏发烧友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观和投资预算亲自来打造一台更加个性化的游戏PC,那将涉及到各种核心配件的选择,在这里我们就不做赘述了。早在2002年左右,国内的一些PC厂商就开始炒作游戏PC的概念,当时市场上也能看到不少品牌的游戏电脑,而一直坚持到现在的也只有联想这一个品牌。实际上,那时候无论是PC厂商还是用户对于游戏电脑的理解都不够深刻,以为用一些高档次的核心配件就能堆砌出一台游戏电脑。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些PC只是采用一颗相对高端的处理器、配备个更大尺寸的显示器,通过这样简单的包装,就开始大肆宣传自己的某某机型是专为游戏玩家而设计的;而对于游戏应用更为倚重的显示卡及多媒体、外设等环节,则一直在敷衍了事。也正因为如此,尽管PC厂商们花了大力度宣传所谓的游戏电脑,但是游戏玩家的认可和接受程度还是很低,因为无论对于职业游戏玩家还是非职业的游戏玩家,他们对于游戏电脑的需求,不仅仅是配置高的电脑就可以满足,游戏电脑的外部设备、音频、视频以及各种扩展功能,这些也都是被玩家所看重的。
在逐渐深入了解游戏玩家的真实需求的过程中,PC厂商也在重新定义自己的游戏电脑,将高端电脑和游戏电脑作为两种不同领域的产品来对待,从而让游戏电脑更加名至实归地满足游戏玩家的需求。特别是惠普、戴尔等国际品牌介入过国内的PC市场之后,进一步提高了国内玩家对于游戏PC概念的接受度,毕竟他们各自收购的Voodoo PC和Alienware都是久负盛名的专业游戏PC制造商,在游戏玩家心目中拥有很高的地位。再加上一些本土品牌的竞争和促进,国内的游戏电脑市场逐渐走向了成熟。
游戏PC这一市场毕竟是面向一个小众人群,而产品的研发制造过程却需要更大的投入,基本上可以看作是赔本赚吆喝的行为,曾经在国内PC市场上热炒游戏电脑概念的许多厂商如今已经偃旗息鼓。当然,这个市场上同样也不乏一些资本雄厚的后来者,除了我们比较熟悉的戴尔、惠普、联想这三大传统品牌之外,还有宏基、华硕、海尔的新兴的势力。戴尔公司收购了Alienware之后曾经在国内市场上推出了自有品牌“XPS”系列,如今又干脆把游戏PC产品重新归到Alienware子品牌下;惠普公司同样也是在收购了著名的Voodoo PC之后推出了基于Voodoo血统的“黑幻”系列,直到去年又将这条产品线合并到HP Pavilion Elite(简称H PE)系列中;联想公司则完全是凭借着多年的坚持不懈,将锋行这一子品牌逐渐打响,直到其台式机产品完全切换到液晶一体机的形态之前,锋行King系列始终其高配置的游戏机型。一个知名的PC品牌固然可以给其产品销售带来很大的帮助,反过来,一条成熟的产品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子品牌)同样也能给PC厂商带来更好的声誉。比如Alienware、比如IdeaCentre等等,也让戴尔、联想等厂商在游戏爱好者心目中的地位更加高大。
个性化设计
不可否认,对于普通应用的家用电脑来说,从小型塔式机箱进化到液晶一体机绝对是制造工艺上的一大进步;但是对于游戏PC来说,这个结论恐怕就无法成立了。既然是号称游戏电脑,硬件配置上自然不能含糊,毕竟它们是专为游戏应用而设计的,确保能够流畅运行大型3D游戏是最起码的标准。而液晶一体机这类产品受其机身厚度的限制,必然无法使用标准桌面级的3D显示卡,只能是采用MXM(Mobile PCI ExpressModule)接口规格的移动型显卡。这本来就是面向笔记本电脑而开发的一种接口规范,并不以追求极致性能为目标,显然不能与顶级的桌面级显示卡相媲美;而且相对于传统的塔式机箱来说,液晶一体机对于机身内的散热能力明显有更高的要求,也无法满足顶级核心配置的散热需求。因此,对于游戏应用来说,液晶一体机明显是存在先天不足的。
另外,游戏电脑不仅应该在核心硬件上追求最前沿的配置,同样在键盘、鼠标、耳机等外设配置上也追求更高的品质,比如和专业的外设厂商合作,把备受游戏玩家推崇的高品质键盘、鼠标移植到自己的游戏电脑中来。以往我们评测过的一些游戏PC,就有搭配罗技或Razer专业游戏鼠标、键盘的配置,毕竟这是日常人机交互过程中接触最频繁的设备,相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游戏爱好者对键盘、鼠标则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这些外设配置上增加一些投入,只会让自己的游戏电脑在与同类产品相比时显得更加专业,更吸引游戏玩家的眼球,同时也会令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有更强的竞争力,可以看作是一种良性投资。遗憾的是,本次专题涉及到的几款P C产品,在这方面都显得乏善可陈。
当然,仅仅在外设配置上体现出的这点专业性,还不足以打动用户的心,个性化的外观设计也应该是游戏PC产品的一大卖点。从这个角度来说,塔式机箱演变为液晶一体机也难以称得上是一种进步,毕竟塔式机箱在模具设计上还可以有比较大的发挥空间,而液晶一体机在外观上很难有太大的差异化设计。对于标新立异的游戏玩家来说,液晶一体机这种“千篇一律”的外观风格只怕难以满足用户挑剔的口味。

发展前景
游戏电脑想要寻求发展与突破,必须要深入了解用户的需要,以及现有产品带给用户的使用感受。从应用人群来看,热忠于电脑游戏和电子竞技的玩家的年龄层一般在18-35岁左右,这一年龄层的用户通常都是时尚、个性、喜欢追新求异的年轻族群,他们对于游戏电脑在各个方面的表现都有着很高的要求,要让这些用户了解和认可厂商的游戏电脑产品。厂商除了在产品设计方面用功之外,迎合市场的一些市场策略也是很重要的,像一些卖场里的促销,有奖活动,大学校园里的产品展示,产品试玩等等活动,都是可以拉近游戏玩家和PC厂商之间距离的不错方法。当然,最有说服力的行为还是通过赞助或协办知名电子竞技赛事来赢得游戏玩家的认可。像WCG、WGT、IEST等等国内外的知名电子竞技赛事,也是游戏电脑厂商可以充分发挥的大好舞台,某个品牌的游戏电脑一旦成为知名电子竞技赛事的选用平台,在游戏玩家中的影响力要好于任何形式 的广告效果。
回顾我们两年前的游戏PC专题,当时很多PC厂商根本不敢去触碰这个高投入低产出(相对于大众化产品而言,游戏PC的销量毕竟还少的可怜)的领域,只有戴尔、惠普、联想这三个品牌的产品为游戏玩家所熟悉;如今,Acer Predator、ASUS CG、海尔轰天雷等系列产品也已经崛起。可以预见,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复苏以及国内相关产业的带动发展,游戏电脑应该还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面子还是里子
本次专题评测我们邀请到了来自宏基、海尔、惠普、联想的四款定位于游戏应用的PC产品,其中除了Acer Predator G3600之外,其余三款产品均为液晶一体机。在我们策划这个游戏PC选题之初,本意是想征集HP PaviIion Elite、联想锋行Kimg、海尔轰天雷这类传统的高性能PC产品,但是在和厂商沟通的过程中,得到的答复一律是——今年就用液晶一体机来打游戏PC市场,没有传统台式机的推广计划。而戴尔、华硕这两家厂商,则正好处于向英特尔新一代酷睿处理器(基于Sandy Bridge核心corei7/i5/i3)切换的产品过渡期,未能及时提供产品参加评测。
对于游戏PC来说,性能优劣无疑是用户关注的第一要素,尤其3D性能更是重中之重,至于功耗指标反倒不是用户关注的环节,因此液晶一体机的先天优势在游戏玩家的眼中并没有什么吸引力。在性能测试中,我们除了使用BAPCo公司的SYSmark 2007和Futuremark公司的PCMark Vantage、3DMark Vantage这些传统的测试软件之外,还增加了《街头霸王4》、《魔兽世界》等热门3D游戏的测试内容,一律采用游戏中的最高显示设置。从测试结果中可以明显的看出,配备了GeForce GTX 460显示卡的AcerPredator G3600在各项测试中都显得游刃有余,运行sF4和WOW时即便特效全开也能在100FPS之上:而三款液晶一体机的游戏测试成绩基本都在30FPs以下,也就是说在最高画质的显示设置下,其运行速度已经无法达到流畅的标准,用户只能选择牺牲画质来提高帧数,这显然是游戏发烧友不愿意接受的一种选择。
不可否认,从台式机的整体工艺水平来说,液晶一体机代表着一种进步的趋势,近两年来确实也成为PC市场上的时髦象征,上至游戏PC,下至电脑下乡,都已经被这类产品所覆盖:但是我们并不认可这种过于激进的市场策略,为了大力推广液晶一体机产品而强行赋予其游戏PC的定位,这种行为显然是赶鸭子上架,必然不能令游戏玩家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