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它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每一个民族和地区都有不同的民歌,也具有它们不同的风格。要让少年儿童喜爱我们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必须抓住音乐课堂教学这一良好途径,在完成必学内容之外,进行民族音乐教育的渗透。采用不同的手段,让学生了解本民族音乐的风格和特点,让我们的民族音乐贴近新一代少年儿童的生活,并植根于他们的心中,使他们乐听愿唱,并将其发扬光大。
山东乡土教材的补充,为我们进行民族音乐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它的出现极大的丰富了现有的教学内容,而选编的也都是具有山东地方特色的音乐素材,如何把握和挖掘这些乡土素材进行音乐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并通过音乐这一特殊的形式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以至于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课题。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模仿节奏,把握风格。(动手动脑)
节奏是音乐的基础,从节奏人手,将有代表性的、体现风格的节奏提出,采用模仿的手法掌握重点节奏、把握节奏的民族风格。
2.视听结合,激情导人。(耳闻目视)
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以声像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来分辨和了解民歌的风格。 3.精彩范唱,体现风格。(耳闻脑思) 教师精彩到位的范唱,会深深地感染和打动学生,使他们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风格的体会。 4.采用衬词,熟悉旋律。(动口) 新歌教学.一般采用教唱、视唱或u、a等母音模唱进行。在民歌的教唱中,我们可运用一些体现风格的衬词来模唱,既降低了难度以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以新激趣,指导朗读。(动脑动口)
唱歌教学中,歌词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一般民歌的歌词都具有较明显的民族特点,比如衬词及方言的使用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采用新奇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快板儿书、大鼓、及流行音乐中的(Rnb)等形式,指导学生朗读歌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6启发思考,投人歌唱。(动脑动口)
这里的启发思考,主要是启发学生思考怎样演唱才能体现出这首民歌的风格和特点。在前面诸多环节的铺垫基础上,把握民歌在咬字、吐字、语气及情绪上的特点,投入地演唱就不难了。
7.创设情景,烘托气氛。(动手动脑)
采用各种打击乐器及其他形式,让学生自由地创编节奏,边唱、边舞、边奏,将歌曲的演唱推向高潮。
8.思想教育,不忘渗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民歌和其他歌曲一样,不外乎写人、写景、写事、写情这几种题材。要紧紧的把握民歌的题材,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特别是针对民歌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真、善、美的教育,但不宜过多,点到为止。
下面我结合山东乡土教材《挂红灯》一课,具体说明一下,我是怎样把握乡土教材,进行民歌教学的。(《挂红灯》是反映拥军优属题材的一首山东新泰民歌)
在节奏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模仿我打击节奏,并采用“节奏接龙”的形式训练他们的听辨能力。然后,引导学生自由的运用各种不同的体态律动与声势来表现节奏,激起了他们创新的欲望,使其在实践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这一具有山东地方特色的节奏。
在导入新课阶段,我不急于将该作品的风格、特点作介绍,而是借助于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景,分别展示新疆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藏族民歌《青藏高原》、陕北民歌《赶牲灵》和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让学生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来感受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民歌的风格。伴随精彩到位的范唱,我又启发学生运用对比的方式结合以上欣赏的歌曲进行判断,确定《挂红灯》与《沂蒙山小调》同属山东民歌。它既具有民歌抒情、优美的共同特点,又含有锣鼓点儿、秧歌步节奏的独特风格。
学生通过对图片的观察,确定歌曲为拥军优属题材后,我便通过与学生交谈,了解他们参加拥军优属活动的情况,并鼓励他们坚持下去,借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在学习歌曲旋律这一环节中,我大胆的尝试运用“朗根儿里根儿”及歌曲的衬词“嗯哎吆”来模唱歌曲,效果不错。
在学习歌词的过程中,我采用“快板儿书”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指导其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歌曲演唱阶段,我引导学生把握歌曲的风格,加重个别字词的语气,用亲切热情的情绪演唱。还以自由讨论的方式,让学生选择和排列速度卡片对歌曲进行速度变化的处理。
在巩固教学成果阶段,我义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假没同学们要去慰问烈军属,到了那里,你怎样表达自己的心情?学生们展开丰富的想象,众说不一。有的说:敲锣打鼓、扭秧歌;有的说:唱歌跳舞;有的说:送慰问品;还有的说:挂红灯、放鞭炮。于是我因势利导,调动学生运用他们手中的打击乐器自创节奏型,随音乐自由地边敲、边打、边唱、边扭,形成了一派欢乐的气氛,把教学活动推向了高潮。
在本课的小结中,我与学生进行交谈:这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学生纷纷发言,有说知识方面的、还有说思想方面的。这不,知识、能力、思想教育的教学目标在不知不觉中都以达到了。自此,学生们都十分喜爱学习乡土教材的内容,也乐听愿唱乡土歌曲了。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大学路小学
山东乡土教材的补充,为我们进行民族音乐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它的出现极大的丰富了现有的教学内容,而选编的也都是具有山东地方特色的音乐素材,如何把握和挖掘这些乡土素材进行音乐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并通过音乐这一特殊的形式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以至于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课题。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模仿节奏,把握风格。(动手动脑)
节奏是音乐的基础,从节奏人手,将有代表性的、体现风格的节奏提出,采用模仿的手法掌握重点节奏、把握节奏的民族风格。
2.视听结合,激情导人。(耳闻目视)
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以声像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来分辨和了解民歌的风格。 3.精彩范唱,体现风格。(耳闻脑思) 教师精彩到位的范唱,会深深地感染和打动学生,使他们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风格的体会。 4.采用衬词,熟悉旋律。(动口) 新歌教学.一般采用教唱、视唱或u、a等母音模唱进行。在民歌的教唱中,我们可运用一些体现风格的衬词来模唱,既降低了难度以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以新激趣,指导朗读。(动脑动口)
唱歌教学中,歌词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一般民歌的歌词都具有较明显的民族特点,比如衬词及方言的使用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采用新奇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快板儿书、大鼓、及流行音乐中的(Rnb)等形式,指导学生朗读歌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6启发思考,投人歌唱。(动脑动口)
这里的启发思考,主要是启发学生思考怎样演唱才能体现出这首民歌的风格和特点。在前面诸多环节的铺垫基础上,把握民歌在咬字、吐字、语气及情绪上的特点,投入地演唱就不难了。
7.创设情景,烘托气氛。(动手动脑)
采用各种打击乐器及其他形式,让学生自由地创编节奏,边唱、边舞、边奏,将歌曲的演唱推向高潮。
8.思想教育,不忘渗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民歌和其他歌曲一样,不外乎写人、写景、写事、写情这几种题材。要紧紧的把握民歌的题材,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特别是针对民歌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真、善、美的教育,但不宜过多,点到为止。
下面我结合山东乡土教材《挂红灯》一课,具体说明一下,我是怎样把握乡土教材,进行民歌教学的。(《挂红灯》是反映拥军优属题材的一首山东新泰民歌)
在节奏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模仿我打击节奏,并采用“节奏接龙”的形式训练他们的听辨能力。然后,引导学生自由的运用各种不同的体态律动与声势来表现节奏,激起了他们创新的欲望,使其在实践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这一具有山东地方特色的节奏。
在导入新课阶段,我不急于将该作品的风格、特点作介绍,而是借助于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景,分别展示新疆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藏族民歌《青藏高原》、陕北民歌《赶牲灵》和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让学生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来感受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民歌的风格。伴随精彩到位的范唱,我又启发学生运用对比的方式结合以上欣赏的歌曲进行判断,确定《挂红灯》与《沂蒙山小调》同属山东民歌。它既具有民歌抒情、优美的共同特点,又含有锣鼓点儿、秧歌步节奏的独特风格。
学生通过对图片的观察,确定歌曲为拥军优属题材后,我便通过与学生交谈,了解他们参加拥军优属活动的情况,并鼓励他们坚持下去,借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在学习歌曲旋律这一环节中,我大胆的尝试运用“朗根儿里根儿”及歌曲的衬词“嗯哎吆”来模唱歌曲,效果不错。
在学习歌词的过程中,我采用“快板儿书”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指导其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歌曲演唱阶段,我引导学生把握歌曲的风格,加重个别字词的语气,用亲切热情的情绪演唱。还以自由讨论的方式,让学生选择和排列速度卡片对歌曲进行速度变化的处理。
在巩固教学成果阶段,我义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假没同学们要去慰问烈军属,到了那里,你怎样表达自己的心情?学生们展开丰富的想象,众说不一。有的说:敲锣打鼓、扭秧歌;有的说:唱歌跳舞;有的说:送慰问品;还有的说:挂红灯、放鞭炮。于是我因势利导,调动学生运用他们手中的打击乐器自创节奏型,随音乐自由地边敲、边打、边唱、边扭,形成了一派欢乐的气氛,把教学活动推向了高潮。
在本课的小结中,我与学生进行交谈:这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学生纷纷发言,有说知识方面的、还有说思想方面的。这不,知识、能力、思想教育的教学目标在不知不觉中都以达到了。自此,学生们都十分喜爱学习乡土教材的内容,也乐听愿唱乡土歌曲了。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大学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