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美术课堂教学 培养审美情趣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tico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美术课中的审美情趣,是由视觉贯穿到心理结构的各个不同层次,使整个审美意识活跃起来,情感、想象、理解创造等多种因素发生自由的相互作用,产生一种既轻松自由,又深沉博大的快乐体验,这种快乐,既有对形式的赞美和对情感意味的共鸣,不同的感受奇妙地混合在一起,构成一种极其丰富的心理、精神的愉悦性。
  那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审美情趣呢?我觉得,关键在教师能否积极利用美术课堂中的美感效应。美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通过本身具有的如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以及综合性的音乐欣赏等多种美术类型的美的特征,更能真实的表现生活,再现生活,传递信息,一名美术教师应该懂得如何挖掘视觉造型中外在美以及内在美,并将之融入到课堂教学里,使充满美感的视觉形象与洋溢着美感氛围的课堂教学美术浑然一体,让学生醉心于美的殿堂。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
  1 创造气氛,激发兴趣
  美的情境本身蕴涵着吸引力,使学生能以愉悦的心情投入到一定的活动中去。对于美术课堂,情境美尤为重要。良好的课堂气氛,不仅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而且还大大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轻松、愉快、欢快的气氛中学习,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不仅可以使人的记忆力增强,而且还能激活人的思维,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相反,如果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对学习就会产生消极的态度,学习效果大大降低。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呢?
  首先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由于教师激奋引起的情感也能开启学生思维的心扉,特别是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要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去介绍作品的审美方法,唤起学生强烈的审美欲望。如果教师用一种平淡无生气的语调和刻板的姿态去给学生上课,就无法激发学生的情绪,气氛也就谈不上活跃。我在教学中运用语言时注意语气的缓急、节奏的快慢、感情的起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其次要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全体参与的热情,提倡学生个性化见解,鼓励创新精神。现在美术教学从以往把培养少数画家为目的,转向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学生主动、自觉参与美术活动,从而提高他们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种种能力,美术教学也就成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生动、形象、活跃的教育手段和途径,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让其展现才华,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2 音美相融,激发创造
  音乐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审美素质、培養学生思维、想象、理解能力、启迪智慧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与美术同为艺术分枝之一的音乐,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而且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如在《美术作品的形象塑造》一课中,在分析作品《堤》时,先欣赏祖海演唱的《为了谁》使学生在学习作品时进一步联想到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英勇奋战洪魔那激烈动人的场景,他们保护了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学生为他们那种勇于拼搏,敢于献身的精神所震撼,激发了他们对人民解放军的无比崇敬和热爱之情。
  3 注重审美,提高能力
  美术美是一个美术作品本身最吸引人的地方,感受美的过程本身是愉快的,这种愉快仅仅是视觉的感受,而对美术作品由“感”发展到“悟”之后,这种愉快便满足了一种精神的追求,两者合一便是我们所谓的审美情趣、审美快乐。比如:在欣赏水墨画《寒江独钓》时,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我中华民族特有的水墨技法美、构图美、取材美,还要让学生体味到那种凄婉的意境美。
  总之,这种审美情趣的培养,能够让学生拥有了一种精神财富,促使他们追求美、创造美、为美奋斗不息,他们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相关的美术经验也会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相信它一定会塑造学生的良好品质,一定会让快乐开启学生心灵的大门,一定会为美术课插上成功的翅膀。
其他文献
【摘要】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整合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其基本策略是: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以及现代教学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吸引学生参与德育实践,培养学生主体能力;加强师生感情交流,培养学生主体人格;引导学生问题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整合 根本目标 学生主体发展 基本策略  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整合,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
期刊
【摘要】做为现代社会的教育者尤其是一线教师,最主要的就是如何走進学生的心灵,如何真正懂得学生的内心需要。笔者从怎样合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怎样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地呵护自己的学生,怎样善待差生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这是做好教师的首要任务和法宝。教育工作者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着每一个学生,因此我们要有无限的耐心,博大的爱心和宽容心,再加上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样就一定会有收获的。  【关键词】调动积
期刊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三界定性把握和定性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以其高度的抽象性、严密性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著称于世。设计出一堂好的数学课,在数学教学的课堂活动中教师就会显得游刃有余、轻松自如,学生就会学得津津有味,有时就会感受到学习数学时一种享受。  1 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景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生产和学生生活实
期刊
在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倡导新课改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催生学生的学习情感,全方位、广角度、多渠道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用政治知识让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觉悟。  1 融洽关系、激情引思,在情景交融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注重融洽师生关系。教师要利用学科、职业优势,走进学生中间,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期刊
1 全面加强思想教育,优化品德素质  思想与品德,两者相辅相成,思想教育既是养成良好品德的基础,又是一种手段,而良好品德的形成则是思想教育成效的体现。思想教育全面深入开展,使少年儿童有了正确政治方向,良好品德才能健康地形成。良好品德形成后,又可促进思想教育顺利地进行,使思想认识更快提高。  1.1优化品德素质的动力方向。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社会上一部分人形成“一切向钱看”的错误思想,他们的价值取向
期刊
新课程强调:数学课程要把现代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让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将多媒体的优势及有效地运用,让学生积极投入数学学习活动中去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运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有机结合,能实现教学上的高效  数学的基本特点是具有抽象性和逻辑严密性,小学数学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而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从
期刊
【摘要】合作学习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要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是目前中小学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组合作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是针对传统班级授课制“以教师为中心”的弊端的一种改变,它是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生生等交往为方式的一种开放性的学习形式,它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构成,组成结构及交往结构,大大激发了学生
期刊
1 智力的概念  什么是智力?一般说来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对事物进行分析与综合,并据此作出适当反应,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心理能力,集中表现在反映客观事物深刻、正确、完全的程度上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速度和质量上,表现为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用通俗的话说,智力就是“智慧”、“聪明才智”,反映在一个人独立获得知识、驾驶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2 发展
期刊
【摘要】“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好的教学情境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静态的数学概念动态化,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学习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  情境教学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竞争激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形势对教育的要求之一。数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的一环,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培养
期刊
体验教学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主要是通过观摩,或者直接使教学活动再现,使学生进入教学内容所描述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体验,感悟来得到知识经验的一种学习方法。新课改正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的开展,它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精神、新要求,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質量,必须了解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掌握这些新理念,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编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