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05年广东省0~14岁儿童伤害死亡特征分析

来源 :华南预防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c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0~14岁儿童死亡资料的分析,掌握广东省儿童伤害的死亡特点,为制定干预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等比例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和2000年广东省人口普查4层比例基本一致的原则共抽取全省12个县(区、市)作为监测点,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4—2005年广东省12个县(区、市)的0~14岁儿童死亡个案采用"死亡原因调查表"及"死因推断量表"2种调查表进行调查。根据死因填写链结合伤害定义来判定伤害死亡,采用ICD-10死因编码对儿童伤害死亡病例进行编码(ICD-10的编码为V00~Y98),并对伤害的死亡特点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广东省调查点2004—2005年儿童伤害死亡640例,死亡率为17.52/10万,标化死亡率17.60/10万,占儿童总死亡例数的27.49%(640/2 328)。男童死亡率(20.39/10万)高于女童(14.28/10万)(P<0.01);农村死亡率(19.33/10万)高于城市(12.15/10万)(P<0.01);无意伤害死亡率为16.18/10万,标化死亡率16.22/10万。伤害死亡率总体趋势为随年龄增高而降低(P<0.01)。1~14岁年龄组儿童死亡病例中前3位的死因分别为淹溺、运输事故、意外窒息,死亡率分别为9.58/10万、3.64/10万、0.77/10万,占死因构成比分别为54.69%(350/640)、20.78%(133/640)、4.38%(28/640)。<1岁年龄组伤害的主要死因是意外窒息(占36.00%,18/50),1~14岁年龄组伤害的主要死因均是淹溺和运输事故,分别占57.97%(342/590)和21.36%(126/590)。儿童伤害标化潜在寿命损失率为69.6‰。结论淹溺和运输事故死亡是广东省0~14岁儿童伤害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要根据不同年龄的伤害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其发生率和死亡率。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主渠道。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活跃起来,课堂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教师的评价是否准确恰当,将会直接影响学生下一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是指国际标准组织颁布的国际通用标准,是各国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的参考规范。就当前我国质量管理发展现状来看,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质检工作中的应用至关
<正> 心房颤动绝大部分发生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其中尤以风湿性心脏病为常见。心房颤动发生后,容易招至腔内血栓形成,特别是当心房血流郁滞显著时,部分血栓脱落可引起周围动
汉语拼音既是帮助儿童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也是连接儿童阅读和认知的纽带,因而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汉语拼音占有较大的位置。由于汉语方言复杂,方言地区的语音跟普通话
“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心就烦。”这些,成了某些孩子的口头禅。笔者以为:出现这样的现象,许多时候是因为我们忽视了一个重要的环节——评价。有时候为了赶进度,简单地读几篇好作
兴趣是一种力求探索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带有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与愉快的体验相联系,对人的行为具有明显的催化和推动作用,可以使人积极地从事各种喜爱的创造性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