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高职学生特点创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方法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ouopo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调动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为此,需要针对高职学生特点,关注学生关心的热点,激发学生的兴奋点,产生教学共鸣。在教学中,要紧密结合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针对学生关注的国家与自我发展的热点问题进行讲解,并通过开展专题辩论会、专题调查等活动,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学生特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学方法创新
  [作者简介]赵根瑞(1957- ),男,河南郑州人,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系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理论、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基础理论。(河南 郑州 450052)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24-0103-02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指引下,高职学生无论是总人数或者是在我国大学生队伍中所占的比例都非常大。这一特殊群体又和社会生产一线联系比较紧密,他们的整体素质如何,将会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高职院校开设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而高职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又决定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不能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在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
  
   一、摸清高职学生特点及其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态度是搞好教学的前提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入学以后,学习的第一门政治理论课就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如何使学生一进入大学就通过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习惯,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摆在授课教师面前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我们真正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及其学习该课程的态度。为此,我们就有关问题选择了物流管理等专业的210名高职学生进行书面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高职学生具有以下特点: (1)在心理上对学校认同度较低,情绪比较低落。高职学生这一群体在高中学习阶段面临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心理压力最大,高考的结果与到高职院校学习的现实,使原来还依稀存于心中考取较好大学的梦想破灭,到高职院校学习成为相当一部分学生和家长无奈的选择。所以,进入高职院校后高考阴影依然在短时间内挥之不去,情绪的低落影响了对新学校的认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学习兴趣。(2)理想信念比较淡薄,人生目标定位较低。在调查中,选择“刻苦学习,为国效力”的学生只占11.9%;而选择“掌握专业技能,毕业后谋到一份较好工作”的学生则占60.5%。可见,学生的人生目标偏重于自身的生活实际,过于务实,理想的因素较少,这不能不影响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3)在道德修养方面自我意识较强,道德约束不够。高职生这一特殊群体理想信念比较淡薄,在道德行为上自我要求不严,自我约束能力较差,逆反心理较重,自我意识较强,不愿吃苦和受纪律约束,这给“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组织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4)在学习上不主动或者方法欠缺,学习能力有待提高,但实践能力较强。这既给“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带来困难,同时又带来益处。(5)最关心和自己生存密切相关的问题。在关注的热点上,“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学校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国家的发展”排在学生最关心问题的前三位。这表明高职生最关心和自己生存关联密切的问题。(6)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学习目的不够明确,态度比较消极。在调查中,71.9%的学生认为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没有意义或意义不大;认为非常必要的只有28.1%。对于学习这门课的学习态度,高达57.8%的学生选择了“应付”;只有39.3%的学生选择了“认真学习”。
   上述特点表明:高职院校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思想道德课的学习中有特殊的接收基础和接受目标,搞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有有利因素,但不利因素更多。如果不针对高职生特点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必将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目的的实现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根据高职生的特点和学习态度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学习这门课的积极性,根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理论魅力、知识魅力、艺术魅力和人格魅力,从正面讲清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是必需的,但仅此又是远远不够的。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和热情,重要的是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抓住学生关心的热点,激发学生思想的兴奋点,使教与学产生共鸣,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使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1.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所讲内容,联系国内外大事和学生关注的热点进行分析讲解。引导学生从关系到国家和学生自身发展的国内外大事和关注的热点入手,进而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和理解。例如:在讲授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入校后确立发展新目标这一内容时,联系国家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新政策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层次,以及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人才市场观察所反馈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努力方向,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把学生十分关注的自身发展和所学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
   2.坚持组织学生开展一周一次的“国内外热点评述”活动。上课前,让学生结合所学课程的内容及时了解和搜集一周国内外所发生的大事及自己所关心的热点问题,思考它们对国内外以及高职院校学生的自身发展将产生的社会影响;上课后,专门用几分钟的时间请学生对这些大事及热点问题进行概括和评述,也可以就某一个事情进行评述,然后由任课教师或别的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做,既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有利于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一上课就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3.组织专题辩论会。培养学生说、写的能力和思辨能力,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学目标之一。高职学生虽然在高中阶段由于成绩因素比较压抑,但这一群体思想活跃,表现欲强,渴望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在高中阶段,高职学生由于所处的特定阶段和特定心态,对自己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不可能有很多的独立思考并加以阐述的机会,而进入专科阶段,有了新目标、新环境,形成了新的群体意识,为他们展示才华奠定了基础。在教学中,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抓住学生十分关注所学专业与就业这一热点,组织学生开展专题辩论活动。如在讲授培养良好道德品质这部分内容时,针对当前大学生在求职时过度包装甚至伪造虚假信息而导致社会反弹这一社会现实,我们专门安排了一场“大学生求职中过度包装对学生求职与发展的影响”的专题辩论会。辩论会进行前,要求学生收集有关资料并对当前大学生求职中所表现出的包装现象及出现的典型事例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写出发言提纲和论文。然后,由学生进行组织策划,开展辩论活动。辩论会上,同学们发言踊跃,热情很高,辩论会开得激烈有序,有声有色,达到了预期目的。
   4.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调查。高职学生十分关注我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问题,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遵守法律的状况。根据课程中关于当代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养成的要求,安排学生对社会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现状进行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分析成因,提出改进意见。由于专题调查的内容紧密结合学生身边的事情和生活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兴奋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5.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中,学生往往会把教师的讲授当成说教,使教与学不能实现最大程度的融合,但对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事实则容易接受。为此,我们根据学生所学专业,请在本专业领域做出成绩的老毕业生用自身的经历现身说法,加强毕业生与在校生的互动;同时,还要结合专业实践和课程内容,组织学生到实践中去亲眼目睹和体验,用事实教育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道德行为在搞好本职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产生的效果
  
   1.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国的思想道德教育贯穿于整个学校教育过程,尽管教学内容和目标有所不同,但大的方面是一致的,再加上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使一些学生对思想道德课程产生了一些错误的看法并采取了不正确的做法,这在高职学生中尤为明显。如果仍然采取传统的授课方式或搞一些形式上的创新,学生还是不会有学习的热情,教学目的很难实现。所以,必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励学生主动地去思考才能实现我们的目的。通过教学中的这些尝试,使学生把学习与自己关注的问题结合起来,把学习与自己的发展结合起来,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如前所述,高职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由于其特殊环境所形成的特殊心理导致其缺乏自信。在开展热点评述活动的初期,也确实出现了冷场的情况。对此,教学中采取了一些过渡的办法,允许学生开始先不脱离发言提纲进行发言并适时给予鼓励,让学生逐步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不少学生由站在座位上念稿到后来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有的学生感慨过去从不敢在公众场合发言,现在则觉得没什么可怕的,自己并不比别人差。这些活动使学生的自信心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3.培养了学生的能力。高职院校的办学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根据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特点与性质,在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说、写、思维、道德法律意识与养成等能力。在教学中,我们不仅有意识地让学生多锻炼,为学生创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条件,而且把学生发言的次数、质量和日常的所作所为作为评定学生成绩的重要依据,促使学生把知识的要求化做自己的日常行为。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4.提高了教学质量,推动了教学目的的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抓住了学生关心的热点,激发了学生的兴奋点,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自觉为实现学习目的而动手动脑,提高了教学质量。通过热点评述、专题辩论和专题调查,使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的主流,了解社会特别是大学生在思想道德和遵法守纪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思考解决的办法,让学生到实践中感受职业对良好思想素质和道德行为的渴求,对学生提高认识,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形成遵法守纪的习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秉公.创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魅力[J].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版),2007(4).
   [2]黄焕初.“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目标与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10).
   [3]严芳,周海咏.高职院校学生成就动机特点的调查分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7(4).
   [4]雷继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环节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30).
   [5]王霞.《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创新性教学构想[J].教育与职业,2007(9).
其他文献
板块构造学说推动了玄武岩理论的完善和进步,从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玄武岩构造环境判别方法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虽然现在逐渐降温了,但在国内仍然倍受青睐。大洋中脊玄武岩(
从哲学的角度审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发现科学精神本身就是一种人文精神.医学是科学也是人学,医学的发展是渗透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过程,医学教育要克服传统医学模式中重视
简要分析2002~2004年云南省结核病防治项目实施进展.方法对项目报表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到2004年1季度,全省DOTS覆盖率达73.31%;2003年涂阳新病人发现率为18%;2002~2003
[摘要]职业品质是大学生未来胜任自己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是未来职业成功的立足点。大学生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在职业实践活动中,培养积极主动、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品质,为未来职业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品质  [作者简介]马征杰(1963- ),男,河南襄县人,陕西理工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陕西汉中 7
大学人文精神缺失,大学生人丈素质低已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大学语文课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提高大学生人丈素质的重要手段。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大学语文教学应该实施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