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ping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个不善交际的人,也没有频繁使用手机和广为散播手机号码。今年除夕夜,打到手机上的电话并不多,但短信息却爆满,内容从三个代表到羊年大吉,从大象和蛇的故事到三羊开泰。据报道,春节期间全国共发送短信息70亿条,按两亿手机使用者计算,每人发送30多条。几年前手机还是有钱或有权的标志物,现在短信、彩信满天飞,男女老少、工农商学兵、忙人闲人,都有配带手机的理由。崔健有首老歌唱道:这世界变化快。
  我在1992年购买了第一台电脑,那是一台286,硬盘容量40兆,加上一台针式打印机,价格是整整一万元人民币。后来386、486,再后来奔腾、奔2、奔3、奔4,目前硬盘最低配置也是40G,随便一张图片就有30、40兆。从286到奔4,从40兆到40G,10年间千倍的变化,怎能叫人不感叹这世界变化快。
  我从六十年代后期开始接触照相机,当时正值文革,国门紧闭,市场上没有外国货,家里的旧相机和市场上的国货都是纯机械的老家伙,那时测光全凭估计,而且个个炼就好功夫。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国门开,洋货来,照相机开始更新换代,以前变化以十年计,后来三、五年换一代,近些年每年每个品牌都有数种型号推出。数码相机更了不得,它的变化是以月为单位,各品牌三、五个月都要有好几款新品上市,而且价格还逐月下降,各领风骚也就是百十天。这数码世界的变化就更快了。
  手机似乎是目前必备的通讯工具,乘飞机时你会有突出的感觉,飞机一落地还处在滑行阶段,几乎所有人都是同一系列动作,开机—播号—通话:有报平安的,有联系接站的,有约吃饭的。使用电脑现在已经是一项基本技能,尤其是在传媒领域,如果求职的人群里出现不会使用电脑的人,这才是新闻,不会电脑在这里就等于文盲。照相机的变化更大了,传统相机从纯机械全手动已经发展到电子化全自动,相机内置的电子程序替代了绝大部分技术工序,摄影已经不再是个技术活儿,比拼的是思想和眼光。数码相机虽然在技术上还有待完善,在价格上也有待为市场接受,但统计资料显示,在欧美和日本市场,数码相机的销售量已经超过传统胶卷相机,逐渐成为市场主流。以中国目前的发展速度,形成这一局面恐怕也就是近一、二年的事情。
  数码相机全面取代传统相机尚需时日,但就是不使用数码相机也需要了解电脑,了解数码影像。
  套用目前媒体上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与时俱进,这个词什么时候用都错不了,古人不与时,恶名垂青史;今人不俱进,难免被淘汰。拿照相机、玩照相机、使用照相机的人在这变化快的世界上,能不用手机?能不用电脑?能不接触数码影像?能不与时俱进?
其他文献
        
期刊
我有一台凤凰DC1999相机和28-70mm及70-210mm两只变焦镜头,它们便是我低倍显微摄影的称手利器。首先我将70-210mm镜头按常规方法接在机身上,然后通过用502胶水将两只滤镜环粘接制成的对接环将另一只28-70mm镜头倒置连接在70-210mm镜头的前端,改造组装成了这架“微距炮”(上图)。  这两只镜头的组合,最大放大倍率大约为9倍。如何能获得更大的倍率呢?我请朋友帮忙用不锈钢加
期刊
我曾和全国各地数百名摄影人一起在郎木寺拍摄晒大佛、跳法舞的热闹场面。回来之后我想:几百人年复一年地拍摄同一题材、同一场面,是否称得上民俗摄影?近几年藏族题材大多为:宗教活动的热闹场面;民族舞蹈、赛马的喜庆活动;各种不同人物的肖像;华美的民族服饰。这几个方面无形中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和拍摄模式。摄影人自己捆绑住了自己的手脚。严格地说,这种摄影只能称得上是旅游摄影、猎奇摄影,仅仅是满足了拍摄者自
期刊
在生活和艺术中,我们并非对所有自己熟悉或理解的东西都能产生联想或美感,而恰恰是不熟悉和不理解的东西更让我们过目不忘。  一次偶然机会,看到现代舞摄影作品,触动了我的心灵。我发现,现代舞正是我追寻已久、可以表达我内心影像的载体。从此,我迷上了拍现代舞。  现代舞主要是用身体语言来表现人的内心感受、内在世界,有时甚至作品本身都难以言传,常常给人犹如浮游在半空中不知何去何从的感觉,但它却可把人的想象力解
期刊
     
期刊
     
期刊
年度摄影大事  (以事件发生时间为序)  1、胶片已非朝阳产业,乐凯难续名牌之誉  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3月底公布了2004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目录,2001年首批入围的10类产品中仅有胶卷没有进入目录,9月1日名牌头衔有效期满后,乐凯胶卷的“中国名牌”之誉将作古。有关部门给出的理由一方面是彩色胶卷的发展潜力减弱与其推动朝阳产业的宗旨不符,另一方面是乐凯与柯达合资后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不符“民族品牌”
期刊
     
期刊
  
期刊
同伴相约,雪顿节前日我们来到西藏。  江河雪山、草野田间和繁星般散落于千万里高原上的大大小小的寺院、建筑群让我应接不暇。然而,最使我震撼的是澜沧江畔赭红色的山丛。冰冷坚硬的地表寸草不生。穿行在经历了风霜磨砺、盛满着岁月沧桑的大山、巨川之间,我的心灵和镜头被这自然的印记彻底折服了。    傍晚,我们驱车匆匆赶往宿营地——当雄县。刹那间,乌云翻滚,黑压压笼罩着整个草原。一群藏羊为躲避即将来临的暴风雨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