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资源高效培育关键技术

来源 :中国科技成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QI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竹子是我国颇具优势的森林资源之一,在全球广泛分布,我国竹资源数量和利用水平均居世界首位.近30年来,竹资源数量持续增长,质量不断提升,支撑了现代竹产业从无到有的跨越式发展.2020年,竹产业产值达到3,000亿元,竹产业成为我国林业行业中颇具潜力的朝阳产业.
其他文献
“面向部门的地震应急协同应用终端及软件研发”针对应急协同处置任务中各部门灾情上报各成系统、互不兼容,不能适应新时代应急处置中政府与社会的需求.在国家应急新策略要求下,应急协同技术平台软件研究开发的基础上,针对应急协同处置中三类不同场景开发提升部门间协调联动能力提升的软硬件终端,实现直观、便捷且统一的应急协同处置,满足新形势下的政务及社会需求.基于面向对象的应急信息协同发布模式和地震应急协同流程,实现云端地震应急信息的上传与下达,以及一体化智能展示与协同调度,研发面向对象的地震应急协同应用终端软件和地震应急
魔芋产业是带动云南边疆经济、中西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传统魔芋种植品种为非珠芽类花魔芋和白魔芋,以小球茎/芋鞭繁育种球,繁殖系数低,同时易感毁灭性软腐病,且发病率高,严重制约魔芋产业化发展.该项目历经19年持续科技攻关,收集评价并选育出系列珠芽魔芋良种,实现快繁扩繁制种,集成籽种规模繁育、高产栽培、高效采收、精深加工为一体的成套产业化技术,并大面积推广应用,有力促进了我国魔芋产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
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K)以主动脉狭窄、闭塞或瘤样扩张为主要特征,致残、致死率高,显著增加家庭及社会负担.近年大动脉炎的发病机制研究揭示血管炎性纤维化是疾病发生、发展与患者致死的关键,但当前广泛采用的大动脉炎经典诊治方案过于偏重炎症,忽略了对血管纤维化的控制,导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因管壁严重纤维化而发生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该项目组以炎症微环境下的血管纤维化为切入点,在国际上率先开展系列大动脉炎血管炎性纤维化的识别、机制探索、综合评估和早期防治等
目前,我国在建筑用纤维及土工材料领域的研究仍以借鉴国外的理论与经验为主,工程应用也缺少相应的施工技术规范.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撑下,由南通大学牵头,联合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南通新帝克单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3家单位,以南通大学高强教授为首席专家,开展了“建筑用高性能纤维及土工材料的制备与工程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进行全链条创新设计,取得短切纤维、土工材料制备与工程应用方面的核心技术,全面提升我国建筑与工程领域应用水平.
大型金属板状结构是飞机、船舶和压力容器等高端装备或大型设备的重要承载部件.这些结构在服役过程中易受到冲击、腐蚀和疲劳等而产生不同类型的缺陷,降低装备的在役安全和使用寿命,甚至产生灾难性后果.
随着人口老龄化,周围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PAOD)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近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3亿,占总人口的16.7%;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1.5亿,占总人口的10.8%.PAOD已成为老年人肢体残疾的主要原因.然而该病在我国的具体发病率或现患率并不清楚,在PAOD的发病机制、诊疗方法、预防措施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项目团队历经40年,从基础与临床两方面入手,围绕PAOD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理、诊断方法以及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进行了系列研究,并取得以下研究成果:rn1 在国内外首次成功建立P
针对手机项目测试中经常出现的显示屏白团或水波纹显示故障,通过拆机分析和试验测试等方法,提出了显示屏相关设计的优化改进方案.依据显示屏原理及结构分析,详细分析系列手机项目实施中出现的显示屏白团或水波纹现象,拆机判断其故障原因是手机前壳上接地导电泡棉的失配,并试验验证其分析思路的正确性.基于接地导电泡棉的功能分析,测试并分析导电泡棉的特征参数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减少主板的接地导电泡棉的厚度和改变位置的优化设计方案,比较测试了两优化方案的故障改善效果,以有效减少显示屏有效显示区(AA)的应力,进而降低整机测试中显
地下资源开采、水蚀等自然环境变化引起的采空区、岩层空洞,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同时由于煤炭资源的高强度开采,矿山地质环境破坏日益严重,以煤炭资源大省山西为例,煤矿采空区仍以每年80多km2的速度扩散.据山西省政府信息公开数据,山西省因采煤造成的采空区面积近5,000 km2,其中沉陷区面积约3,000 km2,受灾人口约230万人.
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环保型沥青路面施工方法在公路施工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该项目以实现道路沥青混合料的高质量环保应用为目标,开发环保型道路沥青改性关键技术,研制环保型沥青改性新材料,达到国际领跑水平.有效解决了沥青生产、施工和使用中存在的弊病,为推动“碳中和”贡献科技力量,有力支持了绿色技术创新,推进了沥青道路交通事业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随着世界能源需求的增加及能源开采技术的发展,水平井、大位移井已广泛用于海洋油气开采,我国海上许多油气田已生产了近20年,能量衰竭、井筒循环失返、筛管解堵困难等问题日益凸显,导致俢井时效低,严重影响了油气井生产寿命.rn依托“套管清洁工具研制研制I期”“套管清洁工具研制II期”“岩屑床破坏器研制”等科研项目,通过理论研究、模拟试验和应用实践等,实现了海洋油气井全生命周期井筒高效清洁关键技术重大突破,对海上油气田高效动用,老油井重新焕发生机恢复产能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