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学刊青年编委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顺利召开

来源 :园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tonl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12月18日,《园林》学刊青年编委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在学刊主办单位——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隆重召开.由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此次会议采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共60余人参加了会议.rn会议由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院长、《园林》学刊主编张浪教授主持.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秘书长贾建中,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宣传处处长朱锦,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主任章明教授,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李雪梅出席会议并致辞.
其他文献
有东京中央公园之称的日比谷公园是日本近代公园的鼻祖,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通过历史资料梳理和实地采访,以日比谷公园为例,探讨日本历史性城市公园在其百年发展过程中作为重要城市公共空间的现实作用,以及在可持续发展范畴下对城市公园发展的启示.研究认为,作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城市公园在社会、生活、防灾、生态结构等方面承担了补充和完善城市功能的责任;作为城市历史文化和地域性传承的重要载体,对于城市公园的评价方式和保护制度是影响城市公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文章阐述了热工过程与设备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针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点提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教学思考和改革.同时,结合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教学改革措施进行总结和探索,重点讨论以综合应用专业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为不断提高本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夯实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随着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在全球的迅速兴起,给传统高等教育教学带来巨大影响,以往的教学模式很难满足新时代高校教育的要求.为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培养学生运用公安信息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完善公安信息管理学课程的实训教学,课题组研究和实践了新型实训教学模式,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从混合式教学模式产生背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混合式实训教学模式特点三个方面阐述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公安信息管理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在快速城市化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双重压力下,水资源短缺、地表温度上升等生态环境问题频繁发生,对居民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如何有效识别城市健康短板,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措施,成为当前应对致密化城市中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总结健康社区评价体系及相关理念的基础上,从空间、服务及文化三个维度选取可量化的城市空间特征为指标,评价济南市商埠区公共空间整体健康水平,并与居民人口空间分布进行叠加识别.研究结果表明,商埠区内总体健康水平较高,但部分区域存在分布不均匀、服务水平与人口聚集区域分异明显等问题.空间维度方面,西北及东南
目的:调查分析311例健康体检人群中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的健康认知及体检阳性结果率,为开展健康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随机抽取2021年1月至2021年3月本院健康体检的人群311例,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数据并分析不同性别间和不同年龄段的阳性检出率及其对健康认知的差异.结果:不同年龄段对肿瘤、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的认知有显著差异(P<0.05).检查指标异常中,高血压和冠心病结果阳性率男性均明显高于女性、肿瘤结果阳性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50岁以上体检人群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50岁以下人员.结论:随着
为了提高本科生创新科研能力,对专业课程——“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论文分析了中国矿业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和“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现状,提出了以中国矿业大学的“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为例进行了教学方法改革,通过采用“课前、课中、课后”的协作学习活动开展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升学生创新科研能力,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期刊
为应对园林植物生态空间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促进本土植物多样性的恢复,依据生态建设应具有的植物多样性恢复生态观(包括重现观、动态观和系统观),提出近自然融合配置理念,即尊重植物生态规律,追求环境自然和谐与“植物友好”的同步实现,充分发挥本土植物的生态价值,构建近自然植物多样性群落.以此理念为指导,在南昌市梅岭风景区象公山景点开展近自然林融合配置理念植物群落示范地建设,结合梅岭风景区地带性和潜在性植被群落和树种,推出构建目标群落树种30种,采用异龄复层—常绿混交—灌木草本的植物配置方式,提出6种配置模式,
通江湖泊发挥着调节长江水文的重要作用,围绕湖泊修建的湖泊公园又是市民和游客游憩休闲的重要场所.以武汉市中心城区已建成的12个湖泊公园为研究对象,统计各湖泊水体的水质、营养状况等环境指标,利用岸线发育指数、形状率、近圆率等指标对水体形态进行分析,并建立各指标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从生态和湖滨带修复、湖泊指标控制、景观营造、生物多样性保护、雨水调蓄、公众参与保护治理等方面,提出未来湖泊公园建设和保护修复的建议.
国内外研究表明,邻里活动空间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近年来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公共空间分配不均导致儿童体力活动水平逐年下降.为探究邻里活动空间对儿童体力活动的影响,采用IPA(重要性—满意度表现分析法),以南京市鼓楼区7个邻里小区作为研究对象,调研并分析4~6岁儿童进行体力活动的情况,探究安全性、可步行性、交通噪音和景观性等感知要素对邻里活动空间偏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邻里活动空间内部感知要素会直接影响儿童的体力活动水平.因此从儿童的视角出发,为提升儿童体力活动水平,提出城市邻里活动空间未来规划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