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之冠”,一顶染红的官帽

来源 :热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是一座典型的庙会型城市,多年以来,基于文化创造力的大幅萎缩,它只能依赖各种集市活动来装饰文化门面,而这最终演化成了一种蛊惑人心的策略。就电影电视节而言,上海电影集团除了出售拍摄许可证、拆毁历史遗产建筑和倒腾房地产以外,几乎无所作为;艺术节和双年展,从未推出过任何属于本城的大牌艺术家或全新的艺术流派:国际音乐奖被舞弊的丑闻所包围;作协则日益散发出养老院的慈善气息。但这种集市模式却足以构筑文化艺术的狂欢,令本城拥有文化繁荣的幻象。而一旦集市谢幕,筵散人去,本城文化的空无景象,会变得更加触目惊心。
  上海世博延续了本城的这种集市特征,并且把它引向一个激动人心的阶段。世博会的临时美学,跟上海的庙会主义发生了戏剧性的对接。它要把庙会城市所拥有的诸多特性——节庆性、临时性、短暂性和零度原创特性,推进到史无前例的高度。
  世博的所有建筑都遵循了它的临时性原则,唯一例外的是中国馆,这个被命名为“东方之冠”的“永久性”钢结构建筑,采用了斗拱多重叠加的夸张形态,并以“中国红”作为外观基色。这两种传统视觉元素具有悠远的历史,加上钢结构的工艺,足以表达文化永恒的信念,它坐落在黄浦江岸,跟旧殖民地(老外滩)和新威权主义建筑(东外滩)遥相呼应,有望成为民族国家的全新象征。
  但是,倒金字塔结构的嚣张前冲的斜立面,恰恰制造了针对个体(参观者)的逼仄感、压迫感和危机感,有悖于人性的原则和公共空间的平等法则。它犹如庞大的华盖,把一种压迫性意志,强加给了所有到访的游客。在我看来,这更像是一顶被染红的官帽,陈放在天坛式的祭台上,供全世界民众朝拜,仿佛在高声叫喊 瞧啊,这就是本朝的核心价值!
  耐人寻味的要点还在于,正如金字塔拥有无可争议的永恒性,倒金字塔结构恰恰是永恒和不朽的反面。这是个建筑美学的基本常识。四根立柱支撑的庞大冠盖,强化了这种危局印象,似乎在刻意扮演“时间的敌人”的角色。当它成为本城地标时,势必成为一种不祥之兆,矗立于黄浦江边,犹如埃及金字塔的远东倒影,以反平衡的姿态,向全世界说出短暂、速朽和易于倾覆的语义。中国馆结构甚至能够令人联想起古老的沙漏钟,它被四柱支起的下部,刚好是沙砾的出口,昭告着时间的飞逝和不可捉摸。中国馆的意外收获,就在于它以倒金字塔和沙漏的形态,旗帜鲜明地表述了本城庙会美学的“优良传统”。
  这种古怪的语义错位,跟北京奥运开幕式的“击缶而歌”,有异曲同工之妙。前者以速朽的语义描述国家造型,而后者则以丧器演奏全球庆典。另一个相似点在于,两者都犯了同样的“名实不符”的错误:奥运缶其实是一种冰鉴,而木构斗拱也只是一个被钢结构偷换了的空洞的视觉符号,完全丧失了传统木质文明的本性:与此同时,基于它的官帽特征,所谓“亲民性”也随之转变为“拒民性”。这是建筑语义被三重偷换的罕见实例,足以为文化研究提供生动的范本。
  被滥用的红色元素,正在成为流行于中国大陆地区的恶俗。所谓“中国红”、“华夏红”或“中华红”,是一组彻头彻尾的伪概念,它甚至拒绝区分不同红色的光波长度及振幅,抑或它们的色相、明度和纯度,以及这组颜色在奥斯特华色标或门塞尔色标中的确切位置。它不过是一堆可以任意调配的文学色调,被政客、商人和投机艺术家所利用,成为遍及中国的视觉灾难。
  红色从来就不是华夏民族的专利,除非我们以“中国红”的名义申请到“世界文化遗产”。红色崇拜曾经广泛存在于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古印度、古罗马、印加帝国和南太平洋岛屿,今天仍然是美洲原住民的核心美学价值。而作为上古日神和生殖崇拜的残余标记,它也曾在中国民间流传,并于20世纪上升为主流意识形态符码。在消费主义时代,它又以时尚的形态出现,成为一种崭新的文化口红,被涂抹在那些没有灵魂的事物的表面,装点着灰色单调的城市面容。
  红色被应用于民间吉祥符,自然会散溢出轻松喜庆的气息,但被涂抹在世博中国馆的主体建筑上之后,却引发迥然不同的效应——作为权力的注解,红色强化了建筑立面自身的征服、逼迫和警告的语义。正如北京宫式红墙还在炫耀旧帝国的权力意志那样,“中国红”被涂抹在权力的王冠上,散发出炽热的铁血气息。这固然可以成为国家威权的强大宣叙,但却跟世博会的和平主旨相悖,也跟本城官方宣称的“开放、柔性、亲民”的口号毫无干系。
  在弄清楚中国馆的建筑语义之后,“斗拱”究竟托住了什么?就成了一个令人尴尬的话题。建筑的传统内核遭到丢弃之后,文明的灵魂就己死灭,剩下的只能是空洞的躯壳,取而代之的是权力崇拜和官帽美学。这些事物被何镜堂先生的“斗拱”托起,送上本城的祭坛。好在它们的属性是短暂的。它们正在从倒金字塔结构里流逝,犹如下泻的沙砾,并且必将成为速朽的历史。
其他文献
民国时期的公馆,在张爱玲笔下是上海的精致。上海最先接受大量的西方文化,这点在建筑上可见一斑。而除却旧时的风云之地上海,民国时期的公馆属广州和南京两地的最有看头。多为商界领袖所住的广州公馆和多是政界人士住所的南京公馆,依稀之间给城市留下了或沉静、或庄重大气的基调。如今,这些旧公馆不同程度上被翻新、改造,故事也随之消解在岁月之中。    广州:东山那些园子    广州的旧东山是现在广州唯一完整的公馆区
期刊
清晨五六点,公鸡开始打鸣,两只毛色各异的巴儿狗也不甘寂寞,叫得正欢。早早起了床的小陈夫妇各自忙碌着手头的事。  陈耀光睡眼惺忪地赤脚走出木屋,坐在木板露台上的躺椅上,欣赏着晨光中的湖色和映在水面的影子,好久都不发一声。小李放下手头的活,擦擦手,洗好一盘水果,不声不响地摆在他身旁的小桌上——她知道这几个城里老板的脾性,任由他静静地对着湖面发呆。  老板带到岛上来的客人不少。小李到自留地割了菜,再从鸡
期刊
风格指南:东南亚风格主要以宗教色彩浓郁的神色系为主,如深棕,黑色,褐色,金色等,令人感觉沉稳大气,同时还有鲜艳的桃红和庙黄色等。在东南亚风格的家装空间中,会让人感觉明媚的怒放感,绚丽的色彩、不拘泥的气息,同时配以体现细节的物品,例如清凉的藤椅、泰丝抱枕、精致的木雕、造型逼真的佛手、妩媚的纱幔等,当这一切和谐地兼容于一室时,身处其中便能体会到东南亚所独具的清雅、休闲的气氛。    两小无猜长相“游”
期刊
余极画过油画,表现性的政治波普,表达中国知识分子对红色经典复杂紊乱的历史心态。余极常常被人定性为行为艺术家,也自以为这是一种身份的归宿。  余极还做过不少装置作品,特点之一是喜欢转借古典概念,这大概和他从小接触传统戏曲、喜欢文学阅读、写过诗歌有关。  ……  余极也做影像、图片,通过对日常生活的重组来展开新的诠释。  他说:创作的理由十分单纯,就是艺术业已成为我存在的感性方式,好比挠痒——他把即将
期刊
位于草堂路的诗圣花园时刻充满着“诗情画意”,在这条幽静的小道上,一草一木,一花一水,都有着无尽的意味。“蜀粹典藏”餐厅毗邻杜甫草堂,近邀浣花溪水,在这“诗园”中,可谓是揽千古独有之胜,纳万金难求之幽,于繁华之中独显风流,于喧嚣之外自得雅趣。它将诗宅意趣与园林胜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走人诗园般的蜀粹典藏,两旁高柱侍立,地上“小桥流水人家”,别是一番风情。恍惚中,这里更像个博物馆,而不像一个餐厅。但
期刊
“云门舞集”是一个社团的名字,是台湾地区第一个职业舞团。其实,也是所有华语社会,包括大陆在内的第一个职业现代舞团,它由林怀民在1973年一手创办。“云门”的本义,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舞蹈,《吕氏春秋》中记载说,“黄帝时,大容作云门,大卷……”。也就是说,黄帝时代有人创制了一种舞蹈,叫做云门。可是,5000年过去后,云门的舞容舞步均已失传,只留下这个美丽的名字。给一个现代舞团偏偏取这个古老得找不到蓝本的
期刊
摘 要 在桑果汁中添加250 mg/L DMDC,检测其在4 ℃贮藏期间污染菌和营养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新鲜桑果汁中添加250 mg/L DMDC后,果汁中的菌落总数、乳酸菌数、酵母菌数以及霉菌数均呈线性快速下降,在添加DMDC 12 h后,各种菌群的数量不再显著减少(p>0.05)。添加250 mg/L DMDC的桑果汁在4 ℃下贮藏时间能延长至30 d左右,并且在30 d贮藏期内,桑果汁的色
期刊
圣经里说,上帝在第五日、第六日创造了鸟兽虫鱼和人类,后来,又用亚当的第24根肋骨造出夏娃。在基督教谱系的最源头,人类带着缺陷和原罪来到这个世界;数千年后诞生的进化论里,虽然人类的祖先被定义为高智商的灵长类动物,但自认为早已摆脱原始荒蛮的我们,却从自己祖先那滑稽丑陋的模态下建立起了无与伦比的优越感。然而,面对基因链条最初始的一端,依然不能否认人类在生物层面上的不完美。事实是,我们比这个星球上的其它动
期刊
传说中的La Cote-aux-Fées小村庄隐蔽在瑞士侏罗山区深处的大片松林中。1874年,乔治伯爵(Georges Edouard Piaget)正是在这座朴实的小村落创立了伯爵表厂。想拥有自己的品牌谈何容易,经过数个世代,伯爵的第四代传人依芙伯爵(Yves Piaget)讲述了这其中艰辛的故事。  自创始之初,伯爵便倾心于打造匠心独具、美感与技术要求并重的腕表。伯爵是第一个大胆突破整合名表制
期刊
探赜索隐,钧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  ——《周易·系辞》    近日,园林绿化渐人寻常百姓家,而蓍草作为其中重要的装饰植物,广受园艺家和居民的喜爱。人们似乎已经淡忘蓍草曾经是我们民族充满神秘灵力的圣物,并开始习惯它以草药和装饰植物的身份存在……    蓍草的前世:神秘莫测的悖论    蓍者,耆老之草也。《博物志》云:蓍千岁而三百茎,故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