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排斥民营资本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zong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产业是否健康发展取决于竞争,只有竞争才会促进创新,才能促使企业不断采用更适合于市场需求的新技术,而垄断不会激励创新,也不会促进新技术的采用。因此,“以市场换技术”实际上是以垄断市场的高额利润来换取新技术。这种逻辑是很成问题的,因为当市场被技术垄断者支配,它还有什么压力和动力来不断更新技术呢?
  中国的政府部门总想垄断,国有企业垄断搞不下去了,就搞国有与外资的联合垄断。但垄断永远是与创新相悖的。国有资本可以依靠政府权力的支持,而不需要自己的努力和创新。外资或其他民间资本一旦搭上了国有资本的垄断便车,也很快就会丧失活力。
  当然,不同外资的引进也会带来它们之间的竞争,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新技术的采用。但是,遏制民资的结果不仅仅是排斥公平竞争,还会对民族产业产生不利影响。外资与民资都是利润最大化的追求者,这是相同的。但不同在于,民资在获得最大化利润的同时,还可能会创造民族品牌,而外资除了利润,并没有这样的激励。
  更重要的是,外资获得利润后的使用,并不一定要在中国进行技术创新的积累,而民营企业获利后的第一投资选择必然是在中国本土,由此带来的资本积累和技术积累、无形资本积累等等都会留在中国,成为代表中国实力的资本存量。一个国家实力的标志特征往往就是由一些知名的民族品牌经过长期积累而形成的。例如美国的微软、摩托罗拉,日本的索尼和松下,韩国的三星等等。没有民族品牌的国家和企业,就没有无形资产和高附加价值以及财富的积累,注定永远只能给人家打工。盲目扶持外资而抑制民资,势必带来这样的结果。
  在资本和技术稀缺的发展初期,外资的进入给中国带来了积极的市场溢出效应,那些效率最高的产业,通常都是在引进外资的同时也让民营资本蓬勃发展的行业。竞争是最好的外资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民营资本则通过学习、模仿、提高和创新过程,达到消化吸收外来的先进技术,并进而实现自主创新的目标。然而,外资的积极作用正在衰减,尤其是在那些外资垄断的产业,其对中国的民族产业甚至会产生负效应。
  那么,能否让外资和国资竞争,而排斥民资的参与?答案是否定的。实际上,国资根本不是外资的竞争对手,其必然要依赖垄断才能生存,否则很快就会被淘汰。因此,现实中经常是国资想搭外资的便车,实行共同垄断以分享利润。这样的战略就是以市场换技术,其结果换来的是产业的低效率和停滞不前。
  总之,是用优惠来换取技术进步和有效投资,还是用制度来促使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优惠换不来技术创新,至多只能一次性有效,但换不来持续的发展,而合理的制度则能换来持续性的内在发展动力,以及为技术创新提供不断的源泉。这样的合理机制就是市场的竞争机制,是让民营企业自由进入市场的机制。
  只有在一个充分竞争的环境下,外资的积极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才会给中国市场提供最好的、最合适的技术,而且会随着中国的整体生产率水平的提高,不断更新或采用最新技术。因此,“以竞争换技术”代替过去通行的“以市场换技术”,正是建立在这样的最为基本的市场经济发展基础上的。我们希望,这句口号的改变,能够促使中国的发展战略做出重要的调整。
其他文献
源于大量低成本劳动力供给的全球化红利正步入终结期,高增长和低通胀不再能够兼得    过去五年是全球经济的“黄金时期”。在2003年-2007年间,全球GDP平均增速为4.9%,通货膨胀率仅为3.6%;而此前五年(1998年-2002年),GDP平均增速和通胀率分别为3.4%和4.4%。   然而,2008年将很可能是全球经济的一个转折点,从高增长、低通胀的黄金时期,转变为一个相对较低增长,并伴随着
H股表现会持续优于A股,A股对H股溢价将缩小    我们认为,温家宝总理近日在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做出了更加均衡的风险评估。  值得强调的是,政府意识到外部风险在不断增加,并在报告中强调,为取得今年较快平稳发展的宏观政策目标,宏观调控应保持适度灵活。   有趣的是,温家宝总理并非简单强调要实施信贷紧缩,而是强调改善不同行业间的信贷结构。这将为商业银行在未来几个月内不刻意降低
杜世成626万余元受贿款大多牵涉两个女人:帮其收钱者梁巧云和行贿者李薇    由于在法定期限内未提起上诉,原山东省委副书记、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一审判决于2月16日生效。《财经》记者获悉,杜已于日前被押解进京服刑,开始其漫长的无期徒刑生涯。历时一年有余的杜世成案,随着被告的收监服刑画上句号。   杜世成的政治生涯止步于2006年12月23日,当日召开的山东省委常委扩大会议通报,鉴于杜世成的行为已构成
平安投资超过20亿欧元的富通集团,不幸面临“五马分尸”的惨痛局面    2008 年10 月7 日,布鲁塞尔,一位行人在富通银行的门前阅读有关金融危机的法文评论,标题是“在最糟糕的一天”。此前一天,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 宣布将从比利时、卢森堡政府手中收购了富通比利时银行和富通卢森堡银行75%和66%的股份。    “对比利时来说,富通(Fortis Group)这样一个在全球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