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李贤注中比喻研究

来源 :教育界·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pe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后汉书》李贤注是范晔《后汉书》传到今天的最古的注,也是我国古代著名史注之一。《后汉书》李贤注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尤其是比喻手法的运用。文章拟对《后汉书》李贤注中的比喻修辞进行粗浅的分析和研究,以期推进对《后汉书》的研究。
  【关键词】《后汉书》;李贤注;比喻
  一、比喻概说
  比喻,就是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去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一种修辞格。比喻里被比方的事物称为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称为喻体,联系二者的词语称为喻词。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个事物,利用它们之间某一方面的相似点来打比方就构成了比喻。自古以来,比喻是使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也是内容最为丰富的一种辞格。秦牧曾说:“美妙的比喻简直像是一朵朵色彩瑰丽的花。”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成功的比喻可以把语言点缀得更美。
  一般来说,比喻的作用有四: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以鮮明的印象;四是通过使用比喻可以造出丰富多彩、贴切的词语。因此,运用比喻可以把陌生的东西变为熟悉的东西,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二、比喻的分类
  在学界和在一般的修辞学著作里,一般将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笔者以李贤注《后汉书》为蓝本,以修辞学理论为指导,采用数据统计、综合分析、举例分析的研究方法,搜集文中含有比喻辞格的语料,依据《后汉书》李贤注对比喻的运用情况,对所有比喻进行整理分析、甄别比对,亦将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书中共有比喻111例,现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明喻
  明喻是明显地用另外的事物来比拟某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在李贤《后汉书注》中,明喻通常用“如”“犹”“喻”“若”“譬如”比喻词呈现出来,共有106例,占95.5%。
  1.通过“喻”“谕”呈现出来的有55例,占49.5%。
  (1)在《后汉书》原文中,只言其喻体,而在李贤注中,不仅言其本体和喻体,而且用喻词“喻”“谕”连接,通常是名词。如:
  ①负薪之才,升君子之器。(P1435)
  李贤注:“负薪,喻小人也。”
  ②臣以斗莦之姿,趋走日月之侧。(P2474)
  李贤注:“日月喻人君也。”
  ③昔唐尧在上,群龙为用。(P1069)
  李贤注:“群龙喻贤臣也。”
  ④简其良能,随用爵之,强干弱枝之道也。(P2115)
  李贤注:“以树为喻也,谓京师为干,四方为枝。”
  ⑤恐绳墨弃而不用,斧斤废而不举。(P907)
  李贤注:“绳墨喻章程也。”
  按:喻体“贤人”“小人”“贤臣”“君”“人君”指人,“树”为物,皆为具体名词,“章程”则为抽象名词。
  (2)在《后汉书》李贤注中,只言其相似点或特征,通常是形容词。如:
  ①莽末,天下连岁灾蝗,寇盗锋起。(P2)
  李贤注:“言贼锋锐竞起。字或作‘蜂’,喻多也。”
  ②使马如羊,不以入厩;使金如粟不以入怀。悉以金马还之。(P2138)
  李贤注:“如羊如粟,喻多也。”
  ③捡阅库藏,收其珍宝,悉条列上言,秋毫无私。(P1100)
  李贤注:“秋毫者,喻细也。”
  ④夫理国以得贤为本,太中大夫段襄,骨鲠可任,愿陛下裁察。(P589)
  李贤注:“骨鲠,喻正直也。”
  ⑤周以龙兴,秦以虎视。(P1336)
  李贤注:“龙兴虎视,喻盛强也。”
  按:例①言盗贼像蜂一样多。②马如羊,金如粟,皆言其多。③言张堪攻占成都后,将珍宝库藏全部上缴,丝毫不敢据为己有。④来歙认为太中大夫段襄正直,推荐其就职。⑤言汉室龙兴,虎视眈眈,喻其盛强。这五例,皆言其相似点的特征。
  (3)在《后汉书》李贤注中,言其比喻义,通常以句子的形式呈现。如:
  ①氛霓郁以横厉兮,羲和忽以潜晖。(P1705)
  李贤注:“气盛而日光微,谕王莽篡汉。”
  ②(徐穉)谓容曰:“为我谢郭林宗,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P1747)
  李贤注:“喻时将衰季,岂一人可能救邪?”
  ③孔子称“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P1791)
  李贤注:“《论语》载孔子之言也。相扶持者,谕臣当辅君也。”
  ④若乃偏情矫用,则枉直必过。(P1661)
  李贤注:“《孟子》曰:‘矫枉过直。’矫,正也。枉,曲也。言正曲者过於直,以喻为政者惩奢则太俭,患宽则伤猛,不能折衷也。”
  按:例①把“王莽篡汉”比作“妖气盛行,太阳的光辉被隐藏”。例②把“时运将衰,非一人所能挽救”比作“大树要倒了,不是一根绳子所能维系的”,非常形象生动。例③引用孔子之言,比喻臣子应当在关键时候辅佐君子,否则还要臣子干什么呢?例④比喻为政者不宜矫枉过正。
  2.通过“如”呈现出来的有28例,占25.2%。如:
  ①惟诸将远功大,诚欲传于无穷,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P26)
  李贤注:“《太公金匮》曰:‘黄帝居人上,惴惴若临深渊;舜居人上,矜矜如履薄冰;禹居人上,栗栗如不满日。敬胜怠则吉,义胜欲则昌,日慎一日,寿终无殃。’”
  ②棱、荣事君,志同鹯雀。(P1539)
  李贤注:“《左传》曰:‘见无礼于其君者诛之,如鹰鹯之逐鸟雀也。’”
  ③恐百姓惊动,必有糜沸之乱。(P1787)
  李贤注:“如糜粥之沸也。”   ④臣闻农夫去草,嘉谷必茂。(P2204)
  李贤注:“《左传》曰:‘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也。’”
  按:①黄、舜、禹帝统治天下的时候,就好像靠近深渊、踩在薄冰上一样小心谨慎,一天比一天更谨慎。②郑子产问然明(郑国大夫)以为政之道,他说:“对老百姓如自己的孩子,看到不仁义的人杀掉他,就像鹰鹞逐鸟雀一样。”③比喻害怕百姓惊动,必有世事混乱。④治理国家的人,看见作恶的就如同农夫看见草一样一定要除掉它。
  3.通过“若”呈现出来的有11例,占10%。如:
  ①诸将复上奏曰:“汉遭王莽,宗朝废绝。豪杰愤怒,兆人涂炭。”(P20)
  李贤注:“《尚书》曰:‘人坠涂炭。’孔安国注云:‘若陷泥坠火,无救之者。’”
  ②为朝露之行,而思传世之功。(P1633)
  李贤注:“朝露言易尽也。《苏子》曰:‘人生一世,若朝露之托于桐叶耳,其与几何。’”
  ③政畏张急,理善亨鲜。(P2482)
  李贤注:“《老子》曰:‘理大国若亨小鲜’也。”
  按:例①言就像陷进泥坑坠落火中一样,没有人能救。例②言人生在世,就好像早晨桐叶上的露水,没有多久。例③言治理大国就好像烹煎小鱼一样。
  4.通过“譬”“譬若”“譬如”呈现出来的有3例,占2.7%。如:
  ①(鲍)永以吏人痍伤之后,乃缓其衔辔。(P1019)
  李贤注:“《说苑》曰:‘理国譬若张琴,大弦急则弦绝矣,故急於其衡做辔者,非千里之御也。’”
  ②传曰:“人心不同,譬若其面。”(P1615)
  李贤注:“《左传》郑子产谓子皮曰:‘人心不同,譬如面焉。吾岂敢谓子面如吾面乎?’”
  ③夫岐嶷形于自然,伣天必有异表。(P1505)
  李贤注:“《说文》曰:‘伣,譬谕也。’《诗》云:‘文王嘉止,伣天之姝。’文王闻太娰之贤则美之。言大邦有子女。譬天之有女弟,故求为配焉。”
  5.通过“犹”呈现出来的有7例,占6.3%。如:
  ①如以舟无推陆之分,瑟非常调之音。(P1660)
  李贤注:“古法不施於今,犹舟不可行之於陇也。今法有合於时,如瑟可移柱而调也。”
  ②夫穿窬不禁,则致强盗。(P1558)
  李贤注:“《论语》孔子曰:‘色厉而内荏,其犹穿窬之盗乎?’”
  ③虽情品万区,质文异数,至于陶物振俗,其道一也。(P2183)
  李贤注:“《管子》曰:‘夫法之制人,犹陶之于埴,冶之于金也。’”
  6.通过“似”呈现出来的有2例,占1.8%。如:
  ①叶公好龙,真龙游廷。(P1082)
  李贤注:“子张见鲁哀公也,七日,哀功不礼。子张曰:‘君子好士有似公子高之好龙也。叶公子高好书龙,天龙闻之,降之,窥头於牖。’”
  ②出名马,赤玉,貂豽,大珠如酸棗。(P2811)
  李贤注:“豽似豹,无前足。”
  按:例①言你喜欢有才华的人就好像公子高喜欢龙一样,有类比的意味。例②言豽的形状像豹。
  (二)暗喻
  暗喻是比明喻更进一层的比喻,本体和喻体的关系比明喻更紧密。在李贤《后汉书注》中,暗喻仅有1例,占0.9%,无任何比喻词。
  ①故多以宗室肺腑居之。(P1304)
  李贤注:“肺腑,天子之亲属也。”
  按:言“肺腑就是天子的亲属”,以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形式呈现出来,本体和喻体之间用逗号隔开。
  (三)借喻
  借喻比暗喻更进一层,它的本体和喻体的关系更加密切。在句中,它只出现喻体,不出现本体。在《后汉书》李贤注中,借喻有4例,占3.6%。
  ①至使议弄神器,改更社稷。(P1603)
  李贤注:“神器谓天位也。”
  ②振振子孙,或秀或苗。(P1811)
  李贤注:“《论语》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儿不实者有矣夫!’苗谓早夭,秀谓成长也。”
  按:只出現喻体,解释的词才是本体,以“A谓B”的结构呈现。
  《后汉书》是我国古代的“四史”之一,本身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后汉书》李贤注也是我国古代著名史注之一。本文通过对《后汉书》李贤注的整理和爬梳,对比喻修辞手法进行了粗浅的研究,有助于勾勒中古汉语修辞的概貌,揭示汉语言文字特点与汉语修辞的关系,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研究作品,也能进一步深入了解作者比喻修辞格的运用特点,明喻占绝大多数,以各种形式呈现出来,而暗喻和借喻只占一小部分,对研究作者其他作品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参考文献】
  [1]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2]乔俊杰.李善文选注修辞训诂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2005.
  [3]郭翀.世说新语中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6(02):89-91.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检测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2,EZH2)mRNA及其蛋白在人卵巢癌敏感细胞株A2780及耐顺铂细胞株A2780/DDP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卵巢癌耐顺铂是否存在相
【摘要】英语阅读理解作为国内英语考试的必考题型,一直受到研究者们重视。文章通过文献法,对2008-2018年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进而分析总结了近年来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以及研究趋势等。  【关键词】英语阅读理解;研究综述;影响因素一、引言  英语阅读理解是英语学习群体绕不开的话题,作为各种英语测试的必考题型,阅读理解不仅受到学习者的重视,也同样得到研究者们的青睐。学者们对于阅读理解的研究不仅从未停
【正】 怎样整体认识语文课堂结构?从宏观上看,教育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结构和方法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统一体,从微观上看,课堂结构是这系统中微小的但不
文章基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探索了多元统计分析的课程教学模式,使得多元统计分析教学更加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切实提高了应用型数据科学人才培养质量。
【正】 美国学者道格拉斯·霍夫施塔特在他的《GEB——一条永恒的金带》一书中,谈到一种“怪圈”现象。他认为,一个人的思维发展轨迹,有时会不知不觉地回到原来的起点,从
【摘要】软件服务外包作为国家的新兴战略产业,需要大量相关方面的人才。宜春学院正在转型为应用型的地方本科院校,较早在国内成立了专门培养软件服务外包人才的学院,并就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创新。文章从教学内容、学习技术和管理流程等方面构建了校企深度合作、数字化学习的教学改革框架。  【关键词】软件服务外包人才;数字化学习体系;课程模式;管理模式  【课题来源】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
文章通过对高校教学管理人员沟通能力问题的分析,强调沟通能力对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提出了有效提高高校教学管理人员沟通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正】 大事记门人彭兴宗去贵溪应天山访问朋友,因登山游览,见“陵高而谷邃,林芦而泉清”,于是与诸友商议,迎请陆九渊来此讲学。陆九渊以祠禄官闲居故乡,很想办一所书院。接
【摘要】模拟连队量化考评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整个量化考评管理系统的实施过程强调系统性和目标性以及系统中各层级人员的及时沟通。文章运用一般系统结构理论中关于系统结构、系统环境及系统行为和功能的相关理论对模拟连队量化考评管理系统的各个环节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系统论;模拟连;量化考评管理  一、引言  模拟连是指学员队模拟基层连队建制对学员实施管理的一种制度,旨在培养和锻炼学员的
【正】 所谓“隐形流失”,是指教师“身在学校心在外”,人还在教师队伍中,课也照样上。但是精力却已有相当一部分放到教学之外,下了课则另有所为,或业余经商,或干第二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