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重庆市铜梁区现存的基层党的建设进行了问题研究和对策建议。能过加强群工系统的时效性,促成果转化,形成信息化长效机制、加强群工系统的思想性,增加运用力度,着力构建多媒体宣传格局、用好用活群工系统,继续深化群工系统在群众中的推广和运用、加强与上级领导的沟通,并着力加强系统的维护,升级及自身建设、着力构建多媒体宣传格局来打造新的信息系统。
关键词:铜梁区;基层党建;信息化水平
一、铜梁区基层党建信息化水平建设现存问题
(一)远程教育针对性时效性不强,成果转化不好
远程教育教学工作普遍存在着三重三轻现象,即重党员、轻群众,重党建、轻技术,重学习、轻效果。教学工作中普遍存在与实际结合不够,存在上面发什么播什么,有什么播什么,对农村党员干部的需求知之不深,不能针对性地因地制宜、分类施教,没有充分认识到学习的目的在于将学习的具体内容落到工作的实处,转化为指导和促进工作的具体实践。
(二)群工系统推广运用力度不够,思想认识不足
群工系统应用范围不广,存在覆盖领域不全、过多依靠干部代录反映问题、少数管理员操作不熟练、思想认识不足,大数据分析提供决策参考效果不好等问题。建议,一是加大群工系统宣传推广力度,继续做好群工系统典型案例宣传。积极引导帮助企业主、职工群众、党群服务人员安装使用,推进由村居向机关、国企、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组织等新型行业领域拓展。二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工作人员操作不熟、思想认识不足等问题。三是,建立周报制度和群工系统联席会议制度,用好用活大数据分析平台。
(三)群工系统推广力度有待增强,帮助群众用好用活信息化系统
群工系统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通过发放群工系统宣传册、制作播放公益广告,运用手机报、微信公众号、电视、报纸、户外电子广告屏等媒介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积极帮助引导企业主、职工群众、党群组织负责人安装使用,截至2016年6月,铜梁区新增管理用户360个,培训基层管理员1200余人次。
坚持“日扫描”,加强监管力度对群众问题受理即“挂单”、办结才“交账”,确保群众反映问题真正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基本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街、难事不出区”。
(四)与上级沟通有待加强
现存模式已对接市政110热线、区长公开信箱(电话)、网络舆情监控等民生诉求平台,将涉及群众诉求整合纳入到群工系统统一交办、督办。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定不足之处,需要扬长避短,进一步把工作做深做细。
二、铜梁区基层党建信息化水平建设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群工系统的时效性,促成果转化,形成信息化长效机制
(1)抓好远程教育载体建设。推进终端站点转型升级,提高终端站点运行质量,充分利用移动智能终端探索建立移动远教站点。抓住远教设备更新换代、网络速度提升等契机,利用云平台等多媒体设备对站点进行升级改造,减少站点建设维护成本,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2)认真落实学用制度。修订完善《铜梁区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学用制度》,加强对各终端站点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推动工作。
(3)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建立完善终端站点日常管理制度、站点管理员评价考核制度、站点使用率和学习达标率通报制度、学用效果评估制度,把“双创双争”活动作为加强自身建设和作用发挥的重要手段长期坚持下去。
(二)加强群工系统的思想性,增加运用力度,着力构建多媒体宣传格局
(1)继续做好本土教材开发。根据不同类别党员需要,组织摄制重大题材专题教育电视片、身边先进典型系列微视频,组织编写简明通俗、好学管用的乡土教材,弘扬正能量、发出好声音。积极配合中组部和市委组织部做好党员教育教学课件观摩评比工作。
(2)加强党建电视栏目建设。
(3)强化“互联网+党员教育”模式。进一步加强共产党员微信、易信和重慶党员教育微信订阅使用工作,进一步完善功能,增强教育培训实效。指导基层支部建好用好网络互动平台。继续用好“重庆远程呼叫中心”。全面推广运用三级服务平台资源共享系统。
(三)用好用活群工系统,继续深化群工系统在群众中的推广和运用
在推广运用上。继续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重点依托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新媒体等平台宣传典型案例,引导党员干部群众愿用会用。拓展延伸覆盖领域,逐步将群工系统由村居向机关、国企、学校、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组织等领域拓展,由服务村居民向服务市场主体拓展,实现为群众办好事,让群众好办事。在功能拓展上。继续整合区内民生诉求平台,拓宽受理群众诉求渠道。探索政企互动服务功能,提高办事实效。
(四)加强与上级领导的沟通,并着力加强系统的维护,升级及自身建设
(1)加强调查研究。围绕创新和改进党员教育形式、建立完善远程教育工作保障机制、建立远程教育作用发挥机制等开展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成果,指导工作实践。
(2)加强经费保障。建立党员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积极争取财政部门支持,将重点培训班次、教学资源开发、骨干师资队伍培训、硬件设施维护、网络系统运行等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有人员、有经费、有阵地。
(3)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党员教育师资库和远程教育骨干管理队伍。按照分级组织、分层培训的原则,抓好区级、镇街、村(社区)专兼职远程教育工作者选拔和培训工作,确保每人每年培训一次以上。使群工系统加强系统优化和推广宣传。
(五)着力构建多媒体宣传格局
(1)继续做好本土教材开发。根据不同类别党员需要,组织摄制重大题材专题教育电视片、身边先进典型系列微视频,组织编写简明通俗、好学管用的乡土教材,弘扬正能量、发出好声音。积极配合中组部和市委组织部做好党员教育教学课件观摩评比工作。
(2)加强党建电视栏目建设。应当广泛展示党建成果,介绍党建工作经验,宣传先进典型,扩大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
(3)强化“互联网+党员教育”模式。加强微信公众号等区级教学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功能,增强教育培训实效。指导基层支部建好用好网络互动平台。继续用好“重庆远程呼叫中心”。全面推广运用三级服务平台资源共享系统。
最终,由服务村居民向服务市场主体拓展,实现为群众办好事,让群众好办事。让群众得到实惠。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真正实现党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根本宗旨。
作者简介:
刘莹(1986—),女,汉族,湖北孝感人,现任中共铜梁区委党校讲师,重庆工商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科社。
关键词:铜梁区;基层党建;信息化水平
一、铜梁区基层党建信息化水平建设现存问题
(一)远程教育针对性时效性不强,成果转化不好
远程教育教学工作普遍存在着三重三轻现象,即重党员、轻群众,重党建、轻技术,重学习、轻效果。教学工作中普遍存在与实际结合不够,存在上面发什么播什么,有什么播什么,对农村党员干部的需求知之不深,不能针对性地因地制宜、分类施教,没有充分认识到学习的目的在于将学习的具体内容落到工作的实处,转化为指导和促进工作的具体实践。
(二)群工系统推广运用力度不够,思想认识不足
群工系统应用范围不广,存在覆盖领域不全、过多依靠干部代录反映问题、少数管理员操作不熟练、思想认识不足,大数据分析提供决策参考效果不好等问题。建议,一是加大群工系统宣传推广力度,继续做好群工系统典型案例宣传。积极引导帮助企业主、职工群众、党群服务人员安装使用,推进由村居向机关、国企、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组织等新型行业领域拓展。二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工作人员操作不熟、思想认识不足等问题。三是,建立周报制度和群工系统联席会议制度,用好用活大数据分析平台。
(三)群工系统推广力度有待增强,帮助群众用好用活信息化系统
群工系统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通过发放群工系统宣传册、制作播放公益广告,运用手机报、微信公众号、电视、报纸、户外电子广告屏等媒介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积极帮助引导企业主、职工群众、党群组织负责人安装使用,截至2016年6月,铜梁区新增管理用户360个,培训基层管理员1200余人次。
坚持“日扫描”,加强监管力度对群众问题受理即“挂单”、办结才“交账”,确保群众反映问题真正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基本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街、难事不出区”。
(四)与上级沟通有待加强
现存模式已对接市政110热线、区长公开信箱(电话)、网络舆情监控等民生诉求平台,将涉及群众诉求整合纳入到群工系统统一交办、督办。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定不足之处,需要扬长避短,进一步把工作做深做细。
二、铜梁区基层党建信息化水平建设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群工系统的时效性,促成果转化,形成信息化长效机制
(1)抓好远程教育载体建设。推进终端站点转型升级,提高终端站点运行质量,充分利用移动智能终端探索建立移动远教站点。抓住远教设备更新换代、网络速度提升等契机,利用云平台等多媒体设备对站点进行升级改造,减少站点建设维护成本,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2)认真落实学用制度。修订完善《铜梁区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学用制度》,加强对各终端站点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推动工作。
(3)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建立完善终端站点日常管理制度、站点管理员评价考核制度、站点使用率和学习达标率通报制度、学用效果评估制度,把“双创双争”活动作为加强自身建设和作用发挥的重要手段长期坚持下去。
(二)加强群工系统的思想性,增加运用力度,着力构建多媒体宣传格局
(1)继续做好本土教材开发。根据不同类别党员需要,组织摄制重大题材专题教育电视片、身边先进典型系列微视频,组织编写简明通俗、好学管用的乡土教材,弘扬正能量、发出好声音。积极配合中组部和市委组织部做好党员教育教学课件观摩评比工作。
(2)加强党建电视栏目建设。
(3)强化“互联网+党员教育”模式。进一步加强共产党员微信、易信和重慶党员教育微信订阅使用工作,进一步完善功能,增强教育培训实效。指导基层支部建好用好网络互动平台。继续用好“重庆远程呼叫中心”。全面推广运用三级服务平台资源共享系统。
(三)用好用活群工系统,继续深化群工系统在群众中的推广和运用
在推广运用上。继续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重点依托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新媒体等平台宣传典型案例,引导党员干部群众愿用会用。拓展延伸覆盖领域,逐步将群工系统由村居向机关、国企、学校、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组织等领域拓展,由服务村居民向服务市场主体拓展,实现为群众办好事,让群众好办事。在功能拓展上。继续整合区内民生诉求平台,拓宽受理群众诉求渠道。探索政企互动服务功能,提高办事实效。
(四)加强与上级领导的沟通,并着力加强系统的维护,升级及自身建设
(1)加强调查研究。围绕创新和改进党员教育形式、建立完善远程教育工作保障机制、建立远程教育作用发挥机制等开展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成果,指导工作实践。
(2)加强经费保障。建立党员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积极争取财政部门支持,将重点培训班次、教学资源开发、骨干师资队伍培训、硬件设施维护、网络系统运行等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有人员、有经费、有阵地。
(3)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党员教育师资库和远程教育骨干管理队伍。按照分级组织、分层培训的原则,抓好区级、镇街、村(社区)专兼职远程教育工作者选拔和培训工作,确保每人每年培训一次以上。使群工系统加强系统优化和推广宣传。
(五)着力构建多媒体宣传格局
(1)继续做好本土教材开发。根据不同类别党员需要,组织摄制重大题材专题教育电视片、身边先进典型系列微视频,组织编写简明通俗、好学管用的乡土教材,弘扬正能量、发出好声音。积极配合中组部和市委组织部做好党员教育教学课件观摩评比工作。
(2)加强党建电视栏目建设。应当广泛展示党建成果,介绍党建工作经验,宣传先进典型,扩大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
(3)强化“互联网+党员教育”模式。加强微信公众号等区级教学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功能,增强教育培训实效。指导基层支部建好用好网络互动平台。继续用好“重庆远程呼叫中心”。全面推广运用三级服务平台资源共享系统。
最终,由服务村居民向服务市场主体拓展,实现为群众办好事,让群众好办事。让群众得到实惠。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真正实现党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根本宗旨。
作者简介:
刘莹(1986—),女,汉族,湖北孝感人,现任中共铜梁区委党校讲师,重庆工商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科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