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运用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比较分析法对优秀体操运动员各单项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现代体操各单项的关键技术对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秀体操运动员诸项竞技能力主导因素也随之呈现出新的特征。
关键词:优秀体操运动员;单项;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特征
中图分类号:G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11—1563—03
随着世界体操竞技水平的提高,现代体操各单项的关键技术对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秀体操运动员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的特征较以往也有了明显的改观。因此,如何针对现代体操不同单项的竞技能力特点对体操运动员有效地实施训练成为体操教练员关注的焦点。显然,阐明优秀体操运动员各单项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的现代特征,可为体操教练员指导训练和比赛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近四年参加世界体操三大赛的优秀体操运动员(主要为国家体操队的优秀体操运动员)
1.2研究方法
1.2.1专家访谈法就“体操运动员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的理解这一问题,向运动训练学专家进行了访谈,充分征询了相关专家的意见,保证本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1.2.2问卷调查法
1.2.2.1问卷设计的基本内容设计与体操各单项运动员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相关的调查问卷。获取专家、教练员和运动员对此问题的基本观点。
1.2.2.2问卷的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采用当面呈送以及邮递方式发放。共发放问卷68份,收回有效问卷59份,回收率在85%以上。
调查对象中有教授、研究员9名,副教授15名,讲师4名,助教1名,国家级教练4名,国际专家级裁判1名,国际级裁判8名,国家级裁判14名,运动健将及国际运动健将32名。
1.2.3文献资料法通过文献和INTERNET检索,查阅与运动员竞技能力相关的运动训练学资料;分析1979—2006年27多年间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竞技体操教材与科研论文,并进行分类整理。
1.2.4观察法观察分析2002—2005年连续4年世界体操三大赛中优秀运动员的录像、观摩国家及省市体操队的训练,以更好地理解体操各单项运动员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的特点。
1.2.5 比较分析法 对体操各单项运动员的诸项竞技能力主导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世界优秀体操单项运动员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的调查统计结果根据被访者对优秀体操各单项运动员竞技能力各主导因素作用做出的排序,分别赋予第一位至第七位7、6、5、4、
3、2、1的自然权数,以计算体操运动员竞技能力各主导因素作用的排序值,以表示体操各单项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的重要程度,和其对该单项整体竞技水平的不同作用。
2.2世界优秀体操单项运动员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的现代特征的分析
2.2.1 优秀自由体操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特征 男女自由体操竞技能力各主导因素的排序相同(图1,图2),依次为运动素质、运动技术、身体机能、身体形态、心理能力、运动智能和运动战术。
值得注意的是,运动素质(男子355,女子296),高于运动技术(男子342,女子289),虽差距不大,但能说明在运动素质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男子、女子自由体操,都要以技巧翻腾动作为主体和核心,翻腾动作是体现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目前,翻腾动作的翻转周数和转体度数不断增加,绕复合轴翻转的旋空翻动作的难度越来越大,这就要求自由体操运动员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协调完成这些动作。所以,对处于中级后期以后,尤其处于高级训练阶段的运动员而言,运动素质是完成动作和发展难新动作的关键之一。自由体操运动员下肢爆发力量的大小取决于最大力量能力和快速收缩能力。爆发力量越强,腾空高度就越大,运动员可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也就越宽裕,顺利完成高难动作、创新才有可能实现。腿部肌肉的退让性工作能力也值得一提,运动员腿部肌肉的退让性工作能力越高,其承受踏跳过程中打击力量的能力越强,腾空后落地的稳定性也就越高。此外,跟腱柔性也非常重要,较强的跟腱柔性有利于腿部力量的发挥和高难动作的完成,有效防止跟腱拉伤。其次要注意髋腹肌肉的收缩力量与速度,它们决定着翻腾动作中翻转速度的调配效果。自由体操运动员的专项耐力也一项重要的素质。比赛中,长串技巧联合动作越来越多,技巧翻腾动作难度愈来愈大,此外,运动员还要在短时间内参加多场次比赛。因此专项耐力也是自由体操运动员成套动作稳定发挥的重要保障之一。
2.2.2优秀鞍马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特征鞍马运动员竞技能力各主导因素作用的排序结果(图1)与田麦久博士对不同项群运动员竞技能力各主导因素作用的等级判别较相似。与其他男子项目相比,鞍马对身体形态的要求较高,排序值高达295,远在身体机能(204)之上,仅次于运动技术和运动素质,与运动素质的排序值(308)较为接近,可见中高级鞍马运动员的科学选材非常重要。从对鞍马项目身体形态指标要求来看,优秀的鞍马选手应具备以下形态特点:身材较高,体重较轻,上肢较长,肩宽较大,骨盆较窄,下肢较长。这就要求教练员在进行鞍马运动员选材时,不仅要注重运动技术与运动素质,还要兼顾鞍马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指标要求。在这一点上,以世界鞍马名将肖钦的选材最具代表性。
随着21305—2008国际体操评分规则的出台,对鞍马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现代鞍马成套动作连接紧凑,高难接高难,而且后半套加长、加难、有高潮起伏,使成套动作更具观赏性。鞍马成套结构以纵向往返移位动作为主于,采用不同形式和变化的纵向移位,多种加分动作结合,重点突出高难度的单环FLops组合动作和隔环动作及连接以取得更多加分。同时,鞍马的编排要利用好空间纬度,加强“立体化”动作的穿插,以提高成套动作的观赏性和竞争性。
2.2.3优秀吊环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特征 吊环项目中运动素质的重要程度远高于运动技术(图1)。这主要归因于吊环项目的特点和规则。从现代吊环技术发展的要求来看,结合专项技术大力加强专项力量训练,提高力量动作本身的难度价值与连接加分。此外,下法的难度与稳定性也是训练重要强化的内容。吊环所有动作都运用直臂完成,其难度价值集中体现于静止力量动作和力量动作之间的连接。规则规定,只有从低位到高位的力量连接才有加分。可见,任何吊环动作的完成都有赖于运动员较强的力量素质,如上肢的力量、力量耐力素质及控环能力。力量是掌握吊环动作的关键环节,发展力量素质对提高运动员的成绩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此外,吊环项目对肩关节柔韧素质的要求也很高。
从吊环项目身体形态指标要求来看,优秀吊环选手应具备以下形态特点:体重较轻,上肢较短,肩宽较大,胸围较大,骨盆 较窄。这样选材有利提高相对力量,并提高身体重心、缩短力臂,使身体重心接近握点,以达到身体机能节省化,更为有效地完成动作。因此,应特别注重吊环运动员的中高级选材。
2.2.4优秀跳马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特征 男女跳马各自主导因素的排序相同(图1,图2)。运动素质(男子355,女子301)的重要程度略高于运动技术(男子341,女子279)。跳马动作由助跑、上板、起跳、第一腾空、推手、第二腾空和落地七个环节组成。其中,助跑要求运动员下肢具有良好的快速动作能力,上板后的起跳要求运动员下肢爆发力出色,推手要求运动员推撑力量很强,腿部肌肉的退让性工作能力对跳马的落地稳定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运动技术中第二腾空动作技术结构和复杂程度来看,跳马与自由体操项目的关系最近。
从现代跳马技术的发展来看,跳马动作的选用上主要有侧手翻类、前手翻类以及踺子上板类等横纵轴结合翻转的动作。但纵观近几年来的跳马大赛,可以发现优秀男子跳马运动员对踺子上板类的动作运用数量相对较少;而女子跳马在踺子上板类的动作运用数量上则较多。随着近几年跳马器械的更新,这不仅加强了安全保障,而且为跳马第二腾空技术的发展开拓了空间。目前,沿横轴第二腾空的单一空翻动作的发展空间很少,甚至突破三周都很难,故现代跳马的第二腾空技术多采用横纵轴结合的空翻加转体动作,而发展的重点也集中于第二腾空转体度数的增加和身体姿态选择上的改变上,尤其是转体度数的增加上。目前,跳马第二腾空的身体姿势多采用直体与屈体,相比之下,团身姿势则选择较少。目前,我国女子跳马虽然整体实力依然落后,但有了一定进展,2005年在墨尔本第38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程菲以“踺子后手翻转体180度接前直空翻540度(程菲跳)”获得中国女子体操单项跳马世界冠军;相比之下,我国男子跳马虽然在1999—2004男子跳马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整体实力有了很大提升,居于世界前列,但近三年,又稍呈微弱下降趋势。
2.2.5优秀双杠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特征 双杠的技术含量较高,其排序值(图1)也相应较高,是男子六个单项中动作类型最复杂、最全面、数量最多的一个,男子竞技体操项目中的绝大多数动作结构形式都可在双杠项目上找到,故此单项对运动技术的要求偏高。运动素质,尤其是双臂和躯干部位的力量与速度素质,对该项目而言,至关重要。在现代竞技中,随着体育科学的发展与进步,世界各国强手之间的技术水平越来越接近,故而运动素质所起的作用也备受关注。
从现代双杠的技术发展来看,支撑摆动类和悬垂大摆类动作是今后双杠发展的主体,动作的编排向动力化发展,挂臂、支撑、大回环为起点的不同身体姿态的两周空翻难度动作的连接价值将进一步提高,成套动作的编排将进一步加长,杠外动作的空间分布比例将进一步提高。
2.2.6优秀单杠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特征 在单杠运动员诸多竞技能力主导因素中,运动技术占首要位置(353),心理能力次之(316),位居第二,超过了运动素质(290)。单杠项目对运动技术(353)的要求之所以非常高,就在于单杠拥有最大的三维空间,为人体在空中完成各种复杂动作提供了较大的时空条件。在运动素质方面,单杠项目对运动员的上肢、肩带、腰背的力量和腕、髋关节的柔韧性及灵活性方面的要求也较高。与男子体操其他五个单项竞技能力主导因素作用中排序第五不同,心理能力在单杠中排序最高,跃至第二。原因在于高难飞行动作及其之间的直接连接上脱手再握动作难度太大,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该项目优秀选手必须具备非常好的心理素质和勇敢顽强、大胆果断、敢于拼搏的精神。此外,由于空间大、技术难度大、高难飞行动作多,单杠项目对运动员的空间定向能力也有非常高的要求。
从现代单杠的技术发展来看,飞行动作的发展是今后主旋律之一,飞行动作难度将继续增加,成套动作的编排将继续突出飞行动作与飞行动作之间的直接连接。从近几年的单杠单项决赛中可以看出,成套动作的中间部位甚至出现璇空翻飞行动作,而飞行动作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与世界单杠技术的发展水平相比,我国男子体操单杠技术水平的明显落后,自1991年李春阳在第26届世锦赛上获得该项目冠军后,至今15年间无人问鼎金牌。目前,我国男子单杠项目的技术发展明显受到新规则影响。我国选手在单杠项目的动作多采用同类动作的难度变化加分和选择掏类动作加分,而新规则倡导单杠连飞技术的发展。这就要求我国运动员在继续发挥同类动作的难度变化加分和选择掏类动作加分的优势基础上,加大飞行动作技术的发展,使动作类型呈现全面化。
2.2.7优秀高低杠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特征 高低杠运动员诸项竞技能力主导因素作用的排序值(图2)依次为运动技术,运动素质,身体机能,身体形态,心理能力,运动智能和运动战术。运动技术(308)的排序值最高。可见,高低杠在女子项目中对技术性要求较强。
高低杠项目对难度动作的连接要求越来越高,故而对运动员的技术含量要求较高。该项目运动员的运动素质主要集中于上肢带的力量、柔韧性和腰腹部的控制力量上。高低杠的器材结构使运动员完成动作的幅度受制约,且其杠径大,握法不利于力量的发挥,这为运动员飞行动作的发展增加了困难,故而该项目对心理能力的要求不如单杠项目高。
从现代高低杠技术的发展来看,以不同方向的腾身回环换握高杠和以后空翻或孤形转体换握低杠倒立为潮流;而新型大幅度模式则颇具时代特征,因此各种形式的大摆动将会促进空翻及空翻转体再握、腾跃与腾跃转体等飞行动作的发展。此外,在编排上要特别注意换杠动作的自然过渡,并通过开发具有独特风格的难新动作和巧妙连接来提高难度价值。
2.2.8优秀平衡木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特征 在平衡木诸项竞技能力主导因素中,运动技术(300)的排序值最高,心理能力(255)超出运动素质(244),跃至第二。这与该项目的特点,尤其是器械的特点极为相关。平衡木木面宽度仅为10厘米,身体重心容易超出有效支撑范围,造成晃动甚至从平衡木上掉下,故平衡木对动作技术的稳定性要求极高。而运动技术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动作质量和技术的稳定性。平衡木表面仅覆盖一层橡胶和毛毡,弹性较差,且长仅为5米,活动空间小,因此很难充分发挥运动员的力量与速度素质。影响动作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技术因素和心理因素,而该项目中心理因素对成套动作的稳定性影响尤为突出。
从现代女子平衡木的发展趋势来看,上木的难度将逐步增大,由采用静力性动作转向采用有加分价值高难度空翻或挂串空翻;木中空翻串联动作的数量和难度较以前有了明显的增加,通过技巧的连接或跳步与空翻动作的结合来提高成套动作的起评分;下法以不同身体形态的空翻二周和直体后空翻转体900°为主,而下法技巧串的连接难度有加大的趋势。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稳定性在平衡木比赛中尤为重要,要在“稳”字主导作用下,增加平衡木成套动作的动作难度及连接动作价值。
3 结论
现代竞技体操各单项的发展趋势集中于对各单项关键技术的要求上。现代体操各单项的关键技术对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之优秀体操运动员诸项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呈现出新的特征:目由体操项目中运动素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鞍马项目上,在注重发展运动技术和运动素质外,进行中高级运动员的择项选材时,还应注意该项目对身体形态的要求;吊环项目中,运动素质的重要程度远大于运动技术,对身体形态的要求也比较高;跳马与自由体操的竞技能力特点相类似,运动素质的作用非常大;双杠项目对运动技术的要求高于对运动素质的要求;单杠项目对运动技术的要求明显高于其它诸项竞技能力要素,且此单项对心理能力的要求极高,甚至略高于对运动素质的要求;高低杠项目的技术性很强,对运动技术的要求高于对运动素质的要求;平衡木项目技术性较强,对运动素质的要求不如女子其他各项高,但对心理能力的要求非常高。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优秀体操运动员;单项;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特征
中图分类号:G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11—1563—03
随着世界体操竞技水平的提高,现代体操各单项的关键技术对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秀体操运动员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的特征较以往也有了明显的改观。因此,如何针对现代体操不同单项的竞技能力特点对体操运动员有效地实施训练成为体操教练员关注的焦点。显然,阐明优秀体操运动员各单项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的现代特征,可为体操教练员指导训练和比赛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近四年参加世界体操三大赛的优秀体操运动员(主要为国家体操队的优秀体操运动员)
1.2研究方法
1.2.1专家访谈法就“体操运动员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的理解这一问题,向运动训练学专家进行了访谈,充分征询了相关专家的意见,保证本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1.2.2问卷调查法
1.2.2.1问卷设计的基本内容设计与体操各单项运动员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相关的调查问卷。获取专家、教练员和运动员对此问题的基本观点。
1.2.2.2问卷的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采用当面呈送以及邮递方式发放。共发放问卷68份,收回有效问卷59份,回收率在85%以上。
调查对象中有教授、研究员9名,副教授15名,讲师4名,助教1名,国家级教练4名,国际专家级裁判1名,国际级裁判8名,国家级裁判14名,运动健将及国际运动健将32名。
1.2.3文献资料法通过文献和INTERNET检索,查阅与运动员竞技能力相关的运动训练学资料;分析1979—2006年27多年间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竞技体操教材与科研论文,并进行分类整理。
1.2.4观察法观察分析2002—2005年连续4年世界体操三大赛中优秀运动员的录像、观摩国家及省市体操队的训练,以更好地理解体操各单项运动员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的特点。
1.2.5 比较分析法 对体操各单项运动员的诸项竞技能力主导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世界优秀体操单项运动员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的调查统计结果根据被访者对优秀体操各单项运动员竞技能力各主导因素作用做出的排序,分别赋予第一位至第七位7、6、5、4、
3、2、1的自然权数,以计算体操运动员竞技能力各主导因素作用的排序值,以表示体操各单项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的重要程度,和其对该单项整体竞技水平的不同作用。
2.2世界优秀体操单项运动员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的现代特征的分析
2.2.1 优秀自由体操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特征 男女自由体操竞技能力各主导因素的排序相同(图1,图2),依次为运动素质、运动技术、身体机能、身体形态、心理能力、运动智能和运动战术。
值得注意的是,运动素质(男子355,女子296),高于运动技术(男子342,女子289),虽差距不大,但能说明在运动素质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男子、女子自由体操,都要以技巧翻腾动作为主体和核心,翻腾动作是体现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目前,翻腾动作的翻转周数和转体度数不断增加,绕复合轴翻转的旋空翻动作的难度越来越大,这就要求自由体操运动员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协调完成这些动作。所以,对处于中级后期以后,尤其处于高级训练阶段的运动员而言,运动素质是完成动作和发展难新动作的关键之一。自由体操运动员下肢爆发力量的大小取决于最大力量能力和快速收缩能力。爆发力量越强,腾空高度就越大,运动员可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也就越宽裕,顺利完成高难动作、创新才有可能实现。腿部肌肉的退让性工作能力也值得一提,运动员腿部肌肉的退让性工作能力越高,其承受踏跳过程中打击力量的能力越强,腾空后落地的稳定性也就越高。此外,跟腱柔性也非常重要,较强的跟腱柔性有利于腿部力量的发挥和高难动作的完成,有效防止跟腱拉伤。其次要注意髋腹肌肉的收缩力量与速度,它们决定着翻腾动作中翻转速度的调配效果。自由体操运动员的专项耐力也一项重要的素质。比赛中,长串技巧联合动作越来越多,技巧翻腾动作难度愈来愈大,此外,运动员还要在短时间内参加多场次比赛。因此专项耐力也是自由体操运动员成套动作稳定发挥的重要保障之一。
2.2.2优秀鞍马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特征鞍马运动员竞技能力各主导因素作用的排序结果(图1)与田麦久博士对不同项群运动员竞技能力各主导因素作用的等级判别较相似。与其他男子项目相比,鞍马对身体形态的要求较高,排序值高达295,远在身体机能(204)之上,仅次于运动技术和运动素质,与运动素质的排序值(308)较为接近,可见中高级鞍马运动员的科学选材非常重要。从对鞍马项目身体形态指标要求来看,优秀的鞍马选手应具备以下形态特点:身材较高,体重较轻,上肢较长,肩宽较大,骨盆较窄,下肢较长。这就要求教练员在进行鞍马运动员选材时,不仅要注重运动技术与运动素质,还要兼顾鞍马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指标要求。在这一点上,以世界鞍马名将肖钦的选材最具代表性。
随着21305—2008国际体操评分规则的出台,对鞍马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现代鞍马成套动作连接紧凑,高难接高难,而且后半套加长、加难、有高潮起伏,使成套动作更具观赏性。鞍马成套结构以纵向往返移位动作为主于,采用不同形式和变化的纵向移位,多种加分动作结合,重点突出高难度的单环FLops组合动作和隔环动作及连接以取得更多加分。同时,鞍马的编排要利用好空间纬度,加强“立体化”动作的穿插,以提高成套动作的观赏性和竞争性。
2.2.3优秀吊环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特征 吊环项目中运动素质的重要程度远高于运动技术(图1)。这主要归因于吊环项目的特点和规则。从现代吊环技术发展的要求来看,结合专项技术大力加强专项力量训练,提高力量动作本身的难度价值与连接加分。此外,下法的难度与稳定性也是训练重要强化的内容。吊环所有动作都运用直臂完成,其难度价值集中体现于静止力量动作和力量动作之间的连接。规则规定,只有从低位到高位的力量连接才有加分。可见,任何吊环动作的完成都有赖于运动员较强的力量素质,如上肢的力量、力量耐力素质及控环能力。力量是掌握吊环动作的关键环节,发展力量素质对提高运动员的成绩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此外,吊环项目对肩关节柔韧素质的要求也很高。
从吊环项目身体形态指标要求来看,优秀吊环选手应具备以下形态特点:体重较轻,上肢较短,肩宽较大,胸围较大,骨盆 较窄。这样选材有利提高相对力量,并提高身体重心、缩短力臂,使身体重心接近握点,以达到身体机能节省化,更为有效地完成动作。因此,应特别注重吊环运动员的中高级选材。
2.2.4优秀跳马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特征 男女跳马各自主导因素的排序相同(图1,图2)。运动素质(男子355,女子301)的重要程度略高于运动技术(男子341,女子279)。跳马动作由助跑、上板、起跳、第一腾空、推手、第二腾空和落地七个环节组成。其中,助跑要求运动员下肢具有良好的快速动作能力,上板后的起跳要求运动员下肢爆发力出色,推手要求运动员推撑力量很强,腿部肌肉的退让性工作能力对跳马的落地稳定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运动技术中第二腾空动作技术结构和复杂程度来看,跳马与自由体操项目的关系最近。
从现代跳马技术的发展来看,跳马动作的选用上主要有侧手翻类、前手翻类以及踺子上板类等横纵轴结合翻转的动作。但纵观近几年来的跳马大赛,可以发现优秀男子跳马运动员对踺子上板类的动作运用数量相对较少;而女子跳马在踺子上板类的动作运用数量上则较多。随着近几年跳马器械的更新,这不仅加强了安全保障,而且为跳马第二腾空技术的发展开拓了空间。目前,沿横轴第二腾空的单一空翻动作的发展空间很少,甚至突破三周都很难,故现代跳马的第二腾空技术多采用横纵轴结合的空翻加转体动作,而发展的重点也集中于第二腾空转体度数的增加和身体姿态选择上的改变上,尤其是转体度数的增加上。目前,跳马第二腾空的身体姿势多采用直体与屈体,相比之下,团身姿势则选择较少。目前,我国女子跳马虽然整体实力依然落后,但有了一定进展,2005年在墨尔本第38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程菲以“踺子后手翻转体180度接前直空翻540度(程菲跳)”获得中国女子体操单项跳马世界冠军;相比之下,我国男子跳马虽然在1999—2004男子跳马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整体实力有了很大提升,居于世界前列,但近三年,又稍呈微弱下降趋势。
2.2.5优秀双杠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特征 双杠的技术含量较高,其排序值(图1)也相应较高,是男子六个单项中动作类型最复杂、最全面、数量最多的一个,男子竞技体操项目中的绝大多数动作结构形式都可在双杠项目上找到,故此单项对运动技术的要求偏高。运动素质,尤其是双臂和躯干部位的力量与速度素质,对该项目而言,至关重要。在现代竞技中,随着体育科学的发展与进步,世界各国强手之间的技术水平越来越接近,故而运动素质所起的作用也备受关注。
从现代双杠的技术发展来看,支撑摆动类和悬垂大摆类动作是今后双杠发展的主体,动作的编排向动力化发展,挂臂、支撑、大回环为起点的不同身体姿态的两周空翻难度动作的连接价值将进一步提高,成套动作的编排将进一步加长,杠外动作的空间分布比例将进一步提高。
2.2.6优秀单杠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特征 在单杠运动员诸多竞技能力主导因素中,运动技术占首要位置(353),心理能力次之(316),位居第二,超过了运动素质(290)。单杠项目对运动技术(353)的要求之所以非常高,就在于单杠拥有最大的三维空间,为人体在空中完成各种复杂动作提供了较大的时空条件。在运动素质方面,单杠项目对运动员的上肢、肩带、腰背的力量和腕、髋关节的柔韧性及灵活性方面的要求也较高。与男子体操其他五个单项竞技能力主导因素作用中排序第五不同,心理能力在单杠中排序最高,跃至第二。原因在于高难飞行动作及其之间的直接连接上脱手再握动作难度太大,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该项目优秀选手必须具备非常好的心理素质和勇敢顽强、大胆果断、敢于拼搏的精神。此外,由于空间大、技术难度大、高难飞行动作多,单杠项目对运动员的空间定向能力也有非常高的要求。
从现代单杠的技术发展来看,飞行动作的发展是今后主旋律之一,飞行动作难度将继续增加,成套动作的编排将继续突出飞行动作与飞行动作之间的直接连接。从近几年的单杠单项决赛中可以看出,成套动作的中间部位甚至出现璇空翻飞行动作,而飞行动作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与世界单杠技术的发展水平相比,我国男子体操单杠技术水平的明显落后,自1991年李春阳在第26届世锦赛上获得该项目冠军后,至今15年间无人问鼎金牌。目前,我国男子单杠项目的技术发展明显受到新规则影响。我国选手在单杠项目的动作多采用同类动作的难度变化加分和选择掏类动作加分,而新规则倡导单杠连飞技术的发展。这就要求我国运动员在继续发挥同类动作的难度变化加分和选择掏类动作加分的优势基础上,加大飞行动作技术的发展,使动作类型呈现全面化。
2.2.7优秀高低杠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特征 高低杠运动员诸项竞技能力主导因素作用的排序值(图2)依次为运动技术,运动素质,身体机能,身体形态,心理能力,运动智能和运动战术。运动技术(308)的排序值最高。可见,高低杠在女子项目中对技术性要求较强。
高低杠项目对难度动作的连接要求越来越高,故而对运动员的技术含量要求较高。该项目运动员的运动素质主要集中于上肢带的力量、柔韧性和腰腹部的控制力量上。高低杠的器材结构使运动员完成动作的幅度受制约,且其杠径大,握法不利于力量的发挥,这为运动员飞行动作的发展增加了困难,故而该项目对心理能力的要求不如单杠项目高。
从现代高低杠技术的发展来看,以不同方向的腾身回环换握高杠和以后空翻或孤形转体换握低杠倒立为潮流;而新型大幅度模式则颇具时代特征,因此各种形式的大摆动将会促进空翻及空翻转体再握、腾跃与腾跃转体等飞行动作的发展。此外,在编排上要特别注意换杠动作的自然过渡,并通过开发具有独特风格的难新动作和巧妙连接来提高难度价值。
2.2.8优秀平衡木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特征 在平衡木诸项竞技能力主导因素中,运动技术(300)的排序值最高,心理能力(255)超出运动素质(244),跃至第二。这与该项目的特点,尤其是器械的特点极为相关。平衡木木面宽度仅为10厘米,身体重心容易超出有效支撑范围,造成晃动甚至从平衡木上掉下,故平衡木对动作技术的稳定性要求极高。而运动技术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动作质量和技术的稳定性。平衡木表面仅覆盖一层橡胶和毛毡,弹性较差,且长仅为5米,活动空间小,因此很难充分发挥运动员的力量与速度素质。影响动作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技术因素和心理因素,而该项目中心理因素对成套动作的稳定性影响尤为突出。
从现代女子平衡木的发展趋势来看,上木的难度将逐步增大,由采用静力性动作转向采用有加分价值高难度空翻或挂串空翻;木中空翻串联动作的数量和难度较以前有了明显的增加,通过技巧的连接或跳步与空翻动作的结合来提高成套动作的起评分;下法以不同身体形态的空翻二周和直体后空翻转体900°为主,而下法技巧串的连接难度有加大的趋势。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稳定性在平衡木比赛中尤为重要,要在“稳”字主导作用下,增加平衡木成套动作的动作难度及连接动作价值。
3 结论
现代竞技体操各单项的发展趋势集中于对各单项关键技术的要求上。现代体操各单项的关键技术对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之优秀体操运动员诸项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呈现出新的特征:目由体操项目中运动素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鞍马项目上,在注重发展运动技术和运动素质外,进行中高级运动员的择项选材时,还应注意该项目对身体形态的要求;吊环项目中,运动素质的重要程度远大于运动技术,对身体形态的要求也比较高;跳马与自由体操的竞技能力特点相类似,运动素质的作用非常大;双杠项目对运动技术的要求高于对运动素质的要求;单杠项目对运动技术的要求明显高于其它诸项竞技能力要素,且此单项对心理能力的要求极高,甚至略高于对运动素质的要求;高低杠项目的技术性很强,对运动技术的要求高于对运动素质的要求;平衡木项目技术性较强,对运动素质的要求不如女子其他各项高,但对心理能力的要求非常高。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