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乳患者术前诊断MRI与术后俯卧位定位CT基于形变配准的靶区比较研究

来源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shuzhui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基于形变配准比较保乳患者术前诊断MRI与术后俯卧位定位CT相应靶区间体积和位置的关联与差异。

方法

18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拟行俯卧位部分乳腺外照射(EB-PBI)患者入组,所有患者保乳术前均行俯卧位诊断MRI扫描并行术后俯卧位定位CT扫描。基于术前MRI勾画肿瘤靶区(GTVMRI),边界外扩10和20 mm构建CTVMRI+1和CTVMRI+2,边界外扩15和25 mm构建PTVMRI+1和PTVMRI+2,勾画患侧全乳靶区CTVBreast-MRI;在定位CT图像上,基于术腔金属夹勾画瘤床GTV(GTVTB),边界外扩10和15 mm构建CTVTB和PTVTB,勾画患侧全乳靶区CTVBreast-CI。在MIM系统中,将MRI与CT图像进行形变配准。

结果

基于术后定位CT所得GTVTB、CTVTB、PTVTB分别大于基于术前诊断MRI所得GTVMRI、CTVMRI+1、PTVMRI+1 (Z=-3.593、-3.593、-2.983, P<0.05)。基于GTVTB与GTVMRI靶区中心点形变配准时GTVTB-GTVMRI、GTVTB-CTVMRI+1、CTVTB-GTVMRI、CTVTB-GTVMRI+1的适形指数(CI)和包含度(DI)较基于胸廓形变配准有所改善(Z=-3.724、-3.724、-2.591、-3.593, P<0.05;Z=-3.724、-3.724、-3.201、-3.724,P<0.05)。

结论

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基于术前俯卧位MRI所得EB-PBI靶区体积显著小于基于术后俯卧位CT所得EB-PBI靶区体积,但对应靶区体积间呈正相关。即使采用形变配准,术前MRI与术后定位CT间,无论全乳靶区间还是肿瘤靶区与瘤床靶区间的空间对应性仍然较差,因此,基于术前MRI与术后瘤床进行俯卧位EB-PBI靶区融合性勾画是不合理。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大分割放疗(HFR)联合紫杉醇周剂量化疗治疗食管癌术后气管食管沟淋巴结(TGLN)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将53例食管癌术后单纯TGLN转移的患者随机抛硬币法分为两组,大分割组25例采用60 Gy/20次放疗,常规分割组28例采用60 Gy/30次放疗,两组患者放疗同时均采用紫杉醇50 mg周剂量化疗。比较两种不同分割方式对不良反应及预后的影响。结果大分割组和常规分割组患者3~4级放射性食管炎
目的探讨低辐射及低碘等渗对比剂联合iDose4迭代重建技术行新生儿、婴幼儿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CT血管成像(CTA)检查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本院≤2岁拟诊先天性心脏病而需心脏CTA检查的57例患儿,依据检查号分为双低组和常规组,分别采用不同的CT扫描方案,双低组32例,采用80 kVp、80 mAs、碘克沙醇(270 mg I/ml)及iDose4- 4迭代算法
目的分析研究早期(T1~2N1M0)三阴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放疗及预后危险因素,为该分期三阴乳腺癌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0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收治的术后病理分期为T1~2N1M0三阴乳腺癌患者共87例。根据术后是否放疗将患者分为放疗组(53例),未疗组(34例)。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术后放疗、年龄、月经、组织学分级、脉管癌栓、T
目的研究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腰椎成像过程并优化成像参数,为提高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的成像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蒙特卡罗方法,构建基于计算机断层扫描数据(CT)的体素模型,利用模拟产生的高低能X射线能谱,分别照射体素模型腰椎部位得到骨密度图像,计算每幅图像的品质因数(FOM)。根据FOM大小优化高低能管电压组合、过滤铜片厚度以及入射粒子数比值。结果FOM在管电压组合为75与200 kVp达到
目的探讨食管癌放疗或同步放化疗中肿瘤组织的病理缓解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浓度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对89例食管癌患者进行放疗或同步放化疗,于放疗第4周行胃镜下活检评估病理缓解情况;并分别于放疗前、放疗第4周以及放疗结束后1周内采集患者外周血,采用双抗体夹心亲和素-生物素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VEGF水平。分析病理缓解程度和VEGF动态变化与患者预后的关系。运用Kaplan-Mei
目的探讨沉默GRAMD1A及抑制STAT5信号对肝癌细胞Huh7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旨在为肝癌临床联合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慢病素感染构建沉默GRAMD1A的Huh7细胞株,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进行验证,qPCR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沉默GRAMD1A后对Huh7细胞中STAT5及其下游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克隆形成率和细胞凋亡为指标检测沉默GRA株。结果构建后的Huh7细胞经2 Gy照
期刊
目的研究DNA-PKcs在细胞辐射超敏感性中的作用。方法X射线照射M059K和M059J细胞后,克隆形成法实验检测其存活分数;微核分析法和γ-H2AX焦点形成实验检测DNA损伤;Western blot实验检测M059K,M059J细胞中磷酸化Chk1、Chk2和总Chk1、Chk2蛋白的表达。结果在X射线照射剂量<1 Gy时,M059K细胞呈现出辐射超敏感性;DNA损伤水平不能用于表征低剂量区的
本文主要介绍我国居民全膳食中放射性水平的相关研究进展,分析有关研究方法和结果,与世界各国研究进行比较,提出未来展望。为评价我国及世界各国居民膳食中放射性水平情况,为公众的辐射防护和食品的安全管理提供有益的资料。
目的研究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低分割模式的同步加量调强放疗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美容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76例分期为TisT1~2N0M0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行低分割同步加量调强适形放疗(IMRT)/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的患者,放疗剂量分割方式为患侧全乳2.65 Gy/次,42.4 Gy/16次,共22 d,瘤床区给予同步加量3.1 Gy/次,49.6 Gy/16次,共22 d。乳房美容效果评估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