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rr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价塑造着孩子的自我和个性,决定着孩子的未来,影响着他们的情绪情感,决定着他们的认知和创造。但在现实幼儿园中,老师的评价存在着很多问题,有些老师把着眼点放在鉴定和选别的功能上,而淘汰了另一部分幼儿;有些老师评价方法呆板,幼儿不但不听,反而更反对。所以,无论幼儿在进行教学活动、游戏活动,还是户外活动时,我们都要对他们的一举一动进行一个合理并有帮助的评价。
  一、要全面看待教育评价的作用和意义
  (一)评价要关注幼儿知识的获得
  在幼儿园中,幼儿分为三个阶段,3~4岁为小班,4~5岁为中班,5~6岁为大班,随着年龄不同,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发展情况也不同,所以我们作为幼儿园老师对小朋友的评价也应该随之变化而变化,不能总是以否定的眼光判断他们,应该按照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来传授不同目标和不同内容的知识给他们。不要把大班知识硬塞给中班,这样幼儿会难以接受;也不要把小班知识带到大班讲,这样幼儿会没兴趣。那么,如果老师传授给幼儿的知识是适合幼儿年龄阶段的话,肯定是个满意的收获。
  (二)评价时学会接纳和尊重幼儿差异
  由于生活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每个幼儿的发展情况也不同,所以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缺点和优点,他们之间也会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因此,我们在评价过程中,不能因为评价而评价,要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幼儿真实水平,要确立有针对性的教育目标,做到因材施教。在评价时要接纳和尊重幼儿的这些差异,尽可能做横向比较,多看到他们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和进步;学会尊重每一位幼儿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交往,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从而促进他们不断发展。
  (三)评价要注意幼儿的情感态度培养
  所谓的情感态度是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探索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兴趣,以及幼儿合作、关心、爱护自然和环境的情感和态度。而我们在教育教学评价中很少注意到这一点,总是以幼儿不感兴趣、注意力不强或者喜欢开小差的评价打发幼儿。其实我们在评价中应从儿童与材料、儿童与同伴的关系、儿童活动的倾向与干劲来出发。
  (四)评价时寻找幼儿的闪光点
  说起闪光点就是优点,可是怎样才能发现呢?其实很简单—注意观察。如:积木掉到地上,又捡起来了;不小心碰到人,说对不起了;见到叔叔阿姨进教室门口,有礼貌地叫人了;别人给东西,说谢谢了。这一系列小细节真的不留意,如果积木掉到地上时,我们的评价是凶巴巴的批评他们,那么谁都接受不了。所以我们学会接纳、宽容,利用积极的语言评价他们,支持他们。这样不但可以增强幼儿的上进心,还可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二、教师在评价中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活动目标
  目标无论是在任何活动中都必须有,而且还是评价的主要条件,它具体要从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目标是否具体、明确,设计与实施是否围绕着教育目标进行。可是我们在定目标时有很多老师并没注意到这些,有时目标定的大或定的小,有时目标模糊不清,有时目标与内容差距过大。其实目标可以以幼儿为主体,如幼儿“能按……”“会用……”等,也可以以教师对幼儿的教育影响和具体教学行为为主体,如“引导幼儿……”“提高幼儿……”“培养幼儿……”等等。
  (二)教育活动内容
  在教育活动中,我们经常会评价幼儿的情况是:兴趣是否浓、接收效果如何、参与操作比例多少、幼儿间合作能力是否强等等。可是我们在评价中很少有老师会注意到教育活动内容是否适合本班幼儿,其实我们在选择教育内容时,应该选择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又要有助于幼儿能充分地、自主地游戏;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开拓幼儿思维的操作;既体现内容的丰富性、时代性,又要注重幼儿学习的必要性、适宜性的教学活动。
  (三)教学辅助材料
  教学辅助材料是指运用于在教学活动中、有利于幼儿学习的教具和学具。评价教学辅助材料的选择和利用情况时,教师要注意活动内容和幼儿实际操作材料是否适合;使用的教具能否有利于教育活动的开展;选择的学具是否合适幼儿的操作;教具或学具能否作出若干组合;能否最大限度利用教具、学具所具有的功能。
  (四)教学活动中师幼的互动
  教师带领幼儿开展游戏,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幼儿游戏的过程。而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情况,直接影响教育活动的效果。在评价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关系时,主要分析是否正确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否创造条件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教师与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交往是否和谐融洽,是否积极主动地相互交往;幼儿的注意力、兴趣、情绪、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是否得到充分的激发。
  三、学会检讨评价效果
  评价是教师利用专业知识进行正确的审视教育,只有合理的评价,并在其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再加以解诀与改进,这样才能使活动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幼儿也能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得到一定的发展,同时更为教师的自我成长建立一条发现自我价值感的有效途径。
  所以我们在对幼儿进行评价时要以同等的地位、商量的语气重视每一个幼儿。他们在学习、游戏、或者进行操作活动时肯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可是幼儿自己并不在意,无论完成的效果如何,当结束后都会怀着高兴的心情告诉老师或旁边的小朋友,那作为幼儿的老师就应该注意保护他们的成就感,不要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孩子,更不要用脑子里的固定答案衡量他们,或者做一些不应该做的比较。俗话说:“一看、二评、三提高”,我们要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努力使自己的教育内容能成为幼儿感兴趣、受欢迎的一部分。
其他文献
生物学发展史表明,生物学的发展往往首先是概念的发展,概念是生物学理论的基础和精髓。可以说,生物教科书就是由一系列的生物概念所构成的知识体系。因此,对概念的正确掌握和运用是生物学教学过程的核心问题。鉴于此,本人就近年来在概念教学中的粗浅体会进行回顾、梳理和总结,作为新课程下概念教学研究的引玉之砖,以期同行们有所借鉴。  一、学生学习生物学概念的困扰  生物概念教学实施过程中的理解障碍,必须要探其因,
期刊
“品德与生活”课的基本理念:道德存在于儿童生活中。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必须贯穿于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一年多的低年级“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使我深切感受到一定要从真实
期刊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白板”+黑板已经成为一个教室的标配。而多媒体教学也因其生动有趣、形象逼真,正越来越受到师生的青睐。然而,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对于逻辑思维严密的数学课堂而言,教师板书的过程即是学生思维渐进的过程。因此,数学课堂万不能厚“白”薄“黑”或者因“白”弃“黑”,而是应该做好“白”加“黑”的工作,合理利用多媒体和传统板书。  一、数学课堂上,“黑”比“白”更重要  对于
期刊
一、案例回放  2011年8月底,新学年即将开学之际,某县一所公办学校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该校当年共有七个九年级毕业班,有三名化学专任教师。按常理,一名化学专任教师担任3个班的教学方为满工作量,但是学校领导班子在安排工作时却遇到了困难——三个化学老师谁都不愿带3个班,他们的理由竟惊人的一致:自己又没多得一分钱,凭什么要比另外两人多上一个班?校长左右为难,最后经轮番给其中一人做思想工作,终于将化学课安
期刊
从学生的成长经历来看,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行为。而学生的不良品行以及过错行为都属于问题行为。那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技巧来有效应对学生问题行为的发生,为班集体消除隐患或不稳定因素以及促进班级的良性发展和有秩序进行呢?下面我将结合自己处理过的案例给出一些应对的技巧和方法。  一、把握时机 出奇制胜  在处理学生问题行为时,如果方式和态度偶尔一反常态,让学生打破心理准备,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使内心产生震撼
期刊
班会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基本功能是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者只有自身具备较高的教育水平,才能很好地发挥教育的功能。即使是科学的结晶,也只有在严密的论证、详实的论据的支持下,才能被学生充分接受。因此,要充分发挥班会的功能,班主任就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边教边学,教学相长,练好内功。教育的针对性是班会课的生命所在。教师必须准确地把握好学生的思想脉搏,了解学生想什么、怎么想,然
期刊
《纲要》明确提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可见,建立常规的目的在于让幼儿在理解和遵守规则的过程中内化社会规范,获得社会性的发展。因此,规则存在的意义不在于限制儿童,而在于促进儿童的发展。良好的常规对于班级保教秩序和幼儿的发展,都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它能够保证幼儿的安全,建立良好的班级活动秩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还能够促进幼儿自律能力的发展。因此,
期刊
新课标指出:中年级习作的阶段性目标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好作文。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
期刊
我幼年时代玩耍的时间很多,又没大人跟着,所以常常自找乐趣,也常能自得其乐。我现在记忆最深的趣事是拍死个把苍蝇啊什么的,放在正爬行的蚂蚁前面,然后就开始随意地念中带唱:  黄蚂蚁儿请上台,  大官不来小官来。  先来的,吃肉肉,  后来的,啃骨头。  这么反复念叨着,那只蚂蚁因搬不动它前面的食物,就回窝里去了,等会它又从窝里出来了,还带了一路的伙伴来。我就趴在地上,一路盯着他们,看它们如何七手八脚地
期刊
一、创设教学悬念  悬念是触发激情和热情的情境之一。在开课之初创设悬念,其目的在于尽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求知欲望。如:我在教学“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时,开课就对学生宣称:任意大小的正负角的三角函数值都能转化为锐角的三角函数,从而求出三角函数值。话音一落,同学们的脸上表现出了各种神情,有的不相信,  有的不服气,有的半信半疑,还有的学生觉得好奇。于是他们带着各种情感,抢着举数,举出的数愈来愈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