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与活体器官捐献肾移植术后疗效分析

来源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tu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单中心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与活体器官捐献肾移植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完成肾移植且随访资料完整的254例肾移植受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供肾类型将其分为活体器官捐献组(n=113)和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组(n=141).收集两组受者性别、年龄、身高、术前体质量、术前及术后第3天、第7天、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术后12个月血清肌酐和术后住院时间;观察肾移植术后两组受者急性排斥反应、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受者/移植肾存活情况.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组和活体器官捐献组受者术后生存曲线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活体器官捐献组受者年龄、术前透析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第3天、第7天、1个月和2个月血清肌酐分别为(32±8)岁、48(42,56)个月、21(22,25)d以及(195±121)、(135±73)、(113±53)和(115±49)μmol/L,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组分别为(42±10)岁、8(15,25)个月、23(30,45)d以及(483±326)、(333±267)、(208±160)和(172±138)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552、-7.844、-7.055、-6.129和-2.139,Z=-7.002和-2.810,P均<0.05).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组和活体器官捐献组受者围手术期DGF、术后肺部感染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9.1%(41/141)和4.4%(5/113)、23.4%(33/141)和3.5%(4/113)、14.9%(21/141)和8.0%(9/1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5.707、19.889和4.637,P均<0.05).随访至2020年7月31日,活体器官捐献组平均随访时间为(30±7)个月,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组为(25±11)个月.术后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组移植肾丢失率为11.3%(16/141),活体器官捐献组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85,P<0.05).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组与活体器官捐献组受者术后42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6.3%和9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7,P<0.05).结论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是目前供肾主要来源,但其术后近期临床效果要差于活体器官捐献肾移植,应从提高供肾质量、减少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和严格受者筛选等方面提高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肾移植临床效果.
其他文献
诱导免疫耐受一直是肝移植术后的一大难题.调节性T细胞(Tregs)近年来被发现在维持自身免疫耐受中起重要作用.Tregs一方面通过高表达CD25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维持免疫稳态,另一方面大量表达免疫抑制分子IL-10、IL-35、TGF-β和环磷酸腺苷减轻免疫反应.通过体内诱导和体外扩增的方法可有效扩增Tregs.Tregs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与免疫抑制剂联用的疗效等问题是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本文从Tregs诱导肝移植术后免疫耐受的机制、Tregs扩增以及Tregs过继治疗的临床潜力等方面进行综
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RRTI)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指1年以内发生上、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数频繁,超出了一定范围[1],具有反复发作、迁延日久的特点,可形成恶性循环,影响小儿生长发育.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是引起儿童RRTI的高危因素[2].肠道微生态在免疫反应中对呼吸道传染病的抵抗起到一定作用[3],肠道微生态失衡可改变宿主免疫状态,导致抵抗力下降而引起RRTI,这与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关系密切.研究证实,中医药通过健脾治疗RRTI疗效
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一种多系统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严重并发症之一[1-2].LN患者会出现发热、疲倦乏力、口腔溃疡、蝶形红斑、血尿、蛋白尿、肾脏受累等临床表现.数据显示,50%以上的SLE患者会出现肾脏损害的现象,10%~20%左右的LN患者会在10年内进展成终末期肾病,是SLE的致死因素之一[3].目前临床上西医主要以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LN,以控制其活动、保护肾功能,但长期用药毒副作用大
上前牙位于口腔前部,容易受伤折断,而龈下根折一般采用冠延长术保留牙根,其缺点是龈缘与邻牙不协调,笔者自2015年以来应用改良Nance弓牵引牙根伸长后桩冠修复,不但加大了支抗,还能对支抗进行有效的控制,改变牵引钩的方向可以实现断根三维方向的移动,而且制作方法简单,避免在别的牙齿上粘结托槽影响患者的仪容美观.
Mullan和Lichtor[1]于1983年首先报道了经皮穿刺半月节球囊压迫术(percutaneous balloon com-pression of trigeminal ganglion,PBC),此手术不需要开颅,故避免开颅手术所带来的创伤及并发症.由于PBC具有成功率高、操作安全、无痛且复发率较低等优点[2-3],现已成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方法之一.尽管对PBC术中可调节的参数较少,但目前这些参数对患者预后影响仍未达成统一共识.本文拟通过回顾性分析近年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采用PBC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