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非甾体类抗消炎药(NSAIDs: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所致的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及临床特征。方法 分析2010年6月——2013年6月间我医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出血情况是否与短期内服用过非甾体抗炎药相关,将其分为NSAIDs相关组和非NSAIDs相关组,对两组间年龄、性别、NSAIDs相关与否、药量、药剂种类、用药时间等情况进行对比,进行说明。结果 两组对比结果说明,年龄是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后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情况的一个重要因素,药量、药剂种类、长期用药会增大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的可能。结论 非甾体抗炎药会增加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概率,老年患者在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时,应相对的减少使用药量,并在医生或执业药师的指导下规范并合理的使用药物,同时应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 :非甾体类消炎药;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临床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15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1936-02
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是一类临床常用的药物,常用于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从而达到消除炎症的目的。非甾体抗炎药临床用途广泛,不良反应也较多,其中,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NSAIDs不良反应[1]。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临床病症之一,通常情况下,上消化道出血病情发展变化快、病情急、病症重,严重情况下会危及患者生命[2]。本文就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间来我院诊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间共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7例,患者表现为呕血、黑便、腹痛等症状,患者入院后胃镜检查,排除其他因素所致,明确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来我院就诊的67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明确诊断为因服用过非甾体抗炎药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有44例,患者出血原因与非甾体抗炎药无关的有23例。非甾体抗炎药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4例中,有35人年龄大于60岁,平均年龄(63.7±4.2)岁,其中,60-69岁14人,70-79岁10人,80岁以上患者11人。35例患者,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种类少于2种的14人,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种类多于2种的21人。服用药量为常规剂量的有13人,使用药量为高剂量的有23人。
1.2 方法 根据患者的出血原因与非甾体抗炎药是否相关、患者年龄、患者性别、患者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种类等因素进行分组,组间进行比较,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结果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以(χ±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结果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NSAIDs与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 67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44例短期内服用过NSAIDs,且其中31例无既往出血史,患者既往出血的比例為29.55%,23例出血患者未在短期内服用NSAIDs,其中,19例有既往出血史,患者既往出血的比例为82.61%。二者进行比较,P<0.01,结果有显著差异。
2.2 NSAIDs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胃镜检查结果与分析 NSAIDs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年龄大于60岁的共35名,35人进行胃镜检查,检查结果如表1所示,出血原因为胃溃疡出血的17名,胃粘膜糜烂出血的为16名,出血原因为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有7名,十二指肠糜烂出血的有4名,其中,有6名患者上消化道多处出血。
NSAIDs所致上消化道出血中,出血位置在胃部的患者多于出血位置在十二指肠出血的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剂量为常规剂量的出血患者例数少于使用NSAIDs高剂量(剂量大于常规剂量)患者例数;同时使用多种非甾体抗炎药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例数多于使用单一种类NSAIDs的患者例数。
3 讨 论
非甾体抗炎药是临床上使用的常见药物,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等广泛作用,同时,非甾体抗炎药对胃粘膜有伤害作用,其机理一是对胃粘膜的直接伤害,而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黏膜前列腺素合成,从而抑制血小板的凝聚抑制凝血功能,加重出血[3]。
随着人的年龄进入老龄之后,身体状况大不如前,不可避免的产生各种问题,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的几率大大增加,同时,由于老年人的特殊身体状况,功能的退化使得老年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增强,同时使得对胃肠道出血的忍受能力增强,因此,非甾体抗炎药在老年患者中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不良反应的概率远远大于其他年龄群体。因此,老年患者更应重视非甾体抗炎药的正确使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郝星.非甾体类消炎药致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2010.11,4(22):3-5.
[2] 李安庆,房丽军.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相关因素临床探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01:79-81.
[3] 贺降福,刘荣,滕小军,李祥金,朱珊玲,程鲲鹏.老年人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0,22(5):270-272.
【关键词】 :非甾体类消炎药;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临床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15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1936-02
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是一类临床常用的药物,常用于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从而达到消除炎症的目的。非甾体抗炎药临床用途广泛,不良反应也较多,其中,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NSAIDs不良反应[1]。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临床病症之一,通常情况下,上消化道出血病情发展变化快、病情急、病症重,严重情况下会危及患者生命[2]。本文就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间来我院诊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间共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7例,患者表现为呕血、黑便、腹痛等症状,患者入院后胃镜检查,排除其他因素所致,明确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来我院就诊的67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明确诊断为因服用过非甾体抗炎药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有44例,患者出血原因与非甾体抗炎药无关的有23例。非甾体抗炎药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4例中,有35人年龄大于60岁,平均年龄(63.7±4.2)岁,其中,60-69岁14人,70-79岁10人,80岁以上患者11人。35例患者,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种类少于2种的14人,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种类多于2种的21人。服用药量为常规剂量的有13人,使用药量为高剂量的有23人。
1.2 方法 根据患者的出血原因与非甾体抗炎药是否相关、患者年龄、患者性别、患者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种类等因素进行分组,组间进行比较,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结果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以(χ±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结果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NSAIDs与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 67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44例短期内服用过NSAIDs,且其中31例无既往出血史,患者既往出血的比例為29.55%,23例出血患者未在短期内服用NSAIDs,其中,19例有既往出血史,患者既往出血的比例为82.61%。二者进行比较,P<0.01,结果有显著差异。
2.2 NSAIDs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胃镜检查结果与分析 NSAIDs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年龄大于60岁的共35名,35人进行胃镜检查,检查结果如表1所示,出血原因为胃溃疡出血的17名,胃粘膜糜烂出血的为16名,出血原因为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有7名,十二指肠糜烂出血的有4名,其中,有6名患者上消化道多处出血。
NSAIDs所致上消化道出血中,出血位置在胃部的患者多于出血位置在十二指肠出血的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剂量为常规剂量的出血患者例数少于使用NSAIDs高剂量(剂量大于常规剂量)患者例数;同时使用多种非甾体抗炎药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例数多于使用单一种类NSAIDs的患者例数。
3 讨 论
非甾体抗炎药是临床上使用的常见药物,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等广泛作用,同时,非甾体抗炎药对胃粘膜有伤害作用,其机理一是对胃粘膜的直接伤害,而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黏膜前列腺素合成,从而抑制血小板的凝聚抑制凝血功能,加重出血[3]。
随着人的年龄进入老龄之后,身体状况大不如前,不可避免的产生各种问题,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的几率大大增加,同时,由于老年人的特殊身体状况,功能的退化使得老年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增强,同时使得对胃肠道出血的忍受能力增强,因此,非甾体抗炎药在老年患者中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不良反应的概率远远大于其他年龄群体。因此,老年患者更应重视非甾体抗炎药的正确使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郝星.非甾体类消炎药致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2010.11,4(22):3-5.
[2] 李安庆,房丽军.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相关因素临床探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01:79-81.
[3] 贺降福,刘荣,滕小军,李祥金,朱珊玲,程鲲鹏.老年人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0,22(5):27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