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giang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作为从文字作品中提取、加工和运用信息的心智技能,被尊为“学习之母,教育之本”,向来居于语文能力培养之首,引导学生创造性地阅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摆在我们语文教育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阅读;教学;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6-033-1
  一、引导学生在理解上下工夫
  最新的阅读理论研究表明:在整体阅读中融合,于辨识比较中理解,可以激活思维,把思维引向深处,在整体性思考的基础上,闪烁出灵感的火花,产生某种新的见解,从而用准确的语言表现出来。这里所提到的“理解和表现”是语文阅读活动的两个重要领域。“理解”主要是指对各种语文材料进行整体阅读,达到正确领会和掌握;“表现”主要是指运用领会和掌握的有关语文知识进行表述、表达等活动。既然理解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领域,那么就必然离不开思考活动。如果联系到创造而进行思考,就不仅会有助于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而且有可能在理解的过程中引出创造。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一个研究者,启发他们各抒己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用创造性的目光去分析,不要追求什么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有创新价值的,哪怕只是一点火花,教师就应该予以肯定和表扬,以提高他们创新的积极性。如笔者在要求学生理解《孔乙己》的主题时,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其揭示了封建科举制的罪恶,鞭笞了丁举人之类地主豪绅的冷酷与暴虐,这种说法当然是别无他议的,但有些学生却补充认为其揭示了孔乙己缺乏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学会生存才是我们今天学习这篇小说后得到的启示。还有的学生认为孔乙己被周围的人嘲笑,这种现象是不正常的,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对弱者要有同情心,让世界充满爱。所有这些观点,我都给予了鼓励和肯定。事实上,学生的这些观点恰是一种创新思维的表现,它不仅让学生透彻理解了小说的内容主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从而弘扬了阅读的人文精神,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创造性。
  二、指导学生在表达上努力,创造性地表述问题
  将阅读成果转化为有声语言,用语言文字去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所进行的讲、说、写等活动即是“表现”。学生阅读理解文章后,让他们自己口头解答问题,复述课文,也是语文学习中锻炼和提高学生创造表现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自觉地在这些活动中发挥自己的创造性,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述的创造性。如学习《明天不封阳台》后,教师可巧妙设疑:是否封阳台的问题,引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大主题。如何才能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学生自然会整体把握,注重课文的融会贯通,将思维迁移。学生可能有以下答案:1.保护生态环境,如不乱砍乱伐,不使用可能危害其他物种的农药等。2.保护野生生物,如设立保护区,禁止捕捞猎杀,对于濒临灭绝的物种实行人工繁殖等。3.加强宣传教育,形成正确的环境意识、地球意识。总之,只要不落俗套,不沿袭旧说,能从新角度进行思考,教师就应当适时表扬后引导归纳,促使学生勇于创新,积极探求。而对于那些内容丰富、情节复杂的课文,尤其是教师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复述。这种由“无声到有声”的过程转化,增强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因此,“表述”其实也是一种快速创造。
  三、激励学生主动想像
  我们阅读课文,理解分析文章,都是为了从多方面积累素材,丰富认识,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为了拓展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一个想象力丰富的人,创造力就强,就能够把自己已有的知识重新组合,创造种种新形象;而想象力的提高正是学生写作的动力源泉,也是培养和提高他们写作创造性的基础。课文中的人物神态、教学情节、场面气氛、未尽之情、言外之意都可成为学生想像创造的例子。
  因此,通过写作延伸与模仿,可以提高、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如阅读理解《我的叔叔子勒》后,可以要求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想像如果菲利普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的表情将如何?据此写一篇作文,鼓励学生放开胆子,大胆想像。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想像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这无疑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创造性。
  总之,阅读教学是一个非常灵活、广阔无限的创新天地。在具体的阅读教学实践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个艰巨而又复杂的任务,我们应该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大胆鼓励,正确引导,让他们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充分开发自己的语言思维,使带有个性的创新意识写作闪亮登场,只有这样才称得上是成功的话文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杨军德.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S1).
  [2]王玉玲.略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1).
  [3]何嘉隆.农村初中语文创新教育初探[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04).
其他文献
摘要:苏教版语文六年级教材中有些课文想象瑰丽神奇,富有童心童趣。这就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想象背景。巧妙、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小练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六年级;拓展想象;小练笔;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1-067-1一、看图想象式  在教学
摘要:社会转型、应试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等诸多因素导致一些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情绪。学校的管理层如何针对教师的心理问题,给予教师正面的心理激励?本文从建立弹性管理制度、构建和谐人际氛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维护教师健康生活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教师;职业倦怠;管理方式;激励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0-007-1    目前,种种因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应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教育情景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更重要的是指向未来的教学活动。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法宝之一。本文就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教学反思进行探讨。  关键词:历史教学;教学反思;实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2-072-1
摘 要:本文《认识方向》这一课堂教学为例,探讨了在数学学习中引入生活中趣味性的知识来辅助教学的益处,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数学知识。  关键词:方向教学;趣味学习;方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4-086-1  案例:  今天,我要和孩子们一起来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新的方向。  首先,我出示了例题中最中心的学校,以及学校周围
摘 要:本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真实片断,以问题的形式,引发思考,试图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的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反思,提出了“动手实践”这一教学方式的一些简单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动手实践;教学方式;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3-060-2  一段引起争议的教学环节  在一次听课活动中,一位教师执教的“圆的周长”的教学片
所谓英语教学法,是指教师在传授英语知识和培养语言技能过程中采用的一些教学手段。本文以当今英语教学界常用的教学法理论为基础,分析中学英语教师对课堂教学和各个教学环节上方法的应用,并研究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环节上的教学策略。    一、相关理论    1.关于教学法的分类  笔者拟以对现代英语教学产生重大影响的现代英语教学法作为界定界线。最早形成的教学法理论是语法翻译法。语法翻译法重视阅读、翻译能力的培
摘要:笔者通过实际教学中的一个“小插曲”,发现班上的“中等生”这一群体容易被老师忽视的问题,因此,笔者呼吁我们广大的教师要关注中等生,鼓励他们,使他们跳一跳成为“高优生”。  关键词:教师;中等生;关注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6-014-1  一次数学课上,我和学生们对一道数学思维挑战题展开了讨论。学生们审题、讨论、发表意见,展开了思维的
摘要:在实践研究中,笔者通过志愿“学分制”活动,激励学生快乐实践,感受给予的愉悦,不断提升道德修养;通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快乐地与书籍交朋友,博览群书,丰厚知识积淀,提升品德修养;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乐于实践,善于实践,培养学生健康完整的人格;通过综合评价体系,激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德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享受幸福的校园生活。    关键词:三乐;评价;学分制;实践活动    
摘要:本文介绍了我校培养美术特长生造型基础过程中的实录,通过平常教学中的点滴,展现普通中学美术特色教育。  关键词:美术特长生;造型基础;实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88-2  实录背景:  首先要介绍一下我所在的学校:它是一所有着优良传统的美术特色学校,在本区有一定影响力,曾经招收过两届美术特色班,教学效果显著:多数学生均升入高中
摘要:教师指导语文学习,其实质就是以文本为载体,教师、学生、作者之间进行互动、沟通的“对话”过程。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形态之一,“对话”不仅讲究形式,更要注重实效。在课堂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开放的解读氛围,让他们反复诵读,用心品味,以自己的独特感受经历对话过程,品味出语文的真实味道。  关键词:文本;课堂对话;有效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