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析了网络环境下信息污染的成因、表现形式和危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网络信息 信息污染 危害性 措施
网络信息给人们带来很多便利,缩短了信息传播的时空距离, 提高了信息的传播效率。网络传播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传播方式, 有着与传统媒介不同的特征, 给人们提供了快捷、便利的传播方式。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在扩大人们的知识面的同时也使人们的注意力不断缩小。所有的信息都唾手可得,却又无从考证信息的真伪。根据信息对网民的价值及影响,将网络中流动的污染信息分为虚假信息、垃圾邮件、黄色信息、黑色信息等,这些污染信息铺天盖地,肆意流动,严重污染了网络环境,占用了网络空间,误导人们对真实情况的认知,成为网络空间的公害。因此信息污染是一个应该重视和抵制的问题。
一 、网络信息污染现象与危害
(一)虚假信息
虚假信息充斥网络空间,在各个聊天室里、BBS上等,虚假信息到处可见,有些甚至是网络谣言。
(二)垃圾信息
垃圾信息主要有: 冗余信息、虚假信息、过时信息、污秽信息。有的网站不注重信息质量,盲目的转载与报道其他媒体的信息,使得许多相同的信息被转来转去,造成大量冗余、重复和无价值的信息。有的是剽窃、抄袭、拼凑之作,有的是多次重复发布的信息。过时信息主要是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网络信息管理措施,导致已失效或已老化无用的信息没能及时删除而长期存在于网络中,占用网络信息存储空间并加重了信息处理与利用的负担。污秽信息主要是由于互联网信息监控的困难和缺少网上信息把关机制,从而产生了大量的信息污垢。
垃圾信息中主要是垃圾邮件。垃圾邮件是指对于向新闻组或个人的电子信箱发送的未经用户准许、不受用户欢迎、难以退掉的电子邮件, 它们内容繁多,有无聊者的空谈、恶意骚扰者的邮件病毒、 产品广告甚至邪教迷信的宣传、反动言论的煽动等,既占用了信箱空间,又耗费了人们的时间和精力。
(三)黄色信息
黄色信息主要是互联网上的大量淫秽网站、影片和图片等。网络正逐渐成为触黄、制黄的主要载体之一,网上的这种黄潮对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的危害是极大的,对网络文明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四)计算机病毒
网络信息犯罪中,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对信息的窃取破坏等都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的,并且这些攻击破坏也都是无形的,所以罪行不易被发现和侦破。世界上已有5000多种病毒传播流行,它们捣乱甚至销毁系统中的数据、删除文件等,给各个领域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黑客和病毒的破坏性极强,造成电子信息污染。
网络信息污染问题的复杂性和危害性严重干扰着网络信息的正常传播,污染了网络信息传播的环境和渠道,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信息污染产生的原因
网络信息污染问题的产生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主观方面,人类对信息的需求各种各样,不同人有不同的需要、不同的爱好,尤其是对能满足自身某些欲望信息的需求,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方式上的单向、被动、滞后等缺陷会使信息需求方饥不择食,他们会首先考虑量是否足够,其次才会考虑质量,既有需求,就有人通过提供形形色色,甚至是千奇百怪的信息谋利,信息污染的制造者中,有些是出于经济动机,有些是出于政治目的,有些是出于个人利益,有些则纯是出于好奇或无知。不管动机如何,都妨碍了信息使用者对真实、正确信息的及时获取和利用,严重干扰了互联网信息市场的有序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产生大量的信息污染, 不仅妨碍了人类对有用信息的吸收和利用, 而且还在整个社会的精神领域造成严重的危害。互联网相对于传统媒体的优势是满足了信息需求方强烈的信息需求的渴望,其信息存储量和传播量能极大地满足几乎所有人的需求。其次,网络是完全开放、没有中心的,网络系统采用一种特殊的离散结构,不受任何组织机构的控制。每一个进入其中的成员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利益与价值,与许多人结成一个共同体,网络交往面急剧扩大,交往内容日益丰富,它使得对人们对网络行为的管理和控制变得非常艰难,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网络不道德思想和行为的泛滥。在全球性的Internet上,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联网的计算机,与整个网络世界、与所有“网民”进行交往。信息可以在网络空间无国家、无地域的传播,人们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自由地交往。
三、 网络信息污染控制措施
(一)加强对信息人的教育
污染问题核心是人的问题,因此首要的就是教育人,提高信息人的素质,包括:①提高信息生产者的科学职业道德和文化素养;②提高信息中介的业务素质,尽量避免人为的信息失实、错位、缺损等发生;③提高信息接受、使用者的素质,提高其对信息鉴别的能力,以自觉抵制和避免信息污染的危害。
(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比如邮件垃圾的防御技术、身份认证过滤技术等,这样可以提高信息加工、传递的速度,减少信息滞后,缓解信息过载的压力,可以提高信息传递的质量来减少技术性的信息缺损等发生。
(三)加大力度开展信息垃圾的再生利用工作
人们废止不了信息人的信息需求,更阻止不了消费后垃圾的产生,于是理性地看,怎样以生态的手段对生成的信息垃圾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正确的处理方式根据信息内容能否被再次利用将其分为可再生和不可再生信息垃圾。前者由专人通过信息市场进行回收,再由专业信息机构进行筛选和分类,通过信息重组,建立信息资源指引服务体系和信息专题数据库来实现信息垃圾的再生从而增值。对于不可再生信息垃圾,要及时删除或进行实物形式的丢弃。
(四)建立一套有效的监察执法体系
国际互联网立法工作滞后于国际互联网的发展, 使国际互联网上的新问题层出不穷, 因此必须对全球性网络信息进行立法,建立一套监察执法体系。首先,建立权威性的领导机构,统一组织,协调关系,以确保各项法律法规政策的顺利执行。其次, 建立必要的信息审查机构。由公安机关和信道提供单位、互联单位主管部门多方联合组成,借鉴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实践经验,对网络信息的产生制作和传播送达,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监督, 以杜绝潜在的信息污染。建立相应的法律环境,规范网络秩序, 使之健康有序地发展。因此,各国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加大打击网络犯罪的力度。
(五)技术防护
主要包括: a. 防火墙技术;b. 安全路由器;c. 信息网关。
总之, 网络信息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方便也促进了社会快速发展,控制信息污染是为了更好地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要有效地发挥网络信息资源对人类社会的作用,营造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就必须把污染降到最低水平。治理信息污染是全社会的事,每个人都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来控制它的发展, 像保护自然环境一样从各个方面来保护信息环境、净化网络环境,使网上资源有效合理地实现共享。
【参考文献】
[1]肖军模.网络信息安全[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2]范虹.论网络道德需要培养的必要性和途径[J]. 求索, 2003(1).
[3]浅谈网络时代的信息资源管理科技资讯, Science
【关键词】网络信息 信息污染 危害性 措施
网络信息给人们带来很多便利,缩短了信息传播的时空距离, 提高了信息的传播效率。网络传播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传播方式, 有着与传统媒介不同的特征, 给人们提供了快捷、便利的传播方式。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在扩大人们的知识面的同时也使人们的注意力不断缩小。所有的信息都唾手可得,却又无从考证信息的真伪。根据信息对网民的价值及影响,将网络中流动的污染信息分为虚假信息、垃圾邮件、黄色信息、黑色信息等,这些污染信息铺天盖地,肆意流动,严重污染了网络环境,占用了网络空间,误导人们对真实情况的认知,成为网络空间的公害。因此信息污染是一个应该重视和抵制的问题。
一 、网络信息污染现象与危害
(一)虚假信息
虚假信息充斥网络空间,在各个聊天室里、BBS上等,虚假信息到处可见,有些甚至是网络谣言。
(二)垃圾信息
垃圾信息主要有: 冗余信息、虚假信息、过时信息、污秽信息。有的网站不注重信息质量,盲目的转载与报道其他媒体的信息,使得许多相同的信息被转来转去,造成大量冗余、重复和无价值的信息。有的是剽窃、抄袭、拼凑之作,有的是多次重复发布的信息。过时信息主要是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网络信息管理措施,导致已失效或已老化无用的信息没能及时删除而长期存在于网络中,占用网络信息存储空间并加重了信息处理与利用的负担。污秽信息主要是由于互联网信息监控的困难和缺少网上信息把关机制,从而产生了大量的信息污垢。
垃圾信息中主要是垃圾邮件。垃圾邮件是指对于向新闻组或个人的电子信箱发送的未经用户准许、不受用户欢迎、难以退掉的电子邮件, 它们内容繁多,有无聊者的空谈、恶意骚扰者的邮件病毒、 产品广告甚至邪教迷信的宣传、反动言论的煽动等,既占用了信箱空间,又耗费了人们的时间和精力。
(三)黄色信息
黄色信息主要是互联网上的大量淫秽网站、影片和图片等。网络正逐渐成为触黄、制黄的主要载体之一,网上的这种黄潮对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的危害是极大的,对网络文明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四)计算机病毒
网络信息犯罪中,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对信息的窃取破坏等都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的,并且这些攻击破坏也都是无形的,所以罪行不易被发现和侦破。世界上已有5000多种病毒传播流行,它们捣乱甚至销毁系统中的数据、删除文件等,给各个领域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黑客和病毒的破坏性极强,造成电子信息污染。
网络信息污染问题的复杂性和危害性严重干扰着网络信息的正常传播,污染了网络信息传播的环境和渠道,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信息污染产生的原因
网络信息污染问题的产生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主观方面,人类对信息的需求各种各样,不同人有不同的需要、不同的爱好,尤其是对能满足自身某些欲望信息的需求,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方式上的单向、被动、滞后等缺陷会使信息需求方饥不择食,他们会首先考虑量是否足够,其次才会考虑质量,既有需求,就有人通过提供形形色色,甚至是千奇百怪的信息谋利,信息污染的制造者中,有些是出于经济动机,有些是出于政治目的,有些是出于个人利益,有些则纯是出于好奇或无知。不管动机如何,都妨碍了信息使用者对真实、正确信息的及时获取和利用,严重干扰了互联网信息市场的有序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产生大量的信息污染, 不仅妨碍了人类对有用信息的吸收和利用, 而且还在整个社会的精神领域造成严重的危害。互联网相对于传统媒体的优势是满足了信息需求方强烈的信息需求的渴望,其信息存储量和传播量能极大地满足几乎所有人的需求。其次,网络是完全开放、没有中心的,网络系统采用一种特殊的离散结构,不受任何组织机构的控制。每一个进入其中的成员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利益与价值,与许多人结成一个共同体,网络交往面急剧扩大,交往内容日益丰富,它使得对人们对网络行为的管理和控制变得非常艰难,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网络不道德思想和行为的泛滥。在全球性的Internet上,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联网的计算机,与整个网络世界、与所有“网民”进行交往。信息可以在网络空间无国家、无地域的传播,人们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自由地交往。
三、 网络信息污染控制措施
(一)加强对信息人的教育
污染问题核心是人的问题,因此首要的就是教育人,提高信息人的素质,包括:①提高信息生产者的科学职业道德和文化素养;②提高信息中介的业务素质,尽量避免人为的信息失实、错位、缺损等发生;③提高信息接受、使用者的素质,提高其对信息鉴别的能力,以自觉抵制和避免信息污染的危害。
(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比如邮件垃圾的防御技术、身份认证过滤技术等,这样可以提高信息加工、传递的速度,减少信息滞后,缓解信息过载的压力,可以提高信息传递的质量来减少技术性的信息缺损等发生。
(三)加大力度开展信息垃圾的再生利用工作
人们废止不了信息人的信息需求,更阻止不了消费后垃圾的产生,于是理性地看,怎样以生态的手段对生成的信息垃圾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正确的处理方式根据信息内容能否被再次利用将其分为可再生和不可再生信息垃圾。前者由专人通过信息市场进行回收,再由专业信息机构进行筛选和分类,通过信息重组,建立信息资源指引服务体系和信息专题数据库来实现信息垃圾的再生从而增值。对于不可再生信息垃圾,要及时删除或进行实物形式的丢弃。
(四)建立一套有效的监察执法体系
国际互联网立法工作滞后于国际互联网的发展, 使国际互联网上的新问题层出不穷, 因此必须对全球性网络信息进行立法,建立一套监察执法体系。首先,建立权威性的领导机构,统一组织,协调关系,以确保各项法律法规政策的顺利执行。其次, 建立必要的信息审查机构。由公安机关和信道提供单位、互联单位主管部门多方联合组成,借鉴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实践经验,对网络信息的产生制作和传播送达,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监督, 以杜绝潜在的信息污染。建立相应的法律环境,规范网络秩序, 使之健康有序地发展。因此,各国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加大打击网络犯罪的力度。
(五)技术防护
主要包括: a. 防火墙技术;b. 安全路由器;c. 信息网关。
总之, 网络信息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方便也促进了社会快速发展,控制信息污染是为了更好地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要有效地发挥网络信息资源对人类社会的作用,营造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就必须把污染降到最低水平。治理信息污染是全社会的事,每个人都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来控制它的发展, 像保护自然环境一样从各个方面来保护信息环境、净化网络环境,使网上资源有效合理地实现共享。
【参考文献】
[1]肖军模.网络信息安全[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2]范虹.论网络道德需要培养的必要性和途径[J]. 求索, 2003(1).
[3]浅谈网络时代的信息资源管理科技资讯, 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