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作者研究了14例大细胞淋巴细胞瘤.男8例,女6例,发病年龄为14~72岁,平均年龄40岁.其中8例皮疹分布在头、颈部,6例在背部.9例呈多发性损害,5例为单个皮疹,部分病例原发损害部位常有新发皮疹.患者皮损经放疗和外科治疗,2例颊部单个皮疹内注射皮质类固醇反应良好.经4~31年随访,13例患者健在,无系统性淋巴瘤发生,1例死于肺炎及肾功能衰竭.作者复习了14例患者的23份皮肤活检切片,发现多次活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研究了14例大细胞淋巴细胞瘤.男8例,女6例,发病年龄为14~72岁,平均年龄40岁.其中8例皮疹分布在头、颈部,6例在背部.9例呈多发性损害,5例为单个皮疹,部分病例原发损害部位常有新发皮疹.患者皮损经放疗和外科治疗,2例颊部单个皮疹内注射皮质类固醇反应良好.经4~31年随访,13例患者健在,无系统性淋巴瘤发生,1例死于肺炎及肾功能衰竭.作者复习了14例患者的23份皮肤活检切片,发现多次活检显示不同的组织学表现: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典型的淋巴细胞瘤,结节状混合性淋巴样细胞浸润或弥散性淋巴样细胞浸润.
其他文献
雅致骨突霉(apophy somyees elegans)及瓶霉(saksenaea vasiformis)为条件致病真菌,可引起人类深部感染,但临床上难以鉴定,因在常规培养中不易形成孢子。作者应用外抗原试验对此不出芽菌种获得了快速、特异的鉴定。方法是将菌经常规培养后,转入脑心肉汤,37℃培养7天灭活后,经0.45mμ过滤除去菌丝。
α-氟甲基组胺酸(α-FMH)是一种新的、不可逆的组胺酸脱羧酶抑制剂,它与组胺脱羧酶有很强的、特异性的亲合力,可抑制组胺的形成,使全血组胺含量减少,至寒冷性荨麻疹的反应降低,并能明显地防止寒冷性荨麻疹患者在寒冷中暴露数次时真皮中组胺的合成。大剂量口服或长期应用α-FMH,由于显著地减慢组胺的转化速度,从而减轻寒冷性荨麻疹的症状。
目前常规应用Fite-Faraco(FF)染色或其改良法来检测组织切片中的麻风菌,但由于治疗或自然病程所致宿主体内麻风菌的变性导致其抗酸性降低或消失,以致用FF染色查不到麻风菌。Gomori乌洛托品――银染色法(GMS)似乎可染出组织中所有的麻风菌而不论该菌的抗酸性是否丧失。对此,作者用上述二种方法对巴基斯坦、印度和塞拉利昂的前瞻性多中心联合化疗(MDT)试验中的195例病人的皮肤标本进行了检查,
很多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有关,现已受到人们的重视。HIV几乎可以侵犯每个重要的器官系统,临床病谱可从无症状至见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严重的免疫抑制状态。与HIV有关的风湿性表现已被认可,对它的兴趣和重要性正在增加。更好地了解HIV有关的风湿性表现可能有助于弄清风湿病的发病机理。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Osler-Weber-Rendu disease)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全身性纤维组织发育不良的疾病.临床表现为毛细血管扩张、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冠状动脉扩张通常伴有动脉硬化性狭窄,而很少与其他疾病相关.作者报道1例典型的HHT,患者同时并发冠状动脉的3个分枝扩张.并认为冠状动脉扩张可能是HHT临床表现的组成部分.
一般梅毒血清反应对诊断一期血清阴性因自行治疗等原因而找不到梅毒螺旋体的梅毒下疳患者是困难的,有时对得到全面治疗者的血清阳性反应者有无特异性,正确解释各种并发疾病时血清学检测结果也有困难.作者提出了新的诊断方法,即外周血淋巴细胞特异性刺激试验(LSST).应用改良的Редькин法,从外周血中分离出淋巴细胞.以病期1周的梅毒兔睾丸炎的梅毒螺旋体悬液作为抗原,同样也用经超声处理的梅毒螺旋体抗原.
本文报告了在菲律宾宿务麻风研究中心接受治疗的31例耐氨苯砜瘤型麻风病人应用以氯苯吩嗪为主的两种化疗方案治疗5年的血清学监测结果。
本文对22例临床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白癜风病人测定其甲状腺对碘的吸收,以探讨甲状腺的功能与白癜风之间的可能关联。22例病人,男性14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27.4和23.1岁,病程1~216个月,其中2例女性及1例男性有白癜风家族史。
用吡嗪酰胺(PZA)与其它抗结核的杀菌药物联合治疗结核病可杀灭病人体内的结核持久菌,并明显缩短疗期。尽管Shepard等报告单用PZA对鼠足垫内麻风菌的繁殖无抑制作用,但小鼠的试验结果并不总能直接推断用于人类。由于PZA在巨噬细胞酸性环境中活性强,而麻风菌主要在巨噬细胞中,因此作者将此药作为联合化疗药物之一治疗麻风并观察其疗效。
人体皮肤过度暴露于日光,可使真皮结缔组织发生各种变化。但人体皮肤由于各种限制,难于用以进行此种结缔组织变化的生化分析研究。为此,有人已应用紫外线照射有毛小鼠和无毛小鼠诱导真皮结缔组织的变化来研究光损伤的动物模型。本文报道在紫外线照射无毛小鼠皮肤后,采用免疫化学和生化技术,评价由组织学染色方法观察到的弹性纤维和氨基己糖的变化。